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我們是真正的朋友》節(jié)目中大S自控力引來網(wǎng)友熱議。
她鎮(zhèn)定自若地說:拍電影時,會把體重調(diào)到在42 公斤,拍電視劇或者主持節(jié)目則會精確控制在44.4公斤,甚至孕期也堅持做高強度瑜伽和堅持吃素。
體重竟可以“調(diào)”“精準控制”,簡直讓人瞠目結舌,這得有多么強大自控力的支撐,才能如此自信淡定地說出來。
眾多也網(wǎng)友表示:
深深被大S的自律所吸引。
正是這樣的自律,也讓她總是保持美好的身材。
蕭伯納曾說:自我控制是最強者的本能。
沒有一種成功是輕而易舉的,背后都是苦行僧般的堅持與自律。
自律的人,都懂得控制自己的行為。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做過一個著名的棉花糖實驗,600多名4歲兒童,在每個人面前放一塊糖,并且告訴孩子們,15分鐘后,等他回來,如果誰的棉花糖還在桌上,他就會再給孩子一塊棉花糖作為獎勵。
結果有三分之二的孩子吃了棉花糖,剩下的三分之一的孩子沒有吃棉花糖。
在后續(xù)的調(diào)查研究發(fā)現(xiàn),剩下的三分之一沒有吃棉花糖的孩子,高考成績也比吃了棉花糖的孩子平均高出210分,而這些孩子在社會上普遍更具有競爭力。
因此他提出:自控力是決定孩子今后成就的關鍵因素。
自控力是支撐一個人自律的原動力,自控到極致的人是極具自律的人。
優(yōu)秀的人,從離不開自律。
自律的人,是站在山頂?shù)娜?/span>
擁有極強自律得的人,令人可怕,也往往最讓人敬佩。
彭于晏為了拍《激戰(zhàn)》,魔鬼訓練加節(jié)食長達三個多月。更是在三個月里,學會了泰拳、巴西柔術等。
在獲得多項大獎的電影《湄公河行動》中,更是接受了從沒有過的專業(yè)射擊訓練,學會了與緝毒犬相處,甚至在電影開拍之前,學會了難懂的泰文和緬甸語。
在自行車賽手題材電影《破風》中,超過導演的訓練要求,甚至考下了場地專業(yè)賽車手證。
每一次的奮斗與拼搏,每一次的堅持都是一塊基石,有了堅實的堆砌,每一步才走得更穩(wěn)。
著名心理咨詢師林信潔說:“你要絕對進步,才能相對穩(wěn)定。”
一路的自律,讓彭于晏飛速進步,讓這個偶像派小生,在短短幾年時間轉(zhuǎn)變?yōu)橐痪€當紅明星,引來眾多年輕人的追捧,并在娛樂圈占得一席之地。
真正能夠登頂遠眺的人,永遠是那些知道自己的目標與夢想,并能夠自律、堅持往前走的人。
近日,實力派演員王勁松在上視節(jié)上的一段發(fā)言登上了微博頭條。
視頻中,他提到:一年輕演員一臉自豪地跟別人說,我臺詞背得特別好,一段都沒忘。
而他帶著失望的語氣低下頭說:“我真的很遺憾?!?/span>
又微微抬起頭,用充滿疑惑的聲音反問道,什么時候,演員這個職業(yè)成了背臺詞都要被表揚的職業(yè)?
他一語見地地指出,背臺詞應該像上戰(zhàn)場時的一支槍。
作為演員,只有帶上一支高配的槍,才有可能在戰(zhàn)場中獲勝。
而無論什么職業(yè),不管別人如何,知道自己的夢想,也明白努力的方向,也愿意為之努力和奮斗,你都會成為更好的你。
著名心理咨詢師林信潔也說:相信自己,堅定前行,不被他人和外物干擾,不改初衷,如此的你,就能做得更好。
自律的人都能堅定自己前行的路,并讓自己內(nèi)心充實而有力量,以此主宰自己的生活,沒有自控力的人,不懂得武裝自己的人,則只能接受命運的安排。
除非你自己放棄自己,否則沒有人愿意接受命運的安排,就連小朋友也懂得做自己的主人。
前兩天,看到微博好友的動態(tài):超級自律的小朋友,期末都考完了,仍然到點兒就開始上課。
也有科學家的研究表明,小時候自控能力強的孩子,到了初高中階段,學習成績比同等智商的孩子要高出20%左右
可見提高孩子自控力,對孩子的以后學習與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也讓更多的家長認識到,提高孩子有效的自我控制自身行為,是每個孩子的必修課。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中指出,幼兒的學習是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
在網(wǎng)上看到一媽媽,特別擅長用游戲的方式培養(yǎng)孩子的自控力。
每當孩子在家樂此不疲地翻箱倒柜時,她都面帶微笑地對孩子說,“寶貝,我們玩?zhèn)€木頭人的游戲怎么樣??!”
孩子一聽,做游戲,帶著贊同的眼神點了點頭。
當孩子沉浸在玩游戲,孩子也逐漸停止了自己破壞的行為,而是遵守游戲規(guī)則。
隨著這位媽媽又帶孩子玩起了“紅燈綠燈?!钡挠螒?,說“綠燈”時,告訴孩子可以收拾整理玩具,說“紅燈”時,就得停止行動。
孩子一旁拍手,嘴里興奮地說“好呀好呀”表示贊同。
陪孩子玩自控游戲,不僅減輕了父母帶孩子的負擔,更是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
木頭人、紅綠燈是常見且很好玩的游戲,在生活中父母可以經(jīng)常陪孩子玩。當孩子熟練的控制自己的行為進行玩游戲,也在鍛煉了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學會等待,也在潛移默化地教會孩子自律。
前兩天,一幼師媽媽,更我分享她的育兒經(jīng)。
她正熱火朝天地在廚房做飯呢,5歲女兒踉踉蹌蹌地跑過來,抱住她的雙腿,用她稚嫩的又撒嬌的聲音跟她說“媽媽我餓啦,我現(xiàn)在就要吃飯?!?/span>
遇到這樣的情況,相比大多數(shù)父母心里比孩子還著急,趕快找東西給孩子吃。
我這位幼師朋友,沒有這樣做,而是耐心地對孩子說:“寶貝,媽媽知道你很餓,米飯馬上就好了”。
又用充滿熱情和期待的聲音說:“猜猜我們今天吃什么?菜花,雞蛋,肉片,都是你愛吃的呢!”
她用這樣的回應,既照顧了孩子的情緒,也告訴了女兒需要等待,并讓女兒體會到有些事情是值得等待的。
柏拉圖曾說:自制是一種對于欲望的控制。
學會等待,不是對孩子需要的漠視,而是在教會孩子學會克制自己的欲望。當下得不到滿足會有短暫的痛苦,但學會自制,將會得到更大的收獲。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行為總是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
在一期《少年說》里,一個愛玩手機的媽媽被兒子吐槽了。
內(nèi)心感到不公平的兒子,在舞臺大喊:“為什么你玩手機可以,我不可以?”
對面孩子的戳心的提問,媽媽羞愧地用手遮住了自己的臉,想要掩飾自己行為對孩子造成的不好影響。
當孩子面帶微笑,充滿期待地反問:“那你給我做個榜樣?。俊?/span>
媽媽更是無力反駁,不自覺地低下了頭。
對于手機等電子產(chǎn)品,如果要求孩子少看或不看,則家長得先做到自控,或是盡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即使再困難,也必須有意識堅持這一原則。
因為孩子在你的堅持里,會看到你的態(tài)度。
因為你的行為就是發(fā)展孩子自控力的榜樣。
想要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父母就得先樹立一個好的形象。
能自控的人,能夠掌握自己的生活,更能掌握自己的人生。
作為父母,要明白,自控力是每個孩子的必修課。教會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孩子才做自己命運的主人。
當孩子把自控力、自律變成了一種本能的習慣,孩子才能獲得更大自由與快樂。
作者簡介:若水。一位認真努力的90后幼教工作者,熱愛教育,更熱愛孩子,堅信孩子才是我們最好的老師。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