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古今中外,人們面對錢財?shù)膽B(tài)度充滿了矛盾:是又愛又恨,愛恨交加。西晉時的魯褒寫過一篇《錢神論》:
夫錢,窮者使通達,寒者使溫暖,貧者使勇悍。
錢能轉禍為福,因敗而成,危者得安,死者得生,性命長短,福祿貴賤,皆在乎錢。
無獨有偶,英國莎士比亞也說錢是一根偉大的魔棍,隨隨便便就能改變一個人的模樣。如他在《雅典的泰門》一劇中曾說:
金子這東西,只這一點點,就可以使黑的變成白的,丑的變成美的,錯的變成對的,卑賤變成高貴,老人變成少年,懦夫變成勇士。它可以使受詛咒的人得福,使害著灰白色癲病的人為眾人所敬愛,它可以使竊賊得到高爵顯位,和元老們分庭抗禮,它可以使雞皮黃臉的寡婦重做新娘。
盡管如此,但人們對錢財?shù)淖非髲膩頉]有停止過。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那么我們如何正確的獲取更多的財富呢?尤其是對我們普通人而言,我們該如何做?
日本人氣MBA導師野口真人在其著作《學會花錢》中告訴我們,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三個錢包。如果我們能合理使用這三個錢包,那么,我們就能讓現(xiàn)在花出去的每一分錢,都變成我們未來的財富。這三個錢包分別是“消費”、“投資”、“投機”。
消費,是指“為了滿足欲望而消耗資產、服務(商品)”的行為。比如,我們吃飯、喝水、穿衣等支出,都屬于消費;為了享受生活,旅游、看電影、聽歌劇等支出也是消費。
對于這些,我們可能在其他理財書籍上都見過,而且知道要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消費。但是野口真人在《學會花錢》中,卻提到一個新的理念:我們的消費支出,要學會從其效用估算其價值,采購價值高于價格的商品或服務。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對每一個人而言,同一件商品或服務的價格是相同的,但價值是不同的。價格是商家標明的賣價,而價值是個人根據(jù)其對自己的效用,即情感滿足程度而定的,它具有很高的個人主觀性。
舉例說明:一個面包,A超市售價9元,B便利店售價10元。A超市離我家有5分鐘路程,B便利店就在我家樓下。正常情況下,A超市的面包和B便利店的面包,對我的效用是一樣的。我應該去A超市采購面包,因為它便宜。但有一天,我生病了,天又下著大雨,我餓了,要買面包?,F(xiàn)在這時候,B便利店的面包對我的效用就要大于A超市,我就會選擇B便利店采購面包。
由此可知,商品或服務的效用,受多種因素的制約,是根據(jù)現(xiàn)實的條件隨時變化的。
投資,是指“為了增加將來的資本(生產能力),而投入現(xiàn)有資本的活動”。說的直白一點,投資就是我今天花了1元錢,目的是為了將來能獲得多于1元錢的回報。在金融界,“將來產生的金錢”稱為“現(xiàn)金流量”。
對公司單位而言,投資一般是指項目、設備、研發(fā)投資,而對個人而言,我們最常見的投資就是各種形式的理財。但有時候,個人的同一項支出,既可以算是消費,又可以算是投資,這個我們需要根據(jù)支出的目的進行判斷。比如,現(xiàn)在女人們都喜歡做美容護膚。如果是想保持年輕美貌的容顏,好釣個金龜婿,那么她做美容護膚的支出就要算投資;但如果她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看上去“年年十八歲”的愿望,那么她做美容護膚的支出就不再是投資 ,而是消費了。選擇投資,還是消費,雖說是個人自由。但是,當我們花一筆錢的時候,還是嘗試考慮一下選擇哪一個比較好。
投機,指的是“做好會虧損的思想準備,挑戰(zhàn)一下,看是否能夠獲得比付出的金錢更多的回報”。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賭博,包括購買各種彩票。
雖然說,投機和投資都是為了獲取更高的收益而支出。但是,投資的回報收益是可以預計到,與投入的金錢相比,將來的回報(利益)的期望值(均值)會有所增加,而且投資還指投資對象自身有掙錢能力。如工廠有生產產品的能力,產品可以變成金錢。
與投入的金錢相比,投機將來回報(利益)的期望值(均值)不會有所增加。比如彩票、賭馬等賭博活動,獎金總額一定小于賭資總額。因此,對于賭客全體來說,是虧損的。賭博只是莊家對投入的資金進行再次分配,雖然莊家和少部分賭客可以獲利,但并不能創(chuàng)造出多于投入資金的獎金(現(xiàn)金)。
常言道,會花錢的人才能賺錢。所謂會花錢,不是指奢侈,也不是指浪費,而是指用適當?shù)腻X去滿足自己的各項需要,將錢用在刀刃上。而為了更明智的花錢,我們必須意識到消費、投資與投機之間的差別,深入挖掘各自的含義,思考與三者相匹配的花錢方法。野口真人在《學會花錢》中告訴我們,消費與投資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為了更好的消費,滿足我們的各種欲望,我們需要投資生財,但過多的消費又勢必會影響我們的投資支出,我們需要在兩者之間尋求一個平衡點。與此同時,我們還要極力避免投機支出。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