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南京熊孩子昊昊火了。
由于實在太調皮,45名家長聯名要求學校將昊昊換班或轉學。在距期末考試只有9天的情況下,該班一半多學生集體缺課以示抗議。
“把同學打得頭破血流”,“上課時把同學的書撕掉,隨意吵鬧、跳繩、跳舞”,“在學校掀女同學裙子,女同學哭著鬧著不想再去學?!?,“一學期把兩名教師氣跑”……
家長們說:“忍了三年了,不能再忍了?!毙iL則堅拒家長請求,強調“不拋棄不放棄”。
無論此事最后如何收場,它都給所有家長提了個醒:怎么做能盡量讓自己的孩子不成為熊孩子?
1. 熊,是以戶口本為單位的
兒熊熊一個,爹媽熊熊一窩,熊是以戶口本為單位的。每一個熊孩子背后都有一對熊爸媽。
我們眼中的熊孩子是這樣的:
在火車、飛機上尖叫,刺耳的聲音沒完沒了;
在商場、餐廳等人群密集之地追逐打鬧,旁人避之唯恐不及,撞了人也不說對不起;
在電影院吵鬧、亂動;
在公交、地鐵座位穿鞋踩踏,上串下跳;
在親戚朋友家做客,不經允許到處亂翻,看上什么,哭鬧死活要帶走;
……
100個熊孩子可能有1000種熊法,但無一例外背后總有一對熊爸媽,在熊孩子打攪別人時毫無歉意,全程用母愛的光輝欣賞著自家的娃。我見過的熊孩子,無一例外都是他們父母眼中的完美藝術品。
這些熊家長語錄你肯定聽過:
“等你有孩子你就知道了”
“孩子還小不懂事”
“你一個大人跟小孩計較什么”
他們需要的是全世界都愛他的孩子,包容他的孩子,并覺得他孩子熊得非常棒,非??蓯?。他們發(fā)現孩子錯誤不及時糾正,反而覺得有趣、有理、有本事,縱容孩子為所欲為。
記得這則新聞嗎?一個熊孩子拿水往親戚的鋼琴鍵上倒,孩子爹媽以“哎呀,小孩子不懂事”推脫,還反說“好心幫忙洗琴”。親戚不好發(fā)火,于是笑瞇瞇夸熊孩子干得好——后來熊孩子再接再厲,在商場用可樂“洗”了一架60多萬的進口鋼琴,被索賠19.8萬折舊費。熊孩子就是在“不懂事”的縱容下越變越熊。
沒有人天生懂事。孩子小,不懂事,恰恰說明需要教育,而不是請別人忍讓的理由。從這個意義上講,熊孩子不過是因為被過度寵溺,太以自我為中心的教育殘次品。
這世上沒有與生俱來的熊孩子,也沒有從天而降的Angel。我見過在地鐵上乖乖坐好甚至給老奶奶讓座的小孩,也見過腳踩兩個座位媽媽在一旁開心拍照的小孩。如果孩子第一次犯熊就及時制止,告訴他這不對,孩子不大容易熊下去。如果他犯熊時,你說“哈哈,好萌”,那恭喜你即將擁有一個人見人煩的熊孩子。
2.熊孩子PK虎爸狼媽,誰勝?
有人說:我打也打了,罵也罵了,他就是不聽,你有什么辦法!
這些家長對付熊孩子的辦法,就是變成虎爸狼媽,看不爽就一頓打。文章開頭南京熊孩子昊昊的家長就是如此。昊昊曾把班上一位同學的頭打破了,該同學父母就帶著受傷的孩子去他家評理,沒想到昊昊的父親掐住昊昊脖子,掐得快斷氣,嚇得被打孩子的家長趕緊就此罷休。
如果棍棒就能解決問題,那教育也太容易了。棍棒讓孩子要么唯唯諾諾,要么叛逆反抗。事實上很多熊孩子根本不吃這套,此處滅其威風,換個地方繼續(xù)興風作浪。棍棒的作用有且只有一個:顯示家長在教育上的懶惰。
什么是教育?教育是春風化雨,以身作則。在孩子年齡尚小、理性不足時,身教的作用百倍于言傳。說一千道一萬,都比不上孩子從父母身上默默地模仿。
曾在飯店看到這樣一幕,小男孩沒管他媽媽正和一個朋友在說話,直接喊:“我不吃辣的!”他媽媽沒有理他。小男孩又更大聲地尖叫:“我~不~吃~辣的!不吃!”所有人側目。他媽媽見狀,揪住他開始打,并且尖叫:“不許叫!”
很多家長一邊打孩子一邊喊:“誰讓你打人了?不許打人!”一邊罵孩子一邊喊:“不許罵人!誰教你罵人的?”一邊發(fā)脾氣一邊喊:“你脾氣大是不是?翅膀硬了是不是?”
這樣的“教育”能起作用嗎?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的缺點正是父母的不足。孩子的一舉一動,都真實反映了父母施加的影響。動不動吼、打、罵,自己做不到的事反倒要求孩子做到,可能嗎?
一個網友描述了在香港地鐵看到的場景:一個外國男人,使表情逗嬰兒車里的兒子,他兒子一直咧著嘴笑,一點兒聲音都沒有,偶爾笑的特高興出了點聲音,他爸立馬就一個手指放嘴唇上,“噓”,小孩兒立馬收住聲音。換作在北京地鐵里,通常是家長高聲嚷嚷:這家伙,可勁兒逗??!
教育并不是父母對孩子單方面的期望,而是父母和孩子共同達到期望;不僅是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父母的成長過程。如果希望孩子是什么樣子,首先自己要成為那個樣子。木心在《文學回憶錄》說:愛,原來是一場自我教育。
養(yǎng)兒育女不容易,生活點滴都是教育。相對于跟孩子說什么,做什么給他看為更重要。跟孩子說在公共場所不要大聲講話,不如直接把自己聲音放低;跟孩子講要有愛心,不如拿兩塊錢讓他遞給路邊的殘疾人。直接去做,道理孩子自然會懂。父母通情達理,孩子大多不差。父母整天麻將飯局不斷,把房門一關喊一句“好好學習”,孩子能心甘情愿么?
3. Grow up,而不是Grow big
有的家長追求“自由”,擔心給孩子立規(guī)矩會壓制天性,妨礙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
第一,給孩子立規(guī)矩,是讓他從小懂得遵守規(guī)則,懂得擔當,并不是要他因循守舊。這是兩碼事。就拿蘋果來說,吃之前洗干凈,這是規(guī)矩。但要把蘋果畫成圓的,是教條,和規(guī)矩沒半毛錢關系。
即便在尊重兒童天性的西方教育理念里,責任與擔當依然是最重要的學習內容?!栋职秩ツ膬?》里,公認最會和孩子溝通的加拿大父親夏克立,會在女兒犯錯誤后讓她罰站;混血兒諾一的法國媽媽安娜,早早就培養(yǎng)兒子的獨立意識和“保護妹妹、保護媽媽、保護女人”的責任感,所以不到5歲的諾一能在無父母的陪同下,帶著3歲的妹妹參加節(jié)目,而這些并不妨礙他仍然是最相信童話、保留純真天性的孩子。
第二,給孩子立規(guī)矩,不是拿小學生守則式的道德教條和條條框框去限制他,而是引導孩子釋放心底的善。比如當孩子在電影院大聲叫嚷時,父母應該告訴他“別叫,你吵到別人了”,而不是“別叫,大家都在看你”。
尹建莉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中講過一個片段——如果孩子不小心磕到小板凳上,大人通常會打小板凳,說它碰疼了寶寶。她認為這是一種“復仇”行為,無意中教會了孩子仇恨而不是寬容。女兒圓圓摔倒了,尹建莉就輕輕地親親女兒碰痛的地方,一邊安慰說:“很快就不痛了,寶寶不哭了。”然后帶著她給小板凳止痛:“小板凳揉揉也就不疼了?!边@樣做,教會女兒善待對方,也讓她知道,碰撞是雙方的事,要互相體諒。
為人父母的首要任務,就是身體力行地幫孩子跟身邊的萬事萬物建立起聯系。有了聯系,才會有感情。有了感情,才能學會溫柔和小心。
有人以為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懂事了。長大,是個時間概念。誰都會長大,關鍵是在長大的過程中,孩子的身心是否走向成熟。Grow up,而不是Grow big。
愛可以種出玫瑰,也可能養(yǎng)成罌粟。每一個野蠻生長的熊孩子,總有一天要走向殘酷生存的叢林。慣子如殺子,你不教他,總有一天被社會分分鐘教做人,到時頭破血流。真正的愛,是在社會的鞭笞降臨到孩子身上之前,教他懂得規(guī)則、責任與善良。
本文轉自微信公號:青欖家長地帶(id:educool),青欖教育與家長聯系的窗口。免費提供全人教育動漫課程,讓K12階段孩子懂得美、愛、責任,為一生幸福打好基礎。
點擊文末右下角“寫留言”,寫下您想說的話吧,讓我們一起分享教子心得,共同進步吧!
【教子有方家長群】和數萬家長一起,學習最新最全教育理念和方法;與數百位教育專家、大咖暢聊教育;線上線下家長沙龍?zhí)崆罢甲?/span>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