幼兒期是形成安全感和樂觀態(tài)度得重要階段,不能過多的包辦代替,以免剝奪幼兒自主學習的機會,養(yǎng)成過于依賴的不良習慣,影響其主動性和獨立性的發(fā)展。
一 安全感來自哪里,有安全感的孩子表現怎樣?
在教學中有這樣兩種兒童:
1)對老師恐懼,不敢和老師接觸,對老師缺乏安全感。
2)在生活中有很多不滿,很多抱怨。
早期的安全感會對人成年之后得人際交往模式產生深刻影響,兒童在早期跟父母的關系模式,早期跟老師的關系模式會影響到他成年之后,他同朋友、同事、家人的互動模式,所以在早期沒有安全感,他將來一生的人際交往都會受到影響。
安全感來自哪里?
1)來自家庭中安全的親子依臨、依戀的關系。
2)來自幼兒園里積極的師生關系。
關系的種類:
一)在早期家庭里,孩子與父母形成不同的依戀關系,最積極最理想依戀,也是安全型的依戀關系。這樣關系中孩子在和父母在一起時,會和父母表現很親密,當父母要離去時,孩子會表現戀戀不舍,但并不過度抗拒。只要有父母在身邊時,孩子會感到這個世界是很安全的,會把父母當作安全的基地,然后他去勇敢的探索外面的世界。
二)對抗型依戀
特點:當父母離開時,他會激烈的哭鬧,當父母回來和他在一起時,并不表現很強的親密,將來很容易和父母形成對抗關系。
三)無依戀或依戀關系沒形成
通常由隔代養(yǎng)育的,或送到老家去撫養(yǎng)長大的孩子,在童年早期跟父母沒有足夠的情感接觸,所以就不能形成充分的依戀關系。如果不能形成依戀關系,將來父母對他的指導管教都會成問題,因為孩子肯聽父母管教,并不是因為成人把道理講的有多么完美,而是因為他在乎父母對他的愛,如果兒童不能感受到跟父母之間的積極親子關系,將來就不容易接受父母管教指導。
如果無積極的師生關系,孩子也難接受老師的規(guī)則,所以愛是一個傳遞規(guī)則的載體。只有孩子感受到老師對他的愛,孩子才在乎老師傳遞給他的規(guī)則。不能以老師心目中的愛為衡量的標準,應以孩子感受到老師的愛為衡量標準。有的老師說是對孩子的愛,但他感受的是懲罰、責備、批評,是你對別的小朋友的鼓勵夸獎,是偏見。要孩子感受你對他的愛,需要讓孩子感覺到你對他無條件的接納,感受到即使我做的不好,你仍然愛我。即使我這題沒有做會,也不會失去你對我的愛。即使我剛才犯了錯誤,我也不會失去你的愛,這樣的愛是安全的,它是早期安全感的來源。
另一方面,還要讓孩子感受到老師對他的信任和欣賞。有的老師對一些聰明的孩子、乖巧的孩子偏愛,讓一些孩子感到失去老師對他的愛,應讓所有孩子都感受到老師的信任、欣賞。即使孩子失敗了,老師也應鼓勵,這才是積極的師生關系,孩子才有一個積極愉快的情緒基調,這也是未來成長中非常重要的保障。
二、兒童樂觀的態(tài)度來自哪里?
真正樂觀態(tài)度不是來自于溺愛、保護,不是來自于事事如意,萬事順心,真正的樂觀是讓孩子在生活中去面對一些小的挫折,小的困難,并且我們給他提供支持幫助,讓他能戰(zhàn)勝挫折和困難,就是一次次戰(zhàn)勝挫折和困難的經歷。
兒童成長環(huán)境從里到外分4層系統(tǒng):家人、老師、同學,兒童密切接觸的親子關系、師生關系是兒童未來發(fā)展最重要因素。專家對幼兒園一些孩子從4歲至8歲進行了追蹤調查,評估幼兒園各方面對孩子影響進行評估。從數學、閱讀、智力、社會性發(fā)展方面評估結果發(fā)現,最能預測孩子8歲時的指標是幼兒園里師生關系,也就意味著比我們教什么更重要的是誰在教,在什么樣關系里教。對孩子將來最有預測力的幼兒園教育指標就是師生關系指標。它包含:
1)它包括教師對孩子的敏感性,老師是否及時意識到孩子有哪些需求。
2)教師的教學風格是否能鼓勵學生的自主探索。
3)教師是否能鼓勵孩子的自主游戲,還有教師對學生的反應程度,是否當孩子有什么需要時,教師能及時注意到,及時了解,及時響應,給哈子很準確的反應,給孩子充分反應。
4)師生關系是否是緊密的,親密的。
幼兒園的教育要素:1)課程 2)玩具 3)教具 4)師生關系是重要要素
幼兒園要提高教師對孩子的愛,對孩子的理解。通常愛也是從理解開始的,對個體差異有更多的理解就會對孩子有更多的包容,更多的愛。
還要培訓教師掌握紀律管理技巧。
例如:我們在課堂上,讓孩子做一件事是比較容易的,但是讓他停下來不去做一件事是比較難的。用幼兒希望做的事代替我們不希望他做的事。打造用愛和規(guī)則編織的網,培養(yǎng)孩子的自控力。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