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世界三大飲料之一,我國是茶的故鄉(xiāng),有著悠久的茶文化,人們飲用茶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神農(nóng)時代。“茶馬互市”是古代的一種茶葉貿(mào)易方式,是從唐朝開始形成的,延續(xù)千年之久。
顧名思義,茶馬互市便是以茶易馬,以馬換茶,因茶馬互市,馬幫興起,一代又一代的馬幫,不辭艱苦,長途跋涉,形成了茶葉貿(mào)易路線,這便是著名的——茶馬古道。
古代的游牧民族,以畜牧為主要生計,他們對茶葉有著剛需,因為茶葉能夠“攻肉食之膻膩,滌通宵之昏寐”,古籍記載道:“夷人不可一日無茶以生”、“北蕃好食肉,必飲茶,因茶可清肉之濃味”,而中原地帶,馬匹是戰(zhàn)場利器,雙方各需所求,互通有無,以茶易馬,以馬易茶,自然而然形成了“茶馬互市”,茶馬互市起源于唐朝、完善于宋朝,明朝繼續(xù)延續(xù),到了清朝中期取消。
唐朝時期,茶文化進一步發(fā)展,儒、道、佛的思想,融入了茶道。
陸羽《茶經(jīng)》問世,這是我國乃至世界上最早的茶書,茶文化也從這時候,開始傳入日本和朝鮮等地。但是,唐朝中期,也就是太和九年,唐文宗實行榷茶制,茶葉由唐朝朝廷專營專賣,到了唐中后期,則開始收茶稅。
唐朝時期的茶葉,對于平民百姓而言,還是奢侈品。
唐朝開始了“茶馬互市”,而茶馬互市的完善,則得力于商品經(jīng)濟開始繁榮的宋朝。宋朝時期,私家茶園開始出現(xiàn),茶葉消費開始逐漸普及。宋神宗熙寧七年,宋朝將原本的“買馬司”與“官茶場”合并,成立了“都大提舉茶馬司”,并且頒布了“茶馬法”,茶馬法的出現(xiàn),進一步規(guī)范了“茶馬互市”。
根據(jù)宋朝的茶馬法,當(dāng)時的人們將西域拿來換茶的馬匹,劃分為三個等級,分別是:上等馬、中等馬和下等馬,一匹上等馬能換40斤茶葉,而一匹中等馬能換30斤茶葉,至于下等馬,則只能換20斤茶葉。
元朝時期,蒙古并不缺馬匹,因此,“茶馬互市”曾短暫停滯過,期間開始用茶葉換取其它商品。到了明朝,繼續(xù)延續(xù)宋朝的“茶馬司”,直到清朝的1705年,康熙廢除了茶馬司,這也意味從清朝中期開始,延續(xù)上千年的“茶馬互市”開始退出了歷史舞臺。雍正末年,改用“邊茶制度”取而代之。
上千年的茶馬互市過程中,涌現(xiàn)出許許多多的馬幫,馬幫走過的路,形成了茶馬古道。茶馬古道連接西南與西北,主要線路是滇藏線與川藏線,在這兩條主線為基礎(chǔ),發(fā)展出許多的支線。茶馬古道中的滇藏線起于云南的西雙版納,云南馬幫要將茶葉運往目的地,得跨過橫斷山脈,路途艱險。茶馬古道中的川藏線,則起于天府之國四川,這條古道,也是南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