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采用傳統(tǒng)工藝(鮮葉→萎調→干燥)和新工藝(鮮葉→萎調→堆積發(fā)酵→輕揉捻→干燥)分別制作白茶,應用感官審評,評價茶葉品質,研究加工工藝與白茶品質的關系。結果表明新工藝加工的白茶品質優(yōu)于傳統(tǒng)工藝,新工藝所制長葉白毫春茶綜合評分最高。結論:云南茶樹品種可以加工出品質優(yōu)良的白茶,新工藝能顯著改變白茶氨基酸含量,提高白茶品質。
茶葉中的氨基酸與茶葉品質顯著相關。氨基酸在茶葉加工中參與茶葉香氣的形成,對茶湯的滋味、色澤等有明顯影響。
近年來對茶葉氨基酸研究最多的是茶葉中的茶氨酸,研究表明:
①茶氨酸在醫(yī)學上具有如下作用:促進大腦和神經(jīng)生長,預防帕金森氏癥、老年癡呆癥及傳導性神經(jīng)功能紊亂等疾病,增加腸道有益菌群和減少血漿膽固醇,降壓安神,改善睡眠,抗氧化和抗焦慮等。
②茶氨酸可作為一種食品添加劑,也可作為凈水劑凈化飲用水等。
氨基酸的總含量因品種、季節(jié)、老嫩的不同而各異,一般在嫩芽及嫩莖的含量較高;茶葉等級下降,氨基酸含量也逐漸減少。氨基酸參與香氣的形成,在干燥過程中與糖類物質互相作用形成揮發(fā)性香氣產(chǎn)物,所以氨基酸與茶葉香氣形成關系密切。
白茶為六大茶類之一,屬輕微發(fā)酵茶,為我國獨有。白茶的加工只經(jīng)萎凋與干燥兩道工序,萎凋是形成特有的外形色澤,葉態(tài)及香味的主要工序。由于長時間的萎凋,引起了內含生化成分的復雜變化,加之鮮葉原有的特點,從而滿被白毫色澤銀白光潤,具有清鮮毫香和清甜滋味。
白茶的干燥起著鞏固和進一步發(fā)展萎凋過程中所形成的有益成分的作用,干燥過程排除了芽葉中多余的水分,使毛茶達到干燥溫度,適時制止酶性氧化,形成了白茶特有的品質。
從茶葉發(fā)展歷史看,白茶應該是最早出現(xiàn)的茶類,白茶藥用價值很高,而白茶內含成分的化學特性及含量高低直接影響白茶品質,進而影響其價值的發(fā)揮。
云南資源豐厚,茶葉品種多樣,大葉種茶內含物質與中小葉種相比更豐富,但是,目前對云南白茶鮮有研究報道。本文通過對云南省有代表性的云抗10號、佛香、長葉白毫3個品種采用傳統(tǒng)工藝和新工藝所制春季、夏季、秋季白茶氨基酸含量的研究,結合感官審評結果,揭示加工工藝對白茶品質形成的作用,為云南茶葉開發(fā)白茶提供理論依據(jù)。
材料與方法
本實驗所用材料(18個)于普洱市孟連縣行健茶葉有限公司選用一芽二葉原料加工制作而成(表1)。
本實驗所選材料采用傳統(tǒng)工藝和新工藝兩種方式加工而成。
傳統(tǒng)工藝:鮮葉至成品茶只經(jīng)過萎調和干燥兩道工序;采用室內自然萎調方式,春茶室溫要求18~25℃,相對濕度67%~80%;夏秋茶室溫28~30℃,相對濕度60%~75%。
新工藝工序為:鮮葉→萎調→堆積發(fā)酵→輕柔捻→干燥。萎調時間52~60小時,攤葉厚度3~5厘米,自然萎調24~48小時;堆積發(fā)酵,春季攤葉厚度20~30厘米,歷時3~4小時;夏秋季攤葉厚度15~20厘米,歷時2~3小時;揉捻:輕揉3~5分鐘;干燥:溫度100~120℃。
感官審評:干評茶葉外形的條索、色澤、整碎、凈度,濕評茶葉內質的湯色、香氣、滋味、葉底,根據(jù)品質特性給予相應的評語,評分采用百分制,條索占10分,整碎占5分,色澤占10分,凈度占5分,香氣占25分,滋味占25分,湯色占10分,葉底占10分。由10位具有良好感官審評能力的人員進行打分,取其平均值為最后得分。
整個評審操作流程:取樣→評外形→稱樣→沖泡→瀝茶湯→評湯色→聞香氣→嘗滋味→看葉底,審評時取茶樣3.00克,150毫升沸水沖泡,靜置5分鐘,重復3次。
試驗數(shù)據(jù)采用Excel軟件、方差分析軟件和origin 7.0軟件進行計算、分析和做圖。
結果與分析
白茶萎調過程,隨著酶活性的提高,鮮葉中的蛋白質逐漸水解,生產(chǎn)具有鮮味和甜味的氨基酸,氨基酸含量趨于增加。萎調中后期,當葉內多酚類化合物氧化還原失去平衡時,鄰醌生成增加,氨基酸被鄰醌所氧化,脫氨、脫羧,生產(chǎn)揮發(fā)性醛類物質,為白茶提供香氣來源和先質。張勁松等人研究結果表明,白茶加工過程氨基酸各成分變化復雜,其含量前期不斷增加,至后期有增有減,但相對趨于穩(wěn)定。
從表3和圖1可以得出:實驗白茶氨基酸含量為1.65%~4.38%,其中以烘干處理下長葉白毫所制秋白茶氨基酸含量最高(4.38%),以自然干燥下云抗10號所制夏白茶氨基酸含量最低(1.65%)。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工藝對白茶氨基酸含量影響新工藝極顯著于傳統(tǒng)工藝。
兩種工藝加工的白茶感官審評結果見表5。由表可知新工藝所制長葉白毫春茶綜合評分最高(89分),其審評結果表現(xiàn)出芽肥長茸毫滿披,色澤淺黃油潤,湯色杏黃明亮,滋味甜醇的品質特征。
結果與討論
1.本文選取云抗10號、佛香、長葉白毫3個品種采用傳統(tǒng)工藝和新工藝所制春季、夏季、秋季白茶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兩種工藝加工的白茶氨基酸含量存在差異,感官審評結果表明新工藝所制長葉白毫春茶綜合評分最高(89分),其審評結果表現(xiàn)出芽肥長茸毫滿披,色澤淺黃油潤,湯色杏黃明亮,滋味甜醇的品質特征。新工藝所制白茶品質普遍優(yōu)于傳統(tǒng)工藝,這與理化分析氨基酸含量結果是一致的。
2.萎調是形成白茶品質的重要工序,萎調過程受天氣、季節(jié)影響較大,這直接影響白茶的品質提高。碰到連續(xù)陰雨或高溫、高濕的天氣,解決風干或透氣是生產(chǎn)優(yōu)質白茶的關鍵。
綜合以上研究結果,在白茶的加工過程中,選擇合適的工藝有利于形成白茶品質所具有的氨基酸含量比例,塑造白茶的品質。
加工工藝對改變白茶氨基酸含量有積極作用,同比之下,新工藝能顯著改變氨基酸含量,其對提高白茶品質作用顯著。
參考文獻:
薛曉霆,周紅杰 . 不同加工工藝對白茶氨基酸含量影響研究[J] . 民族茶文化,2016年,27:80-84
本文由云茶科技服務平臺原創(chuàng)
網(wǎng)址:www.yunchakj.com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