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堂課(全縣初中教師繼續(xù)教育講座講稿) |
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 很高興有今天這個與大家一起學習、一起探討的機會。這次講座,有關領導交給我這個講題:“如何上好一堂課”。說實話,要親自走上講臺,有可能我本人也很難上出一堂很精彩的好課。不過,這幾年搞學科教研工作,到縣內(nèi)縣外各地各校聽了許多各種類型的課,特別是擔任了幾次縣級、市級政治、歷史和地理這幾個學科的優(yōu)質(zhì)課大賽的觀摩和評委工作。聽了這些的課,參加了些活動,對如何上好一節(jié)課有了些許的感悟和體會,正好趁此機會與大家一起交流交流。今年這一輪繼續(xù)教育的主題是“評好課”,所以我今天主要也還是從評課這個角度來談談“如何上好一節(jié)課”。肯定有許多地方談得不好、不妥的,敬請大家批評指正和不吝賜教。 今天,我想和大家談以下兩個問題:第一,衡量一堂好課的標準(什么樣的課是一節(jié)好課?);第二,如何上好一堂課(上好一堂課應朝哪幾個方面去努力?)。 一、關于一堂好課的標準 雖說一堂好課難以設定絕對的標準,但還有些基本的特征。參照有關專家的觀點,結合自身的切身體會,我從下面五個方面來簡單來談談“好課標準”的問題。 (一)好課實惠(扎實、有意義)——學生是否有積極變化 我們評價一堂課是否是好課,是關注教師的教為主還是注重學生的學為主呢?新課改的理念是以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學習成效來評價課堂教學水平的。因而,“上你的課之前與上你的課之后學生是不是有了變化,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也就成了衡量你的課是否稱得上“好課”的重要尺度。好課就應是讓學生得到實惠的課,是能夠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有效教學”,。這里學生的變化可能是多方面的:有知識的變化,表現(xiàn)在知識的量的累積;能力的變化,表現(xiàn)在能力水平的提升(思維的敏捷、深刻、縝密);情感的變化,表現(xiàn)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獲得了良好的積極的情感體驗(如,受到賞識的愉悅,戰(zhàn)勝困難的快慰,收獲成功的欣喜等),從而產(chǎn)生更進一步學習強烈的要求);等等。 前幾天到淮北觀摩全省小學品德優(yōu)質(zhì)課大賽,來自安慶一個教師一節(jié)課課題是《站立起來的中國人》,為什么說這節(jié)課是一節(jié)實惠、有意義的課呢?我們從一個環(huán)節(jié)上就可看出來:在這節(jié)課的最后教師設計了一個小問題:你對日益強大的祖國有哪些美好的祝福,或者想說些什么?學生的即興回答(真正是借班授課),那種真摯情感的最直接表露(童言無忌),讓我們聽課觀摩教師真實感受到了這節(jié)課學生知識上收獲不說,真正有真實的情感感悟和體驗,有積極的變化。 (二)好課高效(充實)——是否面向全體 教學有沒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nèi)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qū)W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fā)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所以說,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首先反映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得益的多少,在整堂課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過教師的教學,學生都發(fā)生了一些變化,整個課堂的能量很大。我們在日常課堂教學調(diào)研中有時看到有教師自己講得很多,重點知識反反復復強調(diào),看上去很累,但學生無所事事,甚至聽煩聽膩了,這樣的課時低效的,不充實的,一定要避免。 其次,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也反映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受益面的大小。對多少學生有效,是評價課堂教學效率高低的基本依據(jù)。學生的能力高低、智力水平的差異的客觀存在無需多說。如何使一堂課對所有學生來說都是有意義的, 對于所有學生的意義最大化,這是每個老師必須殫精竭慮、不遺余力去思考、探究和解決的重要課題。這實際上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強調(diào)的“分層教學”問題,對于這個問題,早已引起了我們教育局分管教學有關領導的高度重視,并下決心把分層教學要真正落實到全縣各校,所以親自構思設計了兩個有關分層教學的課題,即中學的《選班學習》和小學的《同時異課》,課題實驗不僅在試點學校的穩(wěn)步開展,而且正在在全縣各??v深推廣,有學校已初嘗甜頭。這兩個課題實驗就是為了追求“有效教學”和“高效課堂”。 “好課”一定是因“校”制宜,因“班”制宜,因“人”制宜。所有的教學活動都能夠圍繞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展開,教師鼓勵和引導所有學生共同參與,著力激發(fā)所有學生求知探究的熱情,以確保課堂上沒有學生是“局外人”,沒有學生被“邊緣化”。 (三)好課鮮活(生成性)——是否有效利用新的生成資源 我們知道,教師課堂教學的基本任務就是通過自己的教學活動,使得課前預設的不同維度的教學目標一一達成。然而,課堂的價值和魅力遠不止于此,因為,一堂課不應也無法完全是預設內(nèi)容的再現(xiàn)。課堂上有教師和學生的真實的、情感的、能力的投入,有師生、生生的互動過程,有思維的碰撞,有心靈的溝通,有智慧的啟迪,就在這相互碰撞、相互沖突、相互砥礪的過程中,必然會有新的問題顯露,新的認知矛盾產(chǎn)生,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發(fā)現(xiàn)。正是這新的教學資源的不斷生成,才使得課堂教學能夠充滿著生機,洋溢著活力。 “好課”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也是教師引領學生探奇覽勝的一段精彩旅程。舞臺上常常有高潮迭起,懸念頻生,旅程中往往是山重水復,別有洞天。這樣的課上,屏棄了呆板與僵死,凸顯出開放性與挑戰(zhàn)性;教學內(nèi)容在保持相對確定的同時,卻有著更多的變數(shù),有時是教師的有意延伸拓展,有時則是學生無意的“節(jié)外生枝”。在這樣的課上,學生自然會既有計劃內(nèi)的收獲,又有計劃外的得益;課堂教學既有“有心栽花”的繁花似錦,又有“無心插柳”的岸柳成行。 (四)好課平實(常態(tài)性)——是否真正體現(xiàn)為學生而教 不少老師受公開課、觀摩課的影響太深,一旦開課,容易出現(xiàn)的毛病是準備過度。教師課前很辛苦,學生很興奮,到了課堂上就拿著準備好的東西來表演,再沒有新的東西呈現(xiàn)。(我們在聽課中,有時感受到教師授課好像是在放一遍事前預演過的一部影片一樣,就連學生回答的內(nèi)容給人感覺明顯是課前準備好的,學生沒有一點興奮感,聽起來真乏味啊)。當然,課前的準備是要的,有利于學生的學習,但課堂有它獨特的價值,這個價值就在于它是公共的空間,需要有思維的碰撞及相應的討論,最后在這個過程中,師生相互生成許多新的知識。這其實是存在一個:我們的課是“為什么教”問題?如果是為聽課的人在表演,那帶給人的是花拳繡腿和表演作秀,如果是真正體現(xiàn)“一切為了學生”, 那課上就會從學生的實際(身心特點,認知水平,發(fā)展需求)出發(fā),精心組織和開展切實有效的教學活動(講授、提問、討論、質(zhì)疑、小組合作、個別點撥等等),尋求學生在知識的累積、能力的提升和積極的情感體驗等方面都有實實在在的收獲和得益。那就會不自覺做到不管是誰坐在你的教室里,你都要旁若無人,。所以即使是參賽課、公開課、觀摩課或考評課都應該是“常態(tài)課”,平實的課。 (五)好課真實(有待完善)——是否一切從實際出發(fā) 一堂課留有些許“缺憾”,幾多“瑕疵”,雖不是上課老師追求的結果,而是事物的必然。課堂教學也和其他事物一樣,不可能十全十美(有人說:課堂教學本來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看來這話是有道理的),留有缺憾的課才是真實的課,有缺憾是真實性的重要指標,而惟有真實的課才配稱得上“好課”。如果一節(jié)課表面上看過去很完美,那這節(jié)課造假的可能性最大。課,只要是真實的就必定會有缺憾,有缺憾是真實的一個指標。很多教師上公開課、觀摩課對自己要求就是最好不能出現(xiàn)一點點問題。實際上這個預設的目標本身就是值得商榷的,這樣的預設給教師增加很多心理壓力,然后做大量的準備,最后的效果往往是出不了“彩”。他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課的本來面目就是有待完善,這樣的課稱之為真實的課。 基于以上的認識,“好課”應該是教師心態(tài)平和、教風平實的課,是質(zhì)樸無華的課。好課拒絕花拳秀腿,無須過多的標新立異;要有創(chuàng)新,但不必過于去刻意求新、也不必過于去追趕創(chuàng)新的時髦或非要貼上改革的標簽。真正在在求真、求實上見功夫,的課才有可能是一堂好課。 二、如何上好一堂課 怎樣才可以上出好課?這恐怕是所有教師們?yōu)橹恍笂^斗的畢生追求,但是要想上好一堂課,因素很多,“打鐵還需自身硬。”上好一堂課,首先需要教師的真功夫。教師的文化素養(yǎng)、教育理論基礎、專業(yè)知識和實踐經(jīng)驗、綜合素質(zhì)和教學能力,獨特的教育感悟,熱愛教育事業(yè)和熱愛學生的教育靈魂,是上好每一節(jié)課的根基。同時還必須要明確地知道教師應該在哪些方面去努力。我們認為應該在以下三個方面做文章: (一)看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程度; (二)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活動情況; (三)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出來的整體素質(zhì)。 (一)看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程度。 我們知道,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對教學目標是三維的立體目標,包括“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項相互關聯(lián)的內(nèi)容。因此,衡量一節(jié)課是否實現(xiàn)了目標,也要從這三個角度去分析評價。 1、看“知識與能力”目標。 在一般人眼中,所謂知識,也就是課本上的現(xiàn)成知識。其實不然,新課程標準中所強調(diào)的知識,除了書本上的知識,還應還包括教師本人的知識儲備和師生互動后產(chǎn)生的新知識,只有把書本知識、教師知識、創(chuàng)新知識融合在一起后,才可以說完成了知識目標。在書本知識中又可以分為“掌握、理解、了解”三個層次,“重點、難點”兩個方面。而教師的知識儲備對于是否能夠把書本知識給以適當擴展和加深,對于是否能夠把一堂課上得活與有趣味性都有著至關重要的關系。書本知識、教師的知識儲備在課堂教學中一般的老師還是比較注意的,可是在師生互動中產(chǎn)生新知識,鼓勵學生發(fā)表新的見解,使原有知識更完善或者創(chuàng)造出新知識,很多老師就力所不能及了。有人說:這就是做一輩子的教書匠而不能成為教育家的原因所在(有無道理,我們暫且不去過多的追究和考究了)。 在課堂教學中,在知識傳授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是我們做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那么我們應該注意培養(yǎng)學生們哪些能力呢? ①思維能力 ②審美能力 ③想像能力 ④聯(lián)想能力 ⑤觀察能力 ⑥記憶能力 ⑦創(chuàng)新能力 教學過程是一節(jié)好課完成的途徑,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實現(xiàn)了下面的幾個方面,就應該是一節(jié)好課了。同樣我們在評課的時候,也應該從下面的幾點中去評價我們老師的課堂效果。 ①恰到好處的環(huán)節(jié)設計 不管是傳統(tǒng)教法還是課程改革后的教法,都會對教學過程中的環(huán)節(jié)設計非常關注,因為引人入勝的環(huán)節(jié)設計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領學生學會學習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一節(jié)好課往往就是因為它的環(huán)節(jié)設計令人賞心悅目,使課堂教學取得明顯的效果,從而引起人們的好評。 環(huán)節(jié)設計主要的有:引人入勝的開場白(例一,初中語文《陋室銘》導入:現(xiàn)實生活中有同學喜歡與他人比吃穿,甚至埋怨沒出身在一個富有的家庭,但老師認為:衣不在好,整潔就成;家不在富,溫馨就行,虛榮心過強是不好的,有時我們面對自己已經(jīng)擁有的,確不知道好好去珍惜,往往是我們沒意識到它的可貴。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劉禹錫的《陋室銘》,了解一下作者通過對一陋室的描寫所表現(xiàn)出的情趣,或許你對剛才老師的觀點有所領悟。)。精彩絕妙的過渡語(如在課堂教學中間某環(huán)節(jié),教師說“剛才我們學習了什么內(nèi)容,下面接著繼續(xù)學習什么內(nèi)容”之類的語言過渡,可是這樣的語言顯得太平淡。前幾天聽了一節(jié)歷史課,教師可以通過富有藝術情趣的問題的創(chuàng)設,將學生從一個歷史事件帶到另一個歷史事件上去。講明朝的鄭和下西洋和戚繼光抗倭內(nèi)容時,可以這樣過渡:“明朝前期國力強盛,在明成祖的支持下,鄭和七下西洋,促進了各國之間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到明朝中后期,國力開始衰退,社會危機日益嚴重,海防松弛,在我國的東南沿海地區(qū)出現(xiàn)了嚴重的倭患。”);恰如其分的點評語(如“你知識面真廣”、你真是一個細心的孩子,觀察真仔細”、“問題的三分子一已被你解決了,再想想能否完全被你答對?”、“請你大膽亮出你的觀點,我們大家給點掌聲鼓勵”等等);耐人尋味的結束語(例如,在黃山二中,祁門一個教師上〈〈甲午中日戰(zhàn)爭〉〉這一課時,最后再次利用多媒體播放電影〈〈甲午風云〉〉中黃海大戰(zhàn)的場景和日軍屠殺旅順居民的視頻,如配上這樣的結束語:“同學們,中華民族既是一個偉大的民族,同時又是一個災難深重的民族。在近代中國歷史的恥辱柱上,銘刻著多少炎黃子孫的血淚,記載著多少殘酷的史實。讓我們銘記誓與艦船共存亡的鄧世昌的悲壯,讓我們銘記旅順城里無辜百姓那無助的眼神,努力學習,決不讓這樣的歷史悲劇重演!”相信這樣的的結束語,不僅能讓學生掌握歷史知識,而且能在學生心靈深處植下愛國主義之根,達到塑造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目標。。 ②激發(fā)興趣的有效措施 在與教師們的交談中,往往會聽到很多老師們的抱怨——我的學生怎么就對學習沒有興趣呢?具有這種困惑的老師們,又往往把學生積極性不高的原因歸罪于學生。如果我們認真審視一下學生為什么缺失了學習的積極性,往往會從我們教師身上找到原因。 比如,使用新的教學手段(落后的教學手段,失去對學生的吸引力);多種不同教學教學方法穿插使用(教學方法缺少新意,難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教師知識面的廣博(知識面狹窄,課堂上學生的求知欲得不到滿足,使學生喪失興趣);教師激勵評價的作用(忽視課堂激勵評價的作用,不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參與教學的條件,學生難以體驗到成功的愉悅,從而喪失積極性);課堂教學的生活化(長期以來,學生對課不感興趣,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學沒有很好的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把現(xiàn)實生活引入課堂,使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缺乏興趣。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進一步強調(diào)指出:“在教學中,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fā)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guī)范,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在09年全市小學品德優(yōu)質(zhì)課大賽上,參賽教師在品德課生活化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和改進,引用了大量活生生的就發(fā)生在學生身上或身邊的生活素材來充實和豐富課堂,升華課堂。如,來自我縣二小的宋莉莉老師在授《說聲“謝謝” 》一課時,在創(chuàng)設“闖關”教學情境時,第一關:同學們,你們平時一般在什么時候說“謝謝”?第二關:你們是怎樣表示你的謝意的?最后讓學生現(xiàn)場表演日常生活中的實際表現(xiàn),教師適時進行追問、點撥和啟發(fā),教學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來自祁門祁紅小學的康琰琰老師講授《我學會了》一課,把教師自己所在的學校學生所學會的技能通過DV實拍下來,在課堂上實況播放,給聽課學生以很大震撼效果。來自黃山區(qū)甘棠小學章凡滿老師在講授《我是誰》一課時,一開始就在屏幕上出示了幾張教師本人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的生活照,一下子就引起了學生極大地興趣,學生很快就能判斷出幾種不同的角色類型。最后,又在屏幕上出示了幾張教師在課前偷拍的聽課學生在課上、課間以及與他們老師交往的照片,課堂氣氛一下子達到了高潮。品德課,只有融入生活,才有極大地魅力。;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實際需要,特別是要維護學生的自尊心。不能關注學生的實際需要,調(diào)動不起學生的積極性;尤其是有的教師不能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使其對教師產(chǎn)生反感,結果造成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下降;更有甚者,他們忽視師德的作用,使學生不能親其師信其道等等。 雖然學生的積極性問題還要涉及到家庭、社會等多方面因素,但是以上所列舉出來的這些原因都說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由于思想業(yè)務的水平問題而造成學生的興趣下降,這又怎么能把積極性不高的原因完全歸罪于學生呢? ③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 教師心目中有沒有學生,不僅是課程改革下的學生觀的體現(xiàn),而且還是上好課的前提。要想實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中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目標,教師就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為學生的成長提供一個寬松和諧的育人環(huán)境。筆者曾經(jīng)聽到這樣一件事情:有一位教師開始講課后,在黑板上列出了幾道訓練題,要求學生認真思考后,再進行分析解答。而有一個女學生馬上就說出了答案,這時的老師不是去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有效地提升,而是大聲地斥責這位學生:“你的嘴怎么就這么快?就你知道!”我們設身處地的想一想,這位學生今后還會喜歡這個老師嗎?她還會喜歡這個學科嗎? 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會遇到一些急于想表現(xiàn)自己的學生,這是好現(xiàn)象,我們要做的工作應該是因勢利導,抓住機會教育他們注意自己思維的深刻性,而不是斥責,更不是棒喝! ④科學有效的訓練安排 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知識的掌握都有賴于科學有效的訓練,因此一節(jié)好課也必須要有高效的訓練。什么是科學合理的有效訓練呢?那就是應該把所學內(nèi)容轉(zhuǎn)化為能力訓練題,讓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從而完成教學目標。如果一節(jié)課缺少了有效的訓練,那么學生的學習效果必然會大打折扣,這是我們應該盡力去避免的。 ⑤把握教育的最佳契機 我們有的教師在課堂提問過程中,往往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夠?qū)Υ鹑缌鳎绕涫怯腥寺犝n的時候,其實學生如果能夠?qū)處煹奶釂柣卮鸬梅浅A滿固然是好事,但是回答錯誤、或者回答不完整卻是經(jīng)常性的,也正是這種錯誤和不完整,恰恰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教育契機,就看我們的教師們能不能把握住,如果把握住這種稍縱即逝的教育契機,會使我們的教學增光添彩,如果把握不住,就會使學生陷入新的迷茫之中。例,在觀摩全省小學品德優(yōu)質(zhì)課上,有位教師講授《漢字的演變》一課,出示幾個漢字讓學生說就字的結構說出自己的理解,其中有個“媽”字,一個學生說出自己這樣的理解:女字旁代表媽是女性,右邊一個馬字,是表示媽媽為了子女的健康成長一直像是在做牛做馬一樣的吃苦辛勞。換一個教師有可能形聲字的構造來說出這個字結構特點(也就是總是往所謂自己認為正確的“答案“上引)。當然這個教師并沒有這樣,先是肯定了這個同學敢于敢于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獨特的感受,同時對這位同學能這么理解父母為了自己的成長說付出的辛苦辛勞,進行了表揚,希望其他同學們都像他一樣有顆感恩的心。同樣,另一個教師在課上讓同學們說說自己的煩惱事,其中一個學生說:”昨天我媽媽與我奶奶爭吵了,我很煩惱”,這本來也同樣是利用課上新的生成資源的一個契機,如果這時教師讓學生說說原因,再借此進行孝敬父母和感恩教育,那這是效利用新的生成資源的契機,然而教師一帶而過了,留下了一個小小的遺憾。 在這里,我們絕不能把教師的這種教學策略簡單地看成是對概念的辨析,它是教師教學經(jīng)驗的體現(xiàn),是使學生更好掌握知識的必要措施。因此,要想上好一節(jié)課,我們做教師的就應該時刻注意把握住這樣的教育契機,使我們的學生學習得更好。如果能夠堅持經(jīng)常這樣做,教師的教學水平也一定會得到快速的提高。 3、我們來看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新的課程標準,根據(jù)基礎教育的任務、教育基本規(guī)律和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考慮學生終身學習和發(fā)展所必需得計本素質(zhì),在教學的過程中,結合各門類課程特點,滲透對學生思想品德、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方面的要求。這些要求就是教學目標中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然而,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只關注書本知識的傳授,不注重情感教育和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和能力目標沒有得到真正的貫徹落實(這個目標幾乎是可有可無的)。各個學科的教學都強調(diào)要滲透思想品德教育、人文精神和心理品質(zhì)培養(yǎng)。 在思想品德課的三維目標中,情感目標無疑是最重要的教學目標,也是我們必須優(yōu)先設置和實施的課程目標,它體現(xiàn)了教育的最核心功能。一堂成功的品德課最大的亮點應是德育情感目標的升華,最大的敗筆就是德育目標的丟失。要完成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首先需要使學生的心靈受到感悟,從而使他們在自我感悟中得到啟迪。我還以09年那次小學品德課大賽為例,多數(shù)參賽教師在課堂上牢牢抓住了“情感教育”——這個品德課最重要、最本質(zhì)的追求。如,來自我縣海陽一小的王珊娜老師在授《學做“小雄鷹”》一課時,播放了“5·12”地震中的圖片資料,圖片中壓在廢墟中的孩子的堅強、堅毅的表情,那面對災難的勇敢不屈,那對生命的呼喚和渴望,伴以教師聲情并茂的旁白(今天是6月( )日,離汶川地震一周年已經(jīng)過去了一個多月。2008年的5月12日是一個令全中國人民悲痛的日子,但是,也正因為這一天,汶川大地涌現(xiàn)出了許許多多堅強勇敢的小英雄。也許你們曾經(jīng)聽說過他們的故事。今天讓我們再一次走近他們。(出示課件)她,就是11歲的“芭蕾女孩”李月,在廢墟里的她滿面塵土,睜開大大的眼睛與災難做斗爭。她從小就夢想著成為一名舞蹈家,地震卻無情地奪走了她的左腿,但是她從不放棄,艱辛地努力地追逐著自己的夢想。最終,她坐在輪椅上,圓了自己的“芭蕾夢”。這是11歲的張吉萬,為了脫離險境,他背著妹妹吃力地走了12個小時。他是抗震救災小英雄林浩。在地震中,還有很多像他們一樣的孩子,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說了同一句話:“面對災難,我們選擇堅強?。瑢W生真正被感動了,真正明白了像“小雄鷹“那勇敢的重要性。來自我縣藍渡小學李美玲老師在授《伸出愛的手》一課時,播放了21位聾啞姑娘傾情演繹的《千手觀音》,也同樣伴以教師富有激情的旁白解說:“這是2005年春節(jié)晚會上的一個節(jié)目,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些可愛的姑娘都是些什么人嗎?對,聾啞人。她們生活在無聲的世界,卻給我們帶來了最美麗的舞蹈。是呀,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只要心中有愛,別人就會伸出一千只手來幫助你;只要心中有愛,你就會伸出一千只手去幫助別人。”只要大家心中充滿愛,這個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接著播放歌曲《愛的奉獻》,把全課推向了高潮,學生感動了,評委老師也感動了。黃山區(qū)的章凡滿老師在講授《我是誰》那一課時,設計了一個“角色扮演”情境,她讓一學生扮演她的女兒,她自己扮演母親。一開始學生有點膽怯,章老師親和且熱情地鼓勵她:“乖女兒,放學回家了,見到媽,應該怎樣做?”這時孩子才開口怯怯地叫了一聲“媽”,老師繼續(xù)鼓勵:“再大聲點”,當孩子大聲地叫了一聲后,章凡滿老師深情地把孩子攬入懷中,給了她一個極溫馨的擁抱。我當時坐在最前排,親眼看到孩子的臉上綻放了極開心的幸福的笑容。以上這樣的好課,這樣的效果,留給學生的影響是永恒的,甚至是終身難忘的,能讓他們受益一生。而且這也是最能打動聽課教師的一節(jié)課的“高潮部分”,一節(jié)課有這樣的“亮點”,可謂是:錦上添花,余味無窮。 (二)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活動情況(衡量一節(jié)課是否是好課的核心標準)。 學生的活動在一堂課上的重要性與否,我們可以這樣說,一堂好課不在于教師教得如何精彩,而在于學生是否學得主動和更多的參與。一堂課究竟應該怎么上?(我們在學校的調(diào)研中,發(fā)現(xiàn)還有不少教師課上還是一講到底,教師“一言堂”、滿堂灌,只關注知識的傳授,不關注學生的學,)。課為什么不能這么上呢?因為,學生在課上的學習過程不是教師灌輸、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的過程,而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己去參與、去體驗、去探究、去發(fā)現(xiàn)的過程。學生對知識僅僅是聽懂了,沒有經(jīng)過學生自己去思考、去體驗、去探究的知識,不能說學生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我們就以學生參加考試為例來說,學生在考試中能熟練提取熟練運用知識使我們教學的一個目的吧,要知道,靠教師滿堂灌輸?shù)闹R,沒有經(jīng)過學生自己去思考、去體驗、去探究的知識,在考試中學生能提取能運用嗎?試想,在理科教學中,即使教師講的再好,學生也聽的很懂了,如果課后學生自己不去做題運用,僅僅課上學到的知識是學生自己擁有的知識嗎?他能應付考試嗎?我們要懂得,在課堂教學工作中,知識儲存過程中方法越是簡單,比如說就是僅僅是教師單方面講授的這么簡單,學生沒有或很少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這樣學生在知識提取和運用中就越是困難;如果知識儲存經(jīng)過學生本人參與的,邏輯很清晰的,學生提取運用知識就越是很容易。所以新的課程觀和教學觀一個重要的轉(zhuǎn)變就是要求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zhuǎn)變,重結果就是教師在教學中只重視知識的結論、教學的結果,忽略知識的來龍去脈,有意無意壓縮了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思維過程,而讓學生去重點背誦“標準答案”。所謂重過程就是教師在教學中把教學的重點放在過程,放在揭示知識形成的規(guī)律上,讓學生通過感知——概括——應用的思維過程去發(fā)現(xiàn)真理,掌握規(guī)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掌握了知識,又發(fā)展了能力。我們發(fā)現(xiàn)通常有兩種課堂方式,一種是教師將知識、方法先進行系統(tǒng)講解,把結論羅列出來,然后進行例題講解,學生再進行模仿和套用。另一種是讓學生面臨問題情景,在問題分層的主導下,讓學生自主經(jīng)歷思考和探索的過程,建構知識,解決問題。后一種方式重視教學過程,讓學生在解決具體問題中改變了其原有的認知結構,學生在建構知識的過程中獲得解決問題的智慧和能力,同時又對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學生思維品質(zhì)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各位在座的老師們,新課程觀一個最核心的理念就是“以學生發(fā)展為本”,課上必須落實“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所以說能否真正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提高教學實效的關鍵的關鍵??梢赃@樣說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如果離開了學生的活動,那么教師的一切努力都將是徒勞的,因此,上好一節(jié)課,必須要有積極并且富有成效的學生活動伴隨始終。 如何做到做好這一點呢?當然還是有很多,這里我結合自己的體驗想強調(diào)幾點。 第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課堂教學要以問題為中心,以對話為主要方式。每節(jié)課教師在備課中要精心設計問題,授課過程中精心組織好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我們大家要知道,探索活動總是伴隨問題而進行的,沒有問題就沒有探索,“問題”往往被視為探究式學習的核心。既然探究式學習是以解決問題的形式出現(xiàn),那么教師就要巧妙地把學習內(nèi)容轉(zhuǎn)化為問題情境,教師要根據(jù)教學目標,精心設計與內(nèi)容密切相關的,可以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各種問題,創(chuàng)設出特定的情境,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并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例如,學習九年級第四課的第四目“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在學生對教材的內(nèi)容有所掌握之后,給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我們從休寧到萬安一直到屯溪,晚上的路燈只一半亮著,這是為什么?是不是另一半的燈壞了?學生們七嘴八舌,有不少同學認為這是為了節(jié)約用電,并說明了理由。接著,又提出:這符合我國建設什么類型社會的要求?在我們身邊存在哪些違背這種社會要求的行為?應該如何克服?學生們紛紛搶著回答,使課堂教學進入了高潮。這里還要強調(diào)的是: 1、問題的設計如果僅是“是不是、好不好、對不對、行不行”,那太膚淺了,那是無效的、無價值的提問。2、提出的問題最好是:一時不能立即答出來,但通過思考能回答出來。3、善于在教學的重點、教學難點處,也就是關鍵處、銜接處、轉(zhuǎn)化處設疑,讓學生去完成。 第二點,教師課上要善于把更多的課堂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給學生更多的學習自主權,讓學生自己讀書,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觀察、分析、思考,使他們自己明白事理,自己建構新知,讓課堂成為學生展現(xiàn)自己的舞臺。授課中教師“引而不發(fā)“、“此時無聲勝有聲”是教師一項重要的技巧。 第三點,那就是開展好我們常用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確實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調(diào)動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加了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交流和對話的平臺和空間,充分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但是我們在平時的課堂教學調(diào)研也發(fā)現(xiàn)教師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幾乎是一種形式而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一項了教學的效果。一是分工和要求不明確;往往是優(yōu)生突出表現(xiàn),其它旁觀;二是小組討論的問題要么太容易要么太深太難,比如,前幾天到歙縣長青中學聽了一節(jié)地理課,課上教師設計了一個問題:“說出我國這幾條大河的水量、汛期、含沙量怎樣?流經(jīng)的省區(qū)有哪些?這個問題只需學生自地圖冊上找找即可,無需討論,結果課堂上沒合作的氣氛;有節(jié)政治課上教師設計一個問題讓學生討論:我們當?shù)剡@些民生工程建設與國家實施科學發(fā)展觀戰(zhàn)略的關系?這個問題學生怎么能回答出來呢?。三是有的教師在學生討論時不參與其中,不知所措地在講臺邊等待,有的教師在準備下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具,有的教師要么倒背雙手、鶴立雞群般踱來踱去,要么象征性地在這一組插一言,在那一組提一句,教師并沒有投入到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這是最忌諱的。討論并是放任自流,在教學合作學習中,教師要深入到每個學習小組,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保證合作學習的順利開展。對活動開展順利的小組,及時予以表揚;對角色分工不清,討論混亂無序的小組,幫助學生明確角色,使他們盡快進入有效的討論;對討論偏離主題的小組,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制止,將他們引回到學習任務中來;對討論時出現(xiàn)本節(jié)課要求深入理解的問題,拿出來供全班同學思考、討論,引導各小組關注該問題。 (三).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出來的整體素質(zhì) 教師素質(zhì)是上好課的關鍵,已經(jīng)成為不爭的事實,要想上好課,教師應該具有怎樣的素質(zhì)呢? 1、教師要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不管是哪一個學科,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教師的語言應該是充滿激情并具有感染力的語言,如果是有氣無力毫無感情色彩的語言,勢必會把學生帶入夢鄉(xiāng)的,這又怎么會使學生激發(fā)起學習興趣呢?其次教師的語言應該是簡潔嚴謹富有邏輯性的語言,如果是雜亂無章重復羅嗦毫無吸引力的語言,又怎么會使學生專心致志地聽講呢?再次教師的語言應該是具有激勵作用和富有啟發(fā)性的語言,如果總是斥責性和包辦代替式的語言,那么學生們怎么還會有學習的熱情呢?由此可知,教師應該把錘煉自己的語言當作一件大事來引起注意。 教學語言應該是精心錘煉的,禁得住推敲的,如果教學用語不規(guī)范,對課堂教學往往產(chǎn)生一定的負面影響。下面幾種語言,課堂上要努力避免: (1)、聲音太小。聲音太小就是下決心不讓人聽,這是不負責任的表現(xiàn),課堂語言一定要洪亮、有力,力求讓教室每一個角落的學生都能聽清楚。 (2)、一個音調(diào)。有的教師課堂上一個音調(diào)講到底,昏昏欲睡,難以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授課語言要抑揚頓挫,起伏跌宕富有感染力。 (3)、有口頭禪。教學語言應該簡潔明了,忌支離破碎,如果口頭禪太多,一定影響教學質(zhì)量。如一個老師在講《背影》時這樣說道:“這篇文章主要是講一個父親,是吧,一個父親送兒子到火車站,是吧,父親爬月臺是吧,給兒子買橘子的情景,是吧。通過兒子對父親背影的描寫,是吧,寫出了一段感人的父愛,是吧。”這個教師的口頭禪“是吧”,本來一個簡單的意思,在他的嘴里變得啰啰唆唆,“是吧”就占了一半,這樣的教學語言真:你不講我道明白,你越講我到越糊涂了。 (4)、拿腔作調(diào)。即每講一句話都拖著長長的尾巴,聲音怪怪的,學生聽了,覺得好玩、好笑,分散了聽課的注意力。 (5)、吞吞吐吐,吐字不清。(6)、語速太快。(7)、東拉西扯,不著邊際。(8)、方言土語,南腔北調(diào)。 語言是教師教學的有力武器,課堂教學語言是教師教學最基礎最最重要的基本功,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不斷追求語言藝術的人。加強語言修養(yǎng),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語言水平,應該是每一個教師永遠追求的目標。 2、教師要提高處理教材的能力。 教材處理的能力是教師教學能力的核心,也是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的前提,更是使教學改革深入進行下去的有效保證。 我這里還要先提一下新的課程觀和教材觀,有三點:1.教材是“材料”。在新的課程理念里,教材不再是“學校教學事實上的惟一依據(jù)”,它只是一種主要材料,是“學生和老師進行教學的材料”。這樣,我們就可以接受與此有關一些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的變化:順序可變、時間可調(diào)、實例可換、內(nèi)容可選。 2.教材是“學材”。教材雖然是師生共用的,但它主要是學生用的,是學生學習的材料。因此,新形勢下,老師應該在教學中把教材還給學生。 ①吃透、抓住重點、難點,這是無需多說的。 ②有種駕馭教材能力。知識的繁簡、教材知識的順序、結構,都可以打破常規(guī),為我所用。例去年聽了休中吳向陽老師一節(jié)課,他的“中間開花、兩頭并進”的處理教材方法。補充說一句,他的語言功底太好了,時而是渾厚的男中音,時而是高亢的男高音,也有感染力,加上音質(zhì)好有種穿透力,聽他課舒服有味。 ③教材的拓展、延伸。新的課程觀強調(diào)教科書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強調(diào)課程的開發(fā)與拓展,強調(diào)課本知識不是一成不變的,是開放的。所以,在這樣的理念之下,我們在授課時,千萬不要受教材現(xiàn)有內(nèi)容的局限,一定要大膽的一定要把大量鮮活的知識、社會熱點知識、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入課堂、融入到教材知識學習中。變“教教材” 為“用教材教”。 思品課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樹立新的教材觀,可以在用好教材的基礎上,活用教材,適當拓展思品課課程資源,把我們周圍大量鮮活的信息引入思品課課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位學生的發(fā)展,強調(diào)以學生為主體,因此拓展出來的課程資源必須為學生服務。首先教師要拓展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課程資源,以初中生的生活為基礎,讓學生品德的培養(yǎng)回歸生活,這樣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才會有針對性、切實性和有效性。其次,要選取學生感興趣的課程資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拓展出來的課程資源是學生自己的課程資源,他們最愿意參與進來,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主動參與的意識。再次,拓展課程資源要關注學生的獨特性。每一個學生都有著獨特的個性,而即使是新課程理念下的教材也不可能關注到所有的地區(qū)、所有的學生,因此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適當拓展教學內(nèi)容。當然,拓展思品課課程資源更為重要的是必須時刻關注國家大事和社會生活“熱點”問題,思品課教師一定要把更多的“熱點材料”拓展到課堂教學中去,(汪艷艷的《匈奴和漢代的和戰(zhàn)》講到以“和”為主時,馬上聯(lián)系到今天我們也是追求和平,奧運開幕式上一個大大的“和”字,世博主題“追求和諧城市”)。有一個及時把時事政治內(nèi)容融入教學中的良好習慣,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關注生活、關注現(xiàn)實、關注科技、關注環(huán)保、關注人文,對學生進行態(tài)度、情感和價值觀的教育,最終達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3、教師要提高板書設計的能力。 板書設計對于一個教師來說,它是教師教學基本功的具體體現(xiàn),如果板書缺少美感的、雜亂的,那么學生就不會對板書感興趣,也起不到潛移默化的示范作用,因此很多優(yōu)秀教師都要在板書設計上下功夫,努力尋求一種具有審美價值的板書設計,這實在是一種明智之舉。板書設計需要我們注意在內(nèi)容上要高度概括,在語言上要簡潔明了,在書寫上要清晰整潔,在形式上要具有審美價值。如果做到這些,那么你的板書就會贏得學生的喜歡,對促使學生有效地復習就會產(chǎn)生巨大的作用。 4、教師要提高使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辦學水平的提高,有效地使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已經(jīng)成為一名教師必須具備的一種技能,因此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來為自己的教育教學服務,也成為新時期教師素質(zhì)的重要內(nèi)容。利用信息技術等現(xiàn)代教學手段,比如多媒體課,它的眾多優(yōu)點本人就無需多說了,對思想品德課來說,其效果顯得尤為突出。對于不少教師來說,由于多種因素的制約,利用多媒體授課顯得困難重重。盡管如此,我們?nèi)砸y而上,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注重把多媒體、網(wǎng)絡以及農(nóng)遠資源等現(xiàn)代教育技術引入教學過程,來實現(xiàn)傳統(tǒng)教學所無法達到的效果。。這就需要我們的教師們需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不斷地為自己的知識庫擴容,只有這樣才可以滿足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以更好地提高教學質(zhì)量。 不過這里需要補充說明的是,我們要知道,多媒體只是一種輔助手段,不能因大量的圖片、信息限制了學生自身想象力或分散了注意力,不要讓自己或?qū)W生只盯著屏幕或聽力音樂什么的,而忽視了與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和互動。利用多媒體是為了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的,之后,關鍵是師生在這個情景中一起去思考、合作探究,去解決問題。 5、善于營造民主、輕松、和諧和諧的課堂氛圍的能力。 民主、輕松、和諧的課堂,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潛能,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敢說、想說、要說,能有力地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使學生積極地去思考、探索,去獲取知識,課堂氛圍太沉悶,學生不敢也不愿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這樣的課堂最后還是哦教師一言堂,教學沒什么效果的。如何營造輕松和諧課堂氛圍呢?首先,教師自身要充滿激情,用教學語言的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甚至偶爾帶有夸張性的聲音及肢體動作來調(diào)節(jié)課堂氣氛,一個優(yōu)秀思品教師的語言就像一個強大的磁場,緊緊地吸住著學生。氣勢浩瀚、激越高昂、豪壯奔放的語言讓學生肅然起敬;措詞優(yōu)美、情意纏綿、韻味深長的語言使學生注目神往;綺麗灑脫、錯落有致、輕松諧趣的語言讓課堂色彩斑斕,讓學生興趣盎然。其次,我們要善于用掌聲來鼓勵肯定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敢于用自己的笑聲來渲染課堂氣氛。本人認為,思品課課堂不能太靜,不必過于擔心課堂的“亂”。我奉行的原則是:學生凡與教學活動和所學知識有關的講話和喊叫,我都開綠燈,一般不嚴加禁止,即使學生沒舉手就講就喊都可以。思品課教師在課堂上應扮演什么樣的角色?我認為應該是“綜藝節(jié)目的主持人”而不應該是“新聞資訊的播音員”。若是充當后者的角色,想必教師在課堂上是一講到底,教師“一言堂”,學生猶如盛裝知識的容器,這樣沒有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不能培養(yǎng)學生的多方面能力和素質(zhì),不符合新課改的要求,而且教學效果肯定不甚理想。與之相對的是政治課教師如果扮演的是一個“綜藝節(jié)目主持人”,那就會想方設法要把觀眾(學生)的熱情調(diào)動起來,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讓學生充分地參與到這個節(jié)目中來,創(chuàng)設形式多樣的情境讓學生充分去體驗,去感受,去理解。教師始終知道課堂的主角是節(jié)目表演者(即參與教學活動的學生)和廣大學生觀眾。為此,這個主持人要隨和、親切、機智、幽默,要始終保持高度的熱情和激情,應做到:如中央臺綜藝節(jié)目的主持人朱軍那樣大氣和多才多藝,如李詠那樣輕松和充滿激情,也可像湖南臺汪涵那樣機智隨和,還應有何炅那樣高超的駕馭能力和不失調(diào)皮的主持風格。如此,政治課課堂必定彌漫輕松和諧的氛圍,教學效果一定會有質(zhì)的提高。 6、教師要提高自己的素質(zhì)一個重要方面是要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 “親其師”才“信其道”這個道理我們都很清楚的,大多數(shù)學生是因為先喜歡上這個教師才喜歡他的課。因此,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至關重要,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要真誠地、公平地對待、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不厚此薄彼,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學生,要尊重每一位學生。課上多鼓勵、激勵、表揚多賞識學生。不能一遇學生的違紀就大聲的訓斥,要學會運用委婉迂回的策略來處理,若能用幽默的方法來解決,那定會有意想不到效果。教師可以在課余的時間放下“架子”主動地走到學生中間,敞開自己的心扉與學生進行對話,學會傾聽他們的觀點,了解他們的疑惑和要求。課上多用激勵性和親和性的語言,多用商量的口吻,多用贊許的目光,在與學生的對話中盡量不打斷學生的話題,耐心傾聽學生的發(fā)言,善于傾聽不同的聲音。課堂上教師也要從一個知識的灌輸者,發(fā)號施令者轉(zhuǎn)變?yōu)檎n堂教學的參與者和學生學習的引導者。 7、教師要提高自己的素質(zhì)還必須要實現(xiàn)角色的轉(zhuǎn)變。 因為在課程改革的新形勢下,如果我們的教師還是把自己看成僅僅是知識的擁有者和傳授者,那么就無法完成課程改革所賦予我們的職責。因此我們的教師們就應該努力促使自己盡快轉(zhuǎn)變角色,以更好地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在課程改革過程中,教師要實現(xiàn)角色的轉(zhuǎn)變,就應該首先注意從由重傳授向重發(fā)展轉(zhuǎn)變,傳統(tǒng)教學重視“經(jīng)”的傳授,忽視“人”的發(fā)展。課程改革以人為本,呼喚人的主體精神。發(fā)展軌跡:知識本位——智力本位——人本位。當代教學致力于發(fā)展學生包括智力在內(nèi)的整個個性和整體素質(zhì)的提高。其次要注意由重統(tǒng)一規(guī)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zhuǎn)換變,教師要認識到,讓學生發(fā)展,并不是要讓每一個學生、每一個學生的每一個方面都按統(tǒng)一規(guī)格平均發(fā)展。需要研究學生的差異,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科學依據(jù)。再次要注意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zhuǎn)變,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往往是教師牽著學生走,學生圍著教師轉(zhuǎn)。而課程改革要求我們的教師要把一切教學活動都看成是為了學生的學,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讓學生真正學起來,在學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發(fā)展自己。同時要求我們的教師還要在教學過程中實現(xiàn)教學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zhuǎn)變,在傳統(tǒng)教學中,我們有時只重知識的結論,忽視知識的來龍去脈,壓縮了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思維 空間,學生在課堂上并不能受到有效的思維訓練,而現(xiàn)在的教學改革中我們應該把教學重點放在探索的過程上,放在揭示知識形成的規(guī)律上,讓學生在探索研究的氛圍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最后我們還應該注意在教學過程中實現(xiàn)由單向信息交流向綜合信息交流轉(zhuǎn)變,改變那種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狀況,要實現(xiàn)師生共同探討、研究、做實驗,形成信息交流網(wǎng)絡。 總之,教師角色的轉(zhuǎn)變不僅僅是觀念的轉(zhuǎn)變,還應該是扎扎實實的行動策略的轉(zhuǎn)變,只有這樣,我們的教學才有可能成為一節(jié)節(jié)好課。 8、想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必須有和保持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