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詩歌的成敗取決于有無意境。意境的成敗又取決于有無意象,因為意境是由若干意象構成的;沒有好的意象,也就沒有意境,沒有意境也就沒有詩味。
請看唐代劉長卿詩《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這首詩的意境是,通過借宿山村所見所聞,展現了嚴冬山村艱辛的生活畫卷,表達了對生活在社會底層者的同情。
詩的意境是由“蒼山”、“白屋”、“犬吠”、“夜歸人”等意象支撐起來的。沒有它們做頂梁柱,這首詩的意境大廈就會坍塌。
意象與物象(客觀物象)有著質的區(qū)別。
請看“蒼山”。“山”是客觀物象,但是加上一個“蒼”字,就給人以“蒼茫、愁悵”的感覺——“蒼山”已融入了詩人的主觀情意。
再看“白屋”。“屋”,是客觀物象,但是加上一個“白”字,就給人“貧寒”、“潔凈”的感覺——“白屋”已融入了詩人同情屋主人的主觀情意。“蒼山”和“白屋”兩個意象交相輝映,詩人注入其中的情感愈加強烈。
從上面討論可知,意象是融入了主觀情意的物象;或是借助客觀物象表現出的主觀情意。二者融為一體,就具備了詩的兩大要素(情意美、形象美),因此能給讀者以美的享受。
二、意象與意境是何關系?請看下面的類比:
客觀物象→意象(融入主觀情意)→意境
泥 土 →磚瓦(經過人的加工)→大廈
(體現人的意圖)
“泥土”是客觀物象,人們?yōu)榱私ㄔ?/b>“大廈”,將它加工成“磚瓦”;這時的“磚瓦”與原來的“泥土”已有本質的區(qū)別。它們是經過人的加工的,并且體現了人的意圖的新事物。
“大廈”是由“磚瓦”等建造的,但建成后的“大廈”,成為人們生活、工作,能避風雨的住房;與個體的“磚瓦”又有天壤之別。
以上類比想要說明的是:意象來源于客觀物象,但又不同于客觀物象,它融入了作者的主觀情意。意象構成意境,意境大于意象;意象服從意境,意境統帥意象。
三、意象的分類。
A、按意象性質可劃分為:
1、自然界的 ,如紅日、朗月、凄風、苦雨等;
2、社會生活的,如惡戰(zhàn)、獨裁、海選、廉政、金婚等;
3、人類自身的,如丹心、慧眼、巨手、鐵拳等;
4、人的創(chuàng)造物,如長城、運河、華居等;
5、人的虛構物,如神仙、鬼怪、天堂、地獄等。
B、按運動狀態(tài)可劃分為:
1、靜態(tài)的,如孤舟、沉璧、枯樹、春泥等;
2、動態(tài)的,如云破、月來、花弄影等;
C、按表達手法可劃分為:
1、比喻性的,如(若問閑情都幾許?)一川煙雨、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2、象征性的,如芳草美人、梅蘭竹菊、牛鬼蛇神、風雷雨露。
四、意象的組合方式。
1、直接拼合,意象與意象之間不用連接詞語。 如“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又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2、比興組合,用比喻性的意象引出要歌詠的意象。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比喻性的意象)。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又如“大麥黃,小麥黃(比喻性的意象),姐姐出嫁妹妹忙。”
也有前一個意象與后面意象不是比喻關系的(有的只為后面提供韻腳),如“紅公雞,綠尾巴,張家二姐會當家。”
3、對偶組合,前面意象與后面意象是對仗關系。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流”。
對偶組合方式擴大了意象組合的時間和空間,是豐富意境的法寶,且符合讀者的心理需求。
還有其他組合方式,請詩友補充。
有人說,要想提高詩歌的質量,必須重視意象的研究和運用。這話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