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
題注:題下一有作字。時為御史監(jiān)察塞上作
引用典故:霍嫖姚
居延城外獵天驕,白草連山野火燒。暮云空磧時驅(qū)馬,秋日平原好射雕。護羌校尉朝乘障,破虜將軍夜渡遼。玉靶角弓珠勒馬,漢家將賜霍嫖姚。
集評:
《箋注唐詩》:
先生詩溫厚和平之氣溢于言表,而其神俊逸,其勢矯健,少陵而外,罕有為之匹者。
《全唐詩說》:
“居延城外獵天驕”一首佳甚,非兩“馬”字犯,當(dāng)足壓卷。
《批選唐詩》:
不著事理意趣,而聲韻宏偉,正是近體。
《詩藪》:
“居延城外”甚有古意,與“盧家少婦”同,而音節(jié)太促,語句傷直,非沈之比也。
《唐詩鏡》:
三四妙得景色,極其雄渾,而不見雄渾之跡。詩至雄渾而不肥,清瘦而不削,斯為至矣。
《匯編唐詩十集》:
仲言云:王元美欲取此為盛唐第一,恨其疊二“馬”字,余復(fù)恨其連連失粘,然骨力雄渾,不失為開、天名作。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周敬曰:起勁而渾,次平而壯,三典而工,結(jié)諷而厚。周啟琦曰:仲眉吐婉,轉(zhuǎn)蘊生風(fēng),即渴虹下飲玉池,不過是也。
《唐風(fēng)定》:
唐人關(guān)塞、宮河罕有入七言律者,右丞此篇,千秋絕調(diào),文房《上陽》次之。
《唐詩評選》:
自然縝密之作,含意無盡,端自《三百篇》來,次亦不失《十九首》,不可以兩押“馬”字病之。意寫張泉邊事,吟之不覺。
《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
看他起筆“居延城外”閃字,三四“暮”字、“時”字、“秋”字、“好”字,卻似一道緊急邊報然。
《五七言今體詩鈔》:
右丞嘗為御史,使塞上,正其中年才氣極盛之時。此作聲出金石,有麾斥八極之概矣。
《唐七律選》:
二“馬”字偶不檢,無礙高句,似成語椎煉而無斧煅之跡。
《唐賢三昧集箋注》:
氣體甚好,然卻不是聲從屋瓦上震者,此雅筆俗筆之分,精氣粗氣之別,辨之。虛字多用固不可,亦不能全不用。斟酌得宜,是在善學(xué)。唐人以音節(jié)為主,故不拘平仄,第七句用三疊名法,倍見揮斥,此秘旨也。
《聞鶴軒初盛唐近體讀本》:
評:三四峭健,純用生筆,作使繁結(jié)亦作意,錯落矯秀。
《唐詩別裁》:
上言疆埸有警,下言命將出師。一結(jié)得“彤弓弨兮受言藏”之意。
《昭昧詹言》:
此是古今第一絕唱,只是聲調(diào)響入云霄。
《唐宋詩舉要》:
方曰:前四句目驗天驕之盛,后四句侈陳中國之武,寫得興高采烈,如火如錦,乃稱題。收賜有功,得體。渾顥流轉(zhuǎn),一氣噴薄。而自然有首尾起結(jié)章法,其氣若江海之浮天。
送方尊師歸嵩山
引用典故:白鶴迎蘇耽
仙官欲往①九龍?zhí)叮涪诠?jié)朱幡倚石龕。山壓天中半天上,洞穿江底出江南。瀑布杉松常帶雨,夕陽蒼③翠忽成嵐。借問迎來雙白鶴,已曾衡岳送蘇耽。
按:① 一作住?、?一作毛 ③ 一作彩
送楊少府貶郴州
引用典故:絳灌讒陷
明到衡山與洞庭,若為秋月聽猿聲。愁看北渚三湘遠①,惡說南風(fēng)五兩輕。青草瘴時過夏口,白頭浪里出湓城。長沙不久留才子,賈誼何須吊屈平。
按:① 一作近,一作客
集評:
《批點唐詩正聲》:
維詩調(diào)清氣逸,諸律中之佳者。
《王孟詩評》:
顧云:善賦矣。臨結(jié)又用一故實翻繳公案,用意忠厚,其味深長,他作所無。
《唐詩鏡》:
五六語非漫下,正是別情種處。氣自項聯(lián)貫下,與“黃河磧里沙為岸、白馬津邊柳南城”者自別。
《唐詩解》:
三四弱在“愁看”、“惡說”四字。五六濫觴晚唐。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周敬曰:凄楚自在,結(jié)不沾惹君上,渾厚。
《錢何評注唐詩鼓吹》:
三四抽出筆來,曰“愁看”,曰“惡說”,又重寫一段惜別光景,此真絕妙文章,絕細手筆也。
《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
此前解,手法最奇。看他一二,公然便向并未曾別之人,預(yù)先用勾魂攝魄之筆深探入去,逆料其后來到衡山,到洞庭,必不能對秋月而聽猿聲者。于是三四方更抽筆出來,重寫“愁看北渚”、“惡說南風(fēng)”,目今一段惜別光景。此皆是先生一生學(xué)佛,探入旋陀羅尼法門,故能有如此精深曲暢之文也。
《唐七律選》:
詩律至此,椎重之氣稍息矣,然故未佻也。
《唐體膚詮》:
六句彬州,尾聯(lián)結(jié)出貶謫,易明。妙在六句中寫景物風(fēng)波之異,貶謫意已動。
《唐詩成法》:
六句寫愁景,句句令貶郴州者愁死,至七八方逼出“不久”、“何須”四字,足令少府開顏。此前六一段,后二一段,格奇。然一首中七用地名,雖氣逸不覺,必竟非法。
《唐賢三昧集箋注》:
顧云:清響。此,(按指“惡說”)是字法,極有關(guān)鍵,不同挑弄之虛字也。音節(jié)甚高,筋節(jié)亦動蕩。
《唐詩別裁》:
不能北歸,反惡南風(fēng),語妙意曲。
《近體秋陽》:
悲者語多婉,憤者氣多直。二句直起,既浩而憤,復(fù)險而悲(首二句下)。
《湘綺樓說詩》:
起不作勢,卻掃除門面語。
過乘如禪師蕭居士嵩丘蘭若
無著天親弟與兄,嵩丘蘭若一峰晴。食隨鳴磬巢烏下,行踏空林落葉聲。迸水定侵香案濕,雨花應(yīng)共石床平。深洞長松何所有,儼然天竺古先生。
集評:
《唐詩選》:
玉遮曰:中四句俱新巧。
《唐詩鏡》:
三四清真,絕去色相。
《唐詩歸》:
鐘云:樸(“無著天親”句下)。譚云:不貪(“嵩丘蘭若”句下)。鐘云:踏聲妙甚。譚云:禪機(“行踏空林”句下)。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布格整而意超,用事恰而調(diào)逸。周珽曰:靈機慧語,自是青蓮社中人口眼。陳繼儒曰:蜜諦冷絕,一葉舟俄登彼岸矣。宗臣曰:逸思動蕩。黃家鼎曰:起樸后靜。中禪悟,未許躁人解參。
《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
看他四句(按指后四句)二十八字,只為欲寫“何所有”之三字,卻乃翻作如此異樣筆墨,真為翰林之罕事也。
《唐詩摘鈔》:
章法之開合,筆墨之神化,皆登無上神品矣。
春日與裴迪過新昌里訪呂逸人不遇
引用典故:看竹 王充作論 桃源 題凡鳥
桃源一向①絕風(fēng)塵,柳市南頭訪隱淪。到門不敢題凡鳥,看竹何須問主人。城上②青山如屋里,東家流水入西鄰。閉戶著書多歲月,種松皆老作龍鱗。
按:① 一作四面,一作面面?、?一作外
集評:
《王孟詩評》:
青山流水自在。顧云:此篇似不經(jīng)意,然結(jié)語奇突,不失盛唐。又云:信乎拈來,頭頭是道。不可因其直率,略其雅逸也。
《唐詩鏡》:
“看竹何須問主人”,翛然雅意。五六全入畫意,正是于不遇時徘徊瞻顧景象。
《唐詩歸》:
鐘云:非此妙筆》,則此兩事說不遇亦套矣(“到門不敢”一聯(lián)下)。譚云:好光景(“東家流水”句下)。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蔣一梅曰:用事切題,做法更不可移動。周珽曰:此詩淡淡著煙,深深籠水,即離之間,俱有妙景?!暗介T”二語,更饒神韻。
《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
最奇最妙者,看先生于二、三、四句未寫以前,忽然空中無因無依,隨筆所蕩,先蕩出“桃源面面絕風(fēng)塵”之七字。……試思先生如此高手,如此妙手,真乃上界仙靈。其吹氣所至,皆化樓臺,又豈下士筆墨之事所能奉擬哉!
《唐七律選》:
只用兩不遇事,而調(diào)度甚好(“到門不敢”二句下)。此近人所稱能實寫當(dāng)境無泛飾者,然曾有一字入俚嘑否?若此等,雖白傅亦傖父,況下此矣(“東家流水”句下)。
《唐體馀編》:
不復(fù)冂顧“不遇”,而摩娑瞻望、闐然之境可想、奇情化筆。
《唐詩成法》:
前四寫題已盡,轉(zhuǎn)筆更寫山水,究是承“絕風(fēng)塵”。七轉(zhuǎn)筆寫人,究是承“隱淪”。八似虛拖一句,究是承“一向”,法之緊嚴如此。
《唐賢三昧集箋注》:
一氣清澈,便是絕妙好詞。彼堆垛零星支架不起者,何止上下床之別?有志雅音,斷宜去彼取此。顧云:頷聯(lián)使事切。
酌酒與裴迪
引用典故:彈冠 先達
酌酒與君君自寬,人情翻覆似波瀾。白首相知猶按劍,朱門先達笑彈冠。草色全經(jīng)①細雨濕,花枝欲動春風(fēng)寒。世事浮云何足問,不如高臥且加餐。
按:① 一作輕
集評:
《王孟詩評》:
“草色”、“花枝”固是時景,然亦托喻小人冒寵、君子顛危耳。
《增訂評注唐詩正聲》:
郭云:“風(fēng)”“雨”托比深婉。
《唐詩廣選》:
王元美曰:王維七言律,自《早朝》諸篇外,往往不拘常調(diào),至此篇四聯(lián)皆用反法,亦初盛唐所無。
《唐詩選》:
玉遮曰:此詩才是相知對酌口譚。
《唐詩歸》:
鐘云:直直命題,便藏感慨。鐘云:好起(“酌酒與君”句下)。鐘云:感慨矣,忽著此和細語。此詩去粗露一途亦近矣,此二語救之(“卓色全經(jīng)”二句下)。
《唐詩解》:
五六賦時景為此。結(jié)在王不淺,今人學(xué)之便淺。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周敬曰:此詩洞徹世態(tài),發(fā)語凄愴。中四句正說人情反復(fù),托意宏深。結(jié)束處便有厭棄塵世之思。又曰:五六清健、氣格矯矯。
《唐賢三昧集箋注》:
爐火純青,妙極矣。此又七律中高一著者也。極舒徐淡與之致,立論故不見其輕薄。第七句“世事浮云”,妙與“春風(fēng)”、“細雨”相為映帶?!昂嗡鶈枴比?,將上所論人情世事一切消納。第八句乃為繳足,去路悠然。
《山滿樓箋注唐詩七言律》:
四聯(lián)皆用拗體,另是一法。
早秋山中(一作居)作
引用典故:尚平 不事小兒
無才不敢累明時,思向東溪守故籬。豈厭尚平婚嫁早,卻嫌陶令去官遲。草間蛩響臨秋急,山里蟬聲薄暮悲。寂寞柴門人不到,空林獨與白云期。
集評: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周啟琦曰:醒快有古意。
《山滿樓箋注唐詩七言律》:
此等詩溫厚和平,不失正始之遺,讀之令人悠然自遠。
《詩式》:
發(fā)句上句從山中對面入,言不敢以無才而出,恐做壞了事,致累明時;下句承首句入題,“向東溪守故籬”,巳在山中也。頷聯(lián)上句言婚嫁之事俱了,蓋身無所絆,可以歸山中矣,豈厭其早乎;下句言今始在此山中,只為一官未能遽去,卻嫌其遲也。用尚平、陶令事,所謂用事引證也。頸聯(lián)寫景分貼“早秋”均切。落句上句深收“山中”,言寂寞只是人不到之故,而寂寞如此,斷亦無人到耳;下句言空林之下惟己與白云可以相期,亦也在山中人少也。必如此,乃寫出山中真境。[品]超詣。
積雨輞川莊(一有上字)作
題注:一作秋歸輞川莊作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山中習(xí)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①更相疑。
按:① 一作處
集評:
《石林詩話》:
詩下雙字極難,須是七言、五言之間除去五字、三字外,精神興致全見于兩言,方為工妙。唐人謂“水田飛白鷺,夏木囀黃鸝”為李嘉祐詩,摩詰竊取之,非也。此兩句好處,正在添“漠漠”、“陰陰”四字,此乃摩詰為嘉祐點化,以自見其妙,如李光弼將郭子儀軍,一號令之,精彩數(shù)倍。
《王孟詩評》:
寫景自然,造語又極辛苦。顧云:結(jié)語用莊子忘機之事,無跡,此詩首述田家時景。次述己志空泊,末寫事實,又嘆俗人之不知己也。東坡云:摩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者,此耳。
《增訂評注唐詩正聲》:
周云:妙在四疊字,易此便如嚼蠟。
《批點唐詩正聲》:
“水田飛白鷺,夏木囀黃鸝”,人皆能為,比諸惟下“漠漠”、“陰陰”四字,詩意便勝。
《唐詩歸》:
鐘云:“煙火遲”又妙于煙火新,然非積雨說不出(“積雨空林”句下)。譚云:悟矣(“山中習(xí)靜”句下)。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周敬曰:清脫無塵,出世人語。摩詰詩往往多道氣,要非尋常韻律間者。周珽曰:全從真景真趣摹寫,靈機秀色,讀之如在鏡中游。陳繼儒曰:語氣殊靜,蔣一梅曰:用事切題,做法更不可移動。
《唐詩貫珠箋釋》:
第二承煙火也。三四雨后之景,用疊字獨能句圓神旺。五言看破榮枯,六言甘于清虛。
《磧砂唐詩》:
敏曰:今人每用疊字,非惟覺得單弱,且與全句精神俱失。試觀此聯(lián),偏似無此疊字,徑直無情,加此疊字,情景活現(xiàn),則用疊字之法具在矣。況乎七言最忌五言句泛加二字,惟此真是七字句,并非五言泛加二字也(“漠漠水田”一聯(lián)下)。
《唐三體詩評》:
悟富貴之無常,乃彌陳于藿食,無妨為農(nóng)沒世,人鷗群而不亂也。五六遞對,無復(fù)筆墨之痕。
《歷代詩法》:
詩中寫生畫手,人境皆活,耳目長新,真是化機在掌握矣。
《唐賢三昧集箋注》:
顧云:下“遲”字妙。又云:三四自然如畫。又云:此必有為而云,游思悠遠恬澹,胸中絕無微塵。
《昭昧詹言》:
此題命脈,在“積雨”二字。起句敘題。三四寫景極活現(xiàn),萬古不磨之句。后四句,言己在莊上。事與情如此。
《唐宋詩舉要》:
方曰:寫景極活現(xiàn)(“陰陰夏木”句下)。趙松谷曰:淡雅幽寂。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