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離不開快樂,即便是以苦為樂、苦中作樂,那也是特殊境遇下的不得已而為之,是生存的智慧,并不是對快樂的疏遠和排斥。何為快樂?孟子曰:的“君子有三樂,王天下者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王天下者不與存焉?!?孟子三樂是否有幾許寒傖?可以肯定回答:是。因為此三樂是平凡人的快樂,一般人都可獲得。孟子的一樂是指孝悌。俗話說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何況于人,當有然要孝順之心。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都把孝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等同于忠國忠君。孔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辟狆B(yǎng)父母有人也許受經(jīng)濟能力的掣肘,但孝順之心是一定要盡到的。盡心則為孝。
山西榆次縣古街門有這樣一副對聯(lián):“百善孝為先,原心不原跡.,原跡貧家無孝子;萬惡淫為首,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無完人?!毕侣?lián)與本文無關(guān),擱下不論。孝于物質(zhì)和精神,精神是第一位的?!敖裰⒄撸侵^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孔子告訴我們,如果對父母只是物質(zhì)奉養(yǎng),而沒有尊敬和愛戴,和養(yǎng)動物有什么區(qū)別呢。用心致孝,富人能做到,窮人也能做到。
孟子的二樂是指修為。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