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讀李雪的心理分析,讀是讀得很爽快,就是疑團重重。跟讀武志紅的心理分析一樣,如果僅僅涉及到各種心理現(xiàn)象的探討,那像是合情合理的,可是一旦延伸到教育領(lǐng)域來,我就大大地疑惑了。
我之所以疑點多,一是因為我自己從事教育工作,二是我有教養(yǎng)孩子的實踐。這兩樣正好是他們二位所欠缺的。雖然我很佩服他們“大膽猜測”與“廣而用之”的精神,但為了真正有助于家庭教育,我很想把這些疑點陸續(xù)整理出來,也算給朋友們一個對照:盡管心理學(xué)是教育學(xué)的基礎(chǔ),但李雪心理學(xué)和教育學(xué)存在許多沖突。
我們先來討論關(guān)于“延遲滿足”。
李雪在《所有成功學(xué)的信念都制約你成功——李雪“財富”講座文稿》中說,家長對孩子應(yīng)當(dāng)“及時地回應(yīng)”?!盎貞?yīng)”肯定是對的,不回應(yīng)那你眼中還有這個孩子存在嗎?但是“回應(yīng)”并不等于“答應(yīng)”。
文中說:
有些所謂的輕浮女孩被眾人道德評價:“你怎么不自重?男孩子隨便給你一點財物,花言巧語幾句,就失去自己。”為什么不自重?因為她沒有那么穩(wěn)定的人格內(nèi)核,她童年沒有品嘗過無條件專注的愛。對她來說,一個男人能給她花點錢,就讓她覺得,從來沒人對我這么好,這么在乎我,無以為報,于是獻出身體去回報,只為留住關(guān)系。
所以,在座的男士們,如果有幸有女兒,給她花錢吧,你給她花的每一分錢都不會白費,給女兒花錢越痛快,她將來越不會為了錢就跟男人跑,她會知道這個男人既要有錢,又要對我好。
——上面這兩段讀起來真不像摘自心理學(xué)講座,更像隨心所欲地閑聊,并且聊得挺偏頗,很容易誤導(dǎo)人。女孩輕浮,因為沒有得到父母真正的愛和關(guān)注,所以不把自己的身體和尊嚴(yán)當(dāng)回事,可以輕易地用出去嗎?是的。但這只是一種可能。有的女孩很隨意,那是她所處的文化造成的,她們把性和吃飯同等論,性只不過是自己的生理需要而已,輕浮的確是輕浮的,但她們不認為是不自重;有的女孩很隨意,是因為對父母的反叛,父母對她管教得太過嚴(yán)格,從來不允許她和男生接觸,她盡管在方方面面得到父母專注的愛,可是對異性充滿了好奇和渴望,于是一旦掙脫父母的眼皮,就輕浮去了,父母百般教導(dǎo)她要做個矜持淑女,她偏跟各男友一個一個地睡過去。
要讓女兒不會見了男人的錢就跟人家跑,那得女兒有正常的人生觀、價值觀。她要是有自己的人生追求,有獨立思想、獨立人格,并且能善待自己,或滿足或克制自己的欲望,她怎么會不自重?怎么會一被誘惑就失控?相反,倒是從小就對女兒百依百順,一切愿望立即滿足,很容易造成溺愛。被溺愛的孩子,花慣了父母錢的,如果不能一直保持有錢花,那真是心癢難撓,離開了父母,要是自己滿足不了自己的物欲,恰好有個能養(yǎng)得起她的,那自然就是個好靠山了。
盡管李雪總是懷疑家長們?yōu)槭裁匆选澳鐞邸焙汀罢鎼邸被煜饋恚珜嵺`中就是這么回事。我們可以給“溺愛”一個定義:即無原則無限度的愛。那么,孩子一天到晚有多少要求是符合原則、理當(dāng)滿足的,又有多少不是呢?
還用李雪的例子:孩子說,我要吃棒棒糖,你說:“等吃完飯再吃”,“等回家了再吃”,“等寫完作業(yè)再吃”??墒悄阌邢脒^嗎?為什么棒棒糖就在家放著,你卻總是無意識地給孩子創(chuàng)造“等”?
——不是這么回事。孩子想吃棒棒糖,你要看看她今天吃過了沒有,一天要吃好幾個棒棒糖,那能答應(yīng)嗎?已經(jīng)要睡覺了,那行嗎?孩子已經(jīng)肥胖了或蛀牙了,那還吃嗎?孩子憑著自己的欲望,提出很多要求,非常自然,都值得關(guān)注、回應(yīng),但是要看那對孩子是有益的,還是無益的。
近來讀法國人寫的哲學(xué)書,非常驚奇,法蘭西民族追求自由的精神為世界之最,可是他們卻明明白白地強調(diào),兒童得到的自由要比成人少得多,因為他們并不能預(yù)見許多自由行為的后果,這個時候需要受到成人許多限制。不自由,生命沒有價值;但是濫用自由,也不是真自由,因為很快你就要受到更大的限制了。
有的孩子從小喜歡吃肯德基、麥當(dāng)勞之類的垃圾食品,家長因為工作單位長年給員工發(fā)KFC預(yù)付卡,不吃白不吃,孩子吃得上了癮,越吃越愛吃,越吃食量越大,結(jié)果吃成了個大胖子。而不是所有孩子都吃滿足了,再不吃了。據(jù)我許多大胖子朋友講,他們從小養(yǎng)成了吃甜食的胃口,越吃越愛吃,是真心想吃,每回打算克制,都失敗了,我們怎么去試想,人家家庭教育有什么毛病,導(dǎo)致他(她)欲壑難填?有些家庭可能真是這種情況,可是一些家庭怎么也套不上這個路子。
更多家長是限制孩子吃垃圾食品或零食的,偶爾吃一次可以,但是不能常吃,傷害身體。當(dāng)家長對孩子說,“等你過生日再買”,“等你考試考好了再買”,“過年的時候再買”……也并不是無意識地讓孩子等,而是有意識地讓他等,以便他不會吃得過多,或為了激發(fā)他去努力。在這些情況下,李雪要討論的不是該不該延遲滿足,而是該不該采用激勵和獎賞。
另外,孩子通常在兩三歲時會進入第一個叛逆期,如果不親自養(yǎng)育孩子,許多情況是想像不出來的。我從懷孕起就辭職在家,一心一意讀書學(xué)習(xí)、陪伴孩子,學(xué)的主要是教育學(xué)和兒童發(fā)展心理學(xué),陪孩子時也非常投入,不斷地觀察她的成長,反思我自己的童年。在帶孩子的過程中,我于各個情形都比較有心理準(zhǔn)備,母女相處非常愉快。可是,當(dāng)小魚叛逆起來時,我還是困惑極了。
小魚把這個叛逆期分成了兩個小階段。
一歲半時,好奇心牽引著她東溜西逛,屋里亂七八糟,全是她探索的天地。她天天爬到椅子上、餐桌上,哼哼唱唱。她膽子很大,經(jīng)常坐在大餐桌上,兩條小腿垂在空中晃蕩,兩只小手各拿一個餅干吃得樂呵呵??墒牵€要去飲水機接開水,她還要撕書,她還要把衛(wèi)生間的水放出來……什么不能干,她偏要干,怎么勸說也不聽,尖著嗓子嚎啕大哭。這個階段只持續(xù)了一周,在她發(fā)威較勁的時候,一般只要轉(zhuǎn)移一下她的注意力,她就又眉開眼笑了。
但是兩歲半時,她又開始專做不該做的事了。她到廚房把油罐拿出來,在大廳里倒出一條小溪來……我不讓她干,她采用哭鬧的方式,我就跟她說“等你不哭的時候,我們再來商量”,無論她怎么鬧騰,我都不理她,直到她遵守原則,不哭鬧,有話好好說。這一次差不多持續(xù)了兩三周,她呼天搶地地哭叫,直到她發(fā)現(xiàn)哭也達不到目的,才放棄了,又遵從原來和顏悅色和父母溝通的交往方式。往后,她始終是一個善于表達自己的需要,與他人平等對話的人,從不無理取鬧或頑固不化。
如果我不是在育兒的實踐中親身體驗到了這一“突然的叛逆”,我也無法從邏輯上相信這種情形。明明父母與孩子相處得非常融洽,家庭環(huán)境非常簡單,只有我們一家三口,每天生活豐富愉快,室內(nèi)戶外都玩?zhèn)€遍,小孩向來得到了專注的愛和完全的自由,她還要叛逆什么?可是,事實上,她就是要叛逆,她偏要干一些有破壞性的、有危險的事,究竟是為什么,怎么解釋。
當(dāng)孩子叛逆起來,“及時回應(yīng)”仍然是必須的,但是“及時滿足”卻是不適宜的,并且只要是無理取鬧,堅決不能予以滿足。教育孩子,情形總是各種各樣的,沒辦法以“及時滿足”解決所有問題。
其實,假如父母與孩子有良好的情感關(guān)系,彼此相親相愛,互相信任,父母和孩子一溝通,如何延遲滿足,孩子如果欣然同意,雙方就可以擬定協(xié)議,開始遵行。等孩子實現(xiàn)目標(biāo),得到自己想要的禮物之時,他會很有成就感、很滿足。假如父母總是無條件給予,要星星給星星,要月亮給月亮,一直繞著孩子轉(zhuǎn),孩子才容易以自我為中心,眼里看不見他人的付出和需要呢。這常常演化為“溺愛”。所以,當(dāng)你嘴上念著“適宜的愛永遠不會過度”的真理時,你還是留意一點吧,什么叫做“適宜”。
而且,我們可以留心觀察,當(dāng)孩子從小一味地得到滿足,他容易以為這些滿足都是理所應(yīng)當(dāng)?shù)?;一旦他哪一次沒被滿足,就會覺得無法忍受,他對父母的不滿,足以抵消父母從前為他所做的,至少不滿好長一段時間;而孩子從講原則講限度的父母那里,則學(xué)到了原則和限度的概念,知道哪些是該要求的,哪些是不該要求的,哪些是可以談協(xié)議,慢慢實現(xiàn)的。
假如你身邊正好沒有這樣的對象可以觀察,你就去嘗試一下,假如你對一個朋友施予無條件的愛,次次把他(她)照顧得很好,及時滿足,從不延遲,然而有一次,你突然對他(她)說“不”,他(她)會怎樣反應(yīng)吧。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