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有書不雨亦瀟瀟
少年時灑脫,中年時通透,老年時超然,便是人生最好的活法。
少年時灑脫
元豐五年,被貶黃州的蘇軾來到城外的赤壁磯??吹綁邀惖娘L景時,他感慨萬千,寫下《念奴嬌·赤壁懷古》:“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p>
想當年,三國的周瑜羽扇綸巾,雄姿英發(fā),而如今的自己卻被貶江湖,早生華發(fā)。
正當世人以為蘇軾接下來會黯然神傷時,他卻筆鋒一轉(zhuǎn),寫出了“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的神來之筆。
和永恒的江水、江月相比,短暫的榮辱得失又算得了什么?
善于自嘲的人最為灑脫,他們往往有著強大的自信與寬廣的胸懷,也總能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一笑而過的態(tài)度應(yīng)對苦難,最終將困窘的生活過成了詩。
生活不易,何必糾結(jié),那些以灑脫為心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因為他們在認清真相后,依然選擇熱愛。
倘若年少的你能夠?qū)W會灑脫,你便能接受自己的缺陷,包容外界的刁難,為原本苦悶的生活,增添幾分色彩。
中年時通透
梁實秋在《人生不過如此而已》中寫道:“中年的妙趣,在于相當?shù)卣J識人生,認識自己,從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
中年之際,得失與悲喜已不再是那么重要,保持一顆通透的心,去回味自我,才可以活得通透。
人生如行舟,歷經(jīng)風雨依然從容的心境,便是人在中年時最好的壓艙石。
柳宗元21歲便進士及第,一路升到監(jiān)察御史里行,可謂冉冉升起的政壇新星。然而,“永貞革新”的失敗,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柳宗元作為其中骨干也被貶永州。
雖說還有司馬職位,但柳宗元在永州連個住處都沒有,他只得借住在寺廟之中。
但他的苦難才剛剛開始。身患重疾,幾近喪命,母親病故,兒子夭折,妻子早逝,一連串的打擊讓柳宗元感受到了命運的多舛。
柳宗元的前半生雖滿是風雨,可這無情風雨依舊不能讓他望而卻步,所以,他選擇用山水裝點自己的余生。
與其在苦難中自怨自艾,不如在失意中尋找一份淡定從容,在迷茫中保持一份通透。
“投以空曠地”的柳宗元遠離了宦海,得以“縱橫放天才”,和友人一起游歷了永州的山水。走累了就坐在草地上,拿出一壺酒,不醉不歸;喝醉了,就躺在草地上休憩一會兒,做個好夢。
人生自古多風雨,有誰相安過百年。真正的強者,哪怕生活是一地雞毛,他也會把這一地雞毛捆扎成雞毛撣子,撣去心靈浮塵。
人到中年,要有能在困難面前與之握手言和的勇氣,如此,才能在山重水復(fù)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柳暗花明。
老年時超然
陸游曾在《作雪寒甚有賦》一詩中寫道:“老人別有超然處,一首清詩信筆成?!?/p>
人在老年,已是“滿目青山夕照明”,唯有超然物外,方可領(lǐng)略這晚霞的美。在老年,學會放下執(zhí)念,不傷春悲秋,才能優(yōu)雅地老去。
季羨林的老年便是如此度過。他在58歲時曾挖土挑糞,88歲時成為“文學泰斗”。盡管身份發(fā)生了變化,但他對于生活的態(tài)度一直是淡然自適。
面對人生中的低谷,他將自己住過的牛棚形容成大院,將自己看作是孫大圣,這份苦中作樂,將他的身心從困難中解脫出來。
苦難,只能使他豁達樂觀;榮譽,亦不過是過眼云煙。1999年,在季羨林的壽宴上,賓客們紛紛盛贊他的品格和學問,說他是“明燈”,是“太陽”。到季羨林講話時,他說眾人剛剛贊美的并不是他,他只是一個盡本分的學者罷了。
后來,他更是親自辭去外界強加給他的“國學大師”“學術(shù)泰斗”“國寶”等美名。摘掉了這幾頂桂冠,季羨林才算恢復(fù)了“自由之身”。
生命需要一份超然,光陰亦需要一份從容。年少時拿得起,年老時放得下,歲月的無情,終究會被一個人的超然所融化。當你老了,修得一份超然,余生自然無恙。
文章來源:有書(ID:youshucc)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