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伯華 ⊙編輯/張宏婉
導讀:據本文作者介紹,纏門始祖暢德三系清朝康熙芾年人,雍正年間赴武當山,投師龍門高道專攻太級拳多年。后將所學功夫與道教文化中易理相融,廣積太極拳理功法、兼容少林精華,以纏絲勁為市,研創(chuàng)開宗一門新武學——纏絲拳,內涵太級的陰柔,外顯少林的陽剛,剛柔相濟,內外家兼容。
纏絲拳拳法拾遺
傳統武術將手、眼、身、步、精神、氣、力、功八個方面稱為“八法”。其中手法、眼法、身法、步法稱為外四法,精神、氣、力、功稱為內四法。纏絲拳古拳譜《纏門打經》的八法精煉,但是與上述八法有些差異。為了讓愛好者全面了解纏絲拳拳法,現將采集的前輩拳法經驗和高論集錦介紹如下:
一、手法
古拳譜曰“用起手如風過,又要腳步不錯,乃成手法”。
拳術是以手法為主。人體有六條經脈經過手連接到五臟六腑,練手就是練身。掌指為手臂之梢節(jié),手法在纏絲拳法中使用頻率最高,也是強項之一。手指的優(yōu)勢是善于變化。用指要訣:蜻蜓點水、一觸即收;用掌要訣:神主勞宮為要,勁貫掌指為上。
纏絲拳掌法可分類為:
(一)進攻性掌法:①推:用側立掌的掌緣或正立掌。如順纏;②跺:用橫立掌的掌緣,如跺掌;③劈:用側立掌的掌緣。如力劈華山;④扇:用橫立掌、豎立掌掌背。如迎面貼扇;⑤搓:用橫仰掌掌緣。如穿花掌,磨牙手;⑥兜:用仰掌的掌指。如兜肚掌。
(二)防御性掌法:①鉤:用倒立掌掌緣。如鉤手;②起:用側立掌。如起手;③踏:用橫仰掌掌腕。如踏標手;④榨:用平立掌掌緣。如雙榨;⑤剃:用斜立掌掌緣。如剃手。
(三)纏絲手法:“拳從心下發(fā),掌向胸中伸”。使拳用掌走螺旋,就像鉆頭打孔,旋轉沖擊增大了鉆透力。發(fā)手之后,趕打為上,用前填步招法連成。纏絲拳名家張清柱強調一式連三手時,一手比一手更快、更給力,制服對手為止。先發(fā)制人用純陽手,先手出擊,不招不架,就是一下,一招制敵。純陰手陰力無跡,沒有深厚的內功不成。后發(fā)制人用陰陽手,化打兩個節(jié)奏合一,后發(fā)先制。陰手:多用于試探和御敵等。例如反踏等。陽手:多用于攻擊,也有用于御敵,例如標手等。纏絲拳的手法多為陰陽交替運用。周太昌傳《纏門打經》總結纏絲拳手法有巴、拿、纏、探、粘、掛六手,此外,還有斷手等。手法淺說如下:
① 巴:外轉腕反手俯掌,反擒對方上肢部位;②拿:俯掌順勢采(抓)住對方的關節(jié)部位,即抓筋拿脈。分壓拿與采拿兩種手法,要領是一準、二實、三牢;③纏:掌或拳或腳順著對方來力方向,纏繞化解對方攻勢,使來力落空;④探:搭手輕觸對方肢體表面,探測(聽)其勁力走向;⑤粘:得機得勢之時,貼緊對方,如膠似漆,順勢借力跌摔:⑥掛:起手或鉤掛對方拳腳,防御或化解對方進攻。⑦斷:分為橫斷、豎斷。橫斷雙手用平立掌,帶肩峰;豎斷上用立掌,下用鉤纏。
在實際運用中,以上手法多是配合步法盤旋綜合運用。
二、眼法
古拳譜曰“用眼恰似流星,無論百般器械入門,眼如閃電,乃成眼法”
(一)練拳時,眼要注手,以神領形。若眼不注手,眼無神,拳無魂。
(二)應敵時,雙眼注視對方的印堂,余光覆罩對方全身及周圍情況。眼法要領:觀其肩,肩轉必然出手,肩跌或聳必然起腿;觀其胯,胯轉必然移步;觀其目,察覺對方的心理,及時作出正確的判斷。纏絲拳眼法要求“眼宜煞”的極致功效,致使對手產生恐懼心理,提升自己的必勝信念。拳諺云:“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若遭遇多人圍攻時,在眼睛暫時看不到的地方,就要借助耳朵的聽覺來彌補,留心在意腳步聲、拳掌、器械的風聲等,經過長期訓練能聽得出來。
三、身法
古拳譜曰“立身猶如架屋立柱之勢,任其前后左右反正偏側,其勢不能動搖,乃成身法”。
法門以正為先,身法固形五要:虛領頂勁、含胸撥背、沉肩墜肘、圓襠合膝、氣沉丹田。如此,上盤輕靈,下盤沉穩(wěn),立身中正,方能形成“架屋立柱之勢”。轉身時,先回頭、眼領手,盯目標,先行尾閭旋轉,腰催四肢行,全身整體同步速轉。身法要經多年的歷煉,體現出陰陽協調的運動特點,達到手足相隨,內外相合,陰陽相合、勁勢相合,即將人體的散勁整合之目的。
四、步法
古拳譜曰“打法之中,先要練樁習步,兩足落地猶如猛虎下山之勢,乃成步法”。
(一)定步法則:“腳不宜直,站丁不丁,八不八”即丁八步。丁八步前腳有三個作用,導向、扣擺、轉換。前腳尖微朝向內是為了護襠,又暗藏滑腳防對方進我側門,后腳尖微朝向內是為了方便進退或起腿。
(二)活步法則:起步不過寸,落步如定釘。進退步法走螺旋,變化在腳跟,定步在腳心。兩腿重力的分布比例:進步時,前三后七,前虛后實。退步時,前七后三,前實后虛。步法重點要掌握虛實互換,陰陽平衡。若虛實不清,乃技擊大忌。步盤旋則以骨盆為圓,以脊推為軸,多用螺旋步、玉環(huán)步等步法。步法的轉換是帶動身法與手法的先導,只有練好步法,才能保障手法。
先賢鄭三吉留傳的八步纏絲步法圖內藏玄機。纏絲拳套路“十二時辰”步法就是腳走卦位,纏絲拳名家蔡義耕演示該套路能產生立體螺旋的效果,應對四面八方之敵。他揭示說,在屋內操練“十二時辰”還有鎮(zhèn)邪之功效(見下圖)。
五、精神、氣
精神、氣即我們常說的精、氣、神。人的生命起源是“精”,維持生命的動力是“氣”,而生命的體現就是“神”的活動。道家認為人有三寶:精、氣、神是人生命的三大要素。
纏絲拳以武養(yǎng)生,靜養(yǎng)神,動養(yǎng)形,神形共養(yǎng)。靜功調意識以養(yǎng)神,周天功調呼吸以煉氣,以氣行推動血運,周流全身;練拳通過形體、筋骨、關節(jié)的運動,使全身經脈暢通,滋養(yǎng)人的整個機體,陰陽消長轉化始終保持協調,即陰陽平衡。有文字記載纏門名家楊為善長壽112歲,于天沛、唐新知都高壽到93歲。
六、力(勁)
內勁是拳家的軟實力,纏門名家都是內功修煉的集大成者。纏絲拳以纏絲勁為本,例如“踏標手”;以寸勁為主,例如“填捶”;還有螺旋勁,例如“絞絲捶”。
七、功
拳諺云“無功不成拳”。纏絲拳外拳內功,功法諸如九宮搬刀樁、螺旋步走轉功、穿樁功、巴拿勁、一指勁、龍門周天功、纏絲勁等。拳和功如鳥之雙翼,缺一不可。功有多種分類法,在此,按內功與外功劃分。何謂內功?主要修煉人的精氣神,功成后人整體內壯的功法。比如周天功。何謂外功?主要訓練人體的筋骨皮,達到外壯效果的功法。比如拍打功。有心者行、站、坐、臥都可以練不同的功,要練成一種功夫,一般需要堅持不懈修煉三至五年,久練為功。
上述“八法”中,外四法側重練形,內四法側重練神,內外合一,方能奠定博擊的拳法之基,體現拳家形神兼?zhèn)涞奶攸c。
作者介紹:陳伯華、男、58歲。1973年從師謝易奎學習纏絲拳至今。2006年參加纏絲拳的挖掘整理,曾任四川省榮昌縣纏絲拳協會第一屆委員會副會長,是武當山武當拳法研究會會員。
[本文來自《搏擊》2013年4期,由太極禪話慧館(微信號taijihuahui)發(fā)表。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信息。本平臺所發(fā)表內容的版權屬于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系協商]
太極禪話慧館 丙申猴年五月初八620期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