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有一次做了一個夢,夢到自己幻化成一只蝴蝶,但是莊子醒來之后又疑惑:不知道是莊子夢里幻化成蝴蝶,還是蝴蝶在夢里幻化成了莊子。
或許人生正是一場虛幻,夢里夢外,有誰知道孰真孰假?
我們不必追究真假,我們的人生,或許也是一場幻化。
在時間的沉淪中,我們幻化而來,在這個世界里面,我們存留了幾十年,繁華落盡,從這個世界再次消失。
在這個世界上“存在”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不是你追求什么,而是在你追求一些事情的時候,還能不能保留初心,會不會被世俗的觀念蒙蔽了內(nèi)心。
世俗的虛妄是什么?
世俗的虛妄執(zhí)念是功成名就,是名利雙收,是物質(zhì)的極大滿足,所以世俗的觀念,讓很多人在其中喪失了自我。
同樣是生活,同樣也是活著,有的人活了一生,一味的去追求那些功名利祿追求世俗的觀念,但是最后卻越來越空虛。
總以為世俗的一些東西能夠滿足自己的內(nèi)心,但是活到最后的時候才知道,那一切不過是一場虛幻。
但是有的人則不同,有的人活得純粹,無論在什么樣的境遇之下,從來不以外界的事物為根本,而是追求內(nèi)心的一種超脫和精神,永遠(yuǎn)能夠保留內(nèi)心的一份原則。
這樣的人,即便是在短暫的人生中喪失了一些利益,但是從長久的角度來看,他收獲的是至高無上的一種純潔精神。
《道德經(jīng)》之中,老子說:常知稽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yuǎn)矣,與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順。
這句話意思就是說:長治法則,這叫做玄德,玄德是深不可測遠(yuǎn)不可及的,和萬物一起復(fù)歸于道的質(zhì)樸,才能極大地順乎自然。
其實這便是“大智若愚,淳厚樸實”的意思,從遠(yuǎn)的角度來看,人心淳樸,能讓天下安寧,從個人的角度來看,自我的內(nèi)心淳樸,遵守大道,便可擁有真實的人生。
沒有人喜歡生活在偽詐的環(huán)境里,也沒有人喜歡和偽詐的人打交道,那些只把眼光盯在利益高低,成敗得失上面的人,總會讓人感覺有一些厭煩。
而返璞歸真,在物物嘈雜的環(huán)境里保持初心,并非是一種形式,而是心靈的回歸,讓內(nèi)心達(dá)到和諧統(tǒng)一,這才是悠然自得的真境界。
《割席斷義》這個寓言故事我們都聽過。
最初,管寧和華歆一起在園中鋤地種菜的時候,看到地上有一片金子,管寧這個時候依舊揮動著鋤頭,跟除掉瓦塊一樣。但是華歆卻把金子撿起來,然后才丟掉。
后來又有一次,兩個人同時坐在一張席子上讀書,當(dāng)時有達(dá)官貴人乘坐著豪華的轎子,從門口走過。
管寧依舊安心的讀書,但是華歆卻放下書本出去看,于是管寧一氣之下割斷了席子,與華歆分開坐,說你不是我的朋友。
管寧與華歆為同窗好友,但是面對著金塊和轎子過門這兩件事情的時候,做法卻是不同的。
華歆看到了金子,有了世俗之念的舉動,但是管寧則有不一樣的淡薄和清高,有著視金銀如瓦土的精神。
在讀書時,華歆因為經(jīng)不住外界的誘惑而分心,但是管寧卻不為所動,這樣的差距讓他們割席斷義。
最后華歆當(dāng)上了官職,但是管寧則始終如一,甘于淡薄。
人的一生經(jīng)歷無數(shù)浮華,對于性情淡薄之人,不會刻意計較名利誘惑,而是持守一份簡單純粹,追求的是內(nèi)心的一種高尚,內(nèi)心的一種操守與初心。
《菜根譚》之中說:競逐聽人,而不嫌盡醉,恬淡適己,而不夸獨醒。此釋氏所謂“不為法纏,不為空纏,身心兩自在者。
聽任他人去爭名逐利,但是不因為別人追逐名利就疏遠(yuǎn)他們,恬靜閑適,是為了順應(yīng)自己的本性,但是不因此而夸耀清高,不沉迷于名利的追逐。
這就是佛家所說的“不畏一切的事物和道理所羈絆,也不為虛無的道理所困擾”,能做到這樣,便得身心自由自在。
其實人生不是苦海,但是人生的世俗欲念是苦海,追逐世俗之念的過程中,給我們帶來的是一種痛苦。
我們在人間滄海中沉浮,想要獲得解脫,其實最重要的是返璞歸真,保留初心,不以外物世俗欲念為主導(dǎo),這樣便可脫離苦海,否則被欲念驅(qū)使,一切只會顯得更加空虛。
不被外物所迷惑,用淡泊名利的心思來受人敬重,這才是自己本性最有意義的力量。
這并不是一種自命清高,而是找尋真正意義上的清靜,人存在于現(xiàn)實生活中不能離開外物,但是也不可完全受外物的擺布和羈絆 。
因為外物一切都是虛幻,人生也不過是一場虛妄,領(lǐng)悟真性,找尋俗世修行最真實的自在境界。
本文由國學(xué)書舍原創(chuàng),看了這一篇章的智慧,您有什么不一樣的感悟呢?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