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文 子
文子,姓辛氏,號計然。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哲學家、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文子是老子的親傳弟子,范蠡的老師,為《文子》一書作者,《文子》者,《道德經(jīng)》之傳也。要真正理解《道德經(jīng)》,不可不讀《文子》。文子品行剛直,酷愛山水,才冠當世而不肯主動自薦于諸侯,他學道早通,游學于楚,楚平王孫白公勝曾向他詢問“微言”,后游學到齊國,開創(chuàng)黃老之學,再到南方的吳越游歷,不知所終,或云成仙而去。漢代學者王充對他極推崇,曾稱:“老子、文子,似天地者也”。唐玄宗詔封文子為“通玄真人”,詔改《文子》一書為《通玄真經(jīng)》,與《老子》《莊子》《列子》并列為道教四部經(jīng)典,文子與老子、莊子、列子被稱為道門四大真人。
如果一個人言行不一,開始和結(jié)束背道而馳,內(nèi)心和外表不相符合,假立名節(jié)以迷惑他人耳目,這叫“毀志”。真正的人品不端與人性是相抵觸的,對人對事都永遠不會公正。按照這種心性行事,看上去仿佛很直率,實際上只能互相攻訐,好人受氣真正的宕拓不羈表面上很率直,但是永遠不能走上正道,依照這種性情行事,似乎很痛快,然而其行為狂傲,必將違背禮節(jié)。所以說,直率的人和狂放的人在揭人短弊這一點上是相同的,但出發(fā)點則不同;明快的人和放浪的人在率性自然這一點上是相同的,但本質(zhì)卻不同??疾槠涑霭l(fā)點是不是相同,就可以知道“毀圣賢書志”的含義是什么了。
如果一個人與別人因吃吃喝喝而相親,因行賄送禮而結(jié)交,以損人利己而臭味相投,一旦有了權(quán)力和名譽就把感情隱藏起來,這種人就是貪婪而卑鄙的人。假如一個人不是為了事業(yè),而是為了升官發(fā)財、飛黃騰達,就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只要有利,就聞風而動,這種人千萬不要與其結(jié)交。
如果有人只有一些小聰明而沒有大學問,只有小能耐而不能辦大事,只看重小利益而不知大道理,這就叫做虛假。每個人都有其短處,只要大節(jié)不壞,就應(yīng)該肯定;每個人都有微小的過失,不應(yīng)因此而背上包袱,但是如果大節(jié)不好,就要否定。愚夫愚婦的行為,更不值得去贊揚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