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之魂,是五千年華夏文明的血脈流淌在中國人心中的生生不息的愛,是穿越血與火的洗禮。歷代圣賢們早已在各自傳世經典中道明了中國精神的內涵。雖然時隔幾千年,古人的經典名句,其靈魂和身影仍時時閃現(xiàn)在當代人的物質和文化生活中。
它們不但能給后人以心靈上的撫慰,引發(fā)他們情感的共鳴,而且具有生命教育、挫折教育和愛心熏陶的功能,其豐厚的思想內蘊即使在今天也仍然能夠發(fā)人深省,給人以啟示,起到陶冶情操與治療心疾的作用。
人生哲理在中國國學文化中,經典的名句比比皆是。這些經典在很長一段時間,是中國人品質和內涵的一種代表,我們一起來品讀一下古人最具智慧的十句話。
一、上善若水,處下不爭。
語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p>
“上善若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上善:最完美;水:避高趨下是一種謙遜,奔流到海是一種追求,剛柔相濟是一種能力,海納百川是一種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種毅力,洗滌污淖是一種奉獻。逝者如斯夫,人生猶如奔流至海的江水。樂善好施不圖報,淡泊明志謙如水,而在這里水是喻指與世無爭的圣人。達到盡善盡美的境界,就和圣人差不多。這句話可以理解為:水有滋養(yǎng)萬物的德行,它使萬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與萬物發(fā)生矛盾、沖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
二、大智若愚,勿恃聰明。
出自宋·蘇軾經進東坡文集事略二七《賀歐陽少帥致仕啟》:“大勇若怯,大智若愚?!?/p>
才智很高而不露鋒芒,表面上看好像愚笨。若愚,已入理悟之境;但要大徹大悟,當需守愚,守者即修行,亦即功夫。
大智若愚在生活當中的表現(xiàn)是不處處顯示自己的聰明,做人低調,從來不向人夸耀自己抬高自己,做人原則是厚積薄發(fā),寧靜致遠,注重自身修為、層次和素質的提高,對于很多事情持大度開放的態(tài)度,有著海納百川的境界和強者求己的心態(tài),從來沒有太多的抱怨,能夠真心實在的踏實做事,對于很多事情要求不高,只求自己能夠不斷得到積累。
擁有大智慧的人,不計較個人得失恩怨,總是吃虧、寬容,常顯得不夠精明。但吃虧是福,寬容常得到尊重。精明的人常常裝傻,愚蠢的人故作聰明。耍小聰明,常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精明過頭,實則愚蠢。著眼于小節(jié)、眼前、局部,盤算于芝麻綠豆、雞毛蒜皮,偏在個人恩怨得失方面較勁,辦不了人生大事,總輸難贏。
三、淡泊恬適,明心立志。
出自西漢初年劉安的《淮南子:主術訓》。諸葛亮的《誡子書》也有引用:“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諸葛亮《誡子書》借鑒了《淮南子》的智慧并弘揚光大。一句“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既是他一生寫照,又意在告誡后人:不清心寡欲淡泊名利,就不能確立明確堅定的志向;不安定清靜全神貫注地學習,就不能實現(xiàn)遠大理想。
人生如草木枯榮無常,生命如流星時光短暫,多一份淡定,多一份從容,多一份寧靜,用淡泊的心態(tài)去生活,用明凈的斗志去工作,我們會活得更好。
四、滴水穿石,貴在堅持。
據說宋朝有一姓張名乖崖的縣令。一天,他看見小吏從府庫慌張出來,頭巾下藏著一文錢。下令拷打。小吏不服:”一文錢算什么!你只能打我,不能殺我!”張大怒:”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斬首。
劉備曾經說道:“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很多事情看似很小,起初你也不會去在意,但是久而久之,這些小事就會積少成多。
成功亦是如此,沒有哪一件光芒萬丈的大事不是由不起眼的小事情鋪墊的。滴水穿石不是水的力量,而是貴在堅持,簡單的事重復做,你就是專家 。重復的事情認真做,你就是贏家。泰山之溜穿石,單極之綆斷干。水非石之鉆,索非木之鋸,漸靡使之然也。
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業(yè)的人,在前進的道路上,都是靠著這種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塊塊“頑石”,最終取得成功的“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只要我們目標專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夠叩響成功之門!
五、厚積薄發(fā),以柔克剛。
蘇軾《稼說送張琥》中說:“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吾告子止于此矣?!?/p>
三國·蜀·諸葛亮《將苑》:“善將者,其剛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強,以柔制剛?!?/p>
閱覽廣博,方能有所摘??;積累深厚,方能有所創(chuàng)發(fā)。以柔克剛的態(tài)度用柔軟的去克制剛強的。暗合道家主張的學說,順其自然,萬物相生相克,剛勁的東西不一定要用更剛勁的征服,有時最柔軟的事物才恰恰是它的弱點。
積累是發(fā)展的基礎;基礎厚實,發(fā)展才有底氣。萬丈高樓平地而起;基礎牢,大廈方能巍然屹立。海市蜃樓、空中樓閣,沒有實在的物體作基礎,那即是虛幻而已,沒有價值和意義。
做學問、做事業(yè)都是極艱難之事,需要長時間的準備、積累,等待時機,還要經受失敗、挫折的一次次的打擊,沒有充分的積累,貿然妄動,結果只能是失敗。
六、海納百川,包容涵藏。
晉·袁宏《三國名臣序贊》:“形器不存,方寸海納?!崩钪芎沧ⅲ骸胺酱缰?,如海之納百川也,言其包含廣也?!?/p>
大??梢匀莸孟鲁砂偕锨l江河之水。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就是說要豁達大度、胸懷寬闊,沒有物質形態(tài)的困擾,即使方寸之地,也可容納像海一樣大的東西。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豁達大度、胸懷寬闊,就能容下無限的天地。什么最大?人心最大;什么最高?人心最高。人心無形、無限制,可以包容宙宇。山之所以高,因不拒塵土;海之所以深,因善納細流,哪怕點點滴滴。天高,因為胸懷寬廣;地厚,因為包容不拒。具有海納百川一樣胸懷的人,常常不拘小節(jié)、寬容謙讓,專注于宏業(yè)大事。有多大的胸懷,做多大的事業(yè)。但是,有的人心胸狹隘,眼睛里揉不進半粒沙子,常常惦記著個人得失、芝麻綠豆、雞毛蒜皮。井底之蛙,只看見井口大的天地;鼠目寸光,只看見眼前可以吃的東西?;嫉没际У娜?,常被眼下的利益所誘惑,常糊涂于當下的小事,不知人生往哪里去?當你舍去了人生的枝枝蔓蔓,人生目標就會顯得明確而清晰。當你思考、感悟出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就能放下人生中許多不必擁有的東西。海納百川,不等于往心里、口袋里亂塞東西,而是提高心胸的高度與寬度,從高遠的視角看社會、看他人、看自己。對于許多東西,可以視而不見,充耳不聞,但對于有些東西,不是看眼前與局部,而是看整體;不必看清晰、看具體,而是看輪廓、看大致,甚至可以忽視。站得越高,看得越遠越大,看到景象而已。山高我為峰,一覽眾山小?;磉_大度、胸懷寬闊的人,常常如此。
七、戒驕祛躁,平等待人。
孔子說:“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p>
君子泰然自若而不驕傲,小人驕傲而不泰然自若。在《顏淵》篇里,司馬牛問:什么是君子?孔子說:“君子不憂不懼。”不憂不懼,就能做到泰然自若,心平靜氣。相反,心胸狹窄,矜己傲物,裝模做樣,色厲內荏,貌似驕傲內心卻患得患失,更加恐懼,永遠不得安詳寧靜,惶惶不可終日。泰然自若:不以為意,神情如常。形容在緊急情況下,沉著鎮(zhèn)定,不慌不亂,從容處置。平生未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泰然自若,關鍵在于坦蕩無私;無私天地寬,無欲則剛,無所畏懼。心境平和,泰然處之,這是君子之道,中庸之道。坦坦蕩蕩,豐富見識,慎重考慮,戒驕祛躁,冷靜處置,就能解決眾多問題。
老子言:慎終如始,則無敗事。不論辦何事,自始至終,慎之又慎,這樣才不會出現(xiàn)差錯、出問題。大凡人們辦事時,容易虎頭蛇尾,開始時認真﹑細致、謹慎、嚴肅,久后則是敷衍、馬虎、粗心、草率,這樣,怎能辦好事?故老子“慎終如始”的名言告誡人們:辦事應有始有終,始終如一;這樣才不致把事情辦糟,很有教育意義。
平等待人,是處世重要技巧之一。具備良好的心態(tài),善于發(fā)現(xiàn)別人的優(yōu)點,才會平等待人、虛心學習。兩小兒辨日,智者也有所不知。孔子之所以成為圣人,因為其以能者為師,從善如流、虛心學習。三人行,必有我?guī)?。當了解了別人的優(yōu)點,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短處,知道了尺短寸長的道理,再也驕傲不起。修心養(yǎng)性,是平等待人的前提。只有見多識廣,看到山外之山,善于反省自己,才能端正心態(tài)、平等待人。做事,戒驕戒躁;處世,平等待人。這是人生大智慧。
八、涵養(yǎng)心性,靜定歸真。
這種返璞歸真的態(tài)度,是一種道教教義。
道教學道修道,其目的就是要通過自身的修行和修煉,使生命返復到始初的狀態(tài)。人原初的本性是淳樸和純真的,是近于“道”的本性的。
所以人們常說兒童天真無邪。但由于隨著年齡的增長,思慮欲念不斷萌生,再加上社會環(huán)境的不同影響和情色財貨的誘惑,不斷地消耗掉人原有的生命元真,也蒙迷了原有的純樸天性,若進一步嗜欲無止,將嚴重損害自己心性和生命健康,從此背道而馳。而學道修道,就是要使心性和生命返到純樸純真的狀態(tài)。
九、心誠則靈,唯德感天。
佛教中的禮佛者更是以“心誠則靈”來形容拜佛求簽者的心意。
心誠則靈,關鍵是要做到“心”、“誠”兩點。其如《禮記》中所講的正心、誠意、格物致知一樣,只要虔心誠意,就能產生靈驗;只要有堅定的信念,正確的心態(tài),愿望就會實現(xiàn),這就是心誠則靈。
心誠則靈:心,心愿、追求、態(tài)度……
誠,真誠、誠實、虔誠等。
誠心誠意、態(tài)度誠懇、始終如一,就會應驗,獲得成功。
誠是真心的流露,誠是真誠的期盼,誠是不懈的堅持……
誠是感動、感化、轉變的開始,誠,帶來的結果往往是應驗、實現(xiàn)、成功、共贏。
真誠所至,金玉為開;劉備三顧茅廬,孔明三分天下,為蜀漢奮斗終生。廉頗負荊請罪,將相和,保趙國安寧。蘇武拒降,在匈奴牧羊19年,歷盡艱辛終歸漢,令人感動。誠是真心實意,誠是心愿不變,誠是立場堅定,誠是心表如一,誠是不改初心。信念與堅持,是成功的化身。
十、大道至簡,淳樸自然。
《老子》:大道至簡,淳樸自然!
老子主張見素抱樸,尊重自然,按照事物本來的運行規(guī)律辦事,不強求改變,用無為來達到無不為的目的。道的本質就是無為,無為不是無作為,而是尊重萬物自然的變化法則。
大道至簡,是宇宙萬物發(fā)展之規(guī)律,是中華文化之精髓,是中華道家哲學,是大道理極其簡單,簡單到一兩句話就能說明白。道在中國哲學中,是一個重要的概念,表示“終極真理”。大道至簡,人生亦簡。開悟,深奧了就簡單,簡單了才深奧,從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再到看山還是山,境界不一樣,從簡單到復雜,再從復雜到簡單,就是升華。
“大道至簡”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將一件復雜的事情化為簡單,那是需要智慧的。將繁雜的事情回歸到簡單,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決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歡大道至簡,因此,功和利,不可趨之若鶩;名和財,不可為之所累。
世上的東西千千萬萬種,我們并不需要每種都要擁有,你所需要的,不過是那些剔除了外界的擾亂的,真正你所需,所動心的東西。江山明月,本無常主,得閑便是主人;大道至簡,活在當下,知足便能常樂。
大道理往往都是最簡單的,人生是淳樸的,人生因淳樸而明媚,歲月因淳樸而靜美,淳樸是心靈深谷的幽蘭,是生命世界的暖春,是人生慈悲的情懷。淳,就是真實、自然、純潔、善良;樸,就是淡雅、質樸、素簡、平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