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百年以絕句擅場”(王世禛《萬首唐人絕句選序》),在這三百年中,宮掖所傳、梨園弟子所歌、旗亭所唱、邊將所進(jìn),大都是當(dāng)時名士創(chuàng)作的絕句,其中尤以七絕最多??梢哉f,除五言律詩外,唐人寫得最多的就是七言絕句了,自帝王、公卿、名流、方外,甚至婦女、兒童,佳作累累。然而,在這么多佳作中,哪一首堪稱壓卷之作?卻一直是個爭論不休的問題。
最早對這個問題提出爭鋒相對看法的是明代的王氏兄弟——王世貞(元美)和王世懋(敬美):
李于鱗言唐人絕句當(dāng)以此壓卷,余始不信,以少伯(王昌齡)集中有極工妙者。既而思之,若落意解,當(dāng)別有所取。若以有意無意、可解不可解問求之,不免此詩第一耳。
(王世貞《藝苑卮言》卷四)
于鱗選唐七言絕句,取王龍標(biāo)“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為第一,以語人,多不服。于鱗意,止擊節(jié)“秦時明月”四字耳。必欲壓卷,還當(dāng)于王翰“葡萄美酒”、王之渙“黃河遠(yuǎn)上”二詩求之。
(王世懋《藝圃擷馀》
兩人都提到,李于鱗認(rèn)為,唐人七言絕句當(dāng)以王昌齡的“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即《出塞二首(其一)》為第一,然則,這場爭論的根源還在與王世貞同為后七子領(lǐng)袖李攀龍(于鱗)的身上。李攀龍所撰《唐詩選》以初、盛唐為主,在此書《序》中,他特別指出:“太白… …五、七言絕句,實唐三百年一人,蓋以不用意得之,即太白亦不自知其所至,而工者顧失焉?!彼仆醪g“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為壓卷,自然也是因為此詩乃“以不用意得之”。以此觀之,王世貞“若以有意無意、可解可不解間求之,不免此詩第一”之論,可謂深得于鱗意。
然而,不論贊成還是反對,有一點(diǎn)他們卻都忽略了,那就是,第一個把此詩推為第一的并非李攀龍,而是楊慎。胡應(yīng)麟《詩藪》外編卷四云:“楊用修編唐絕,以王昌齡'秦時明月’為第一?!眱?nèi)編卷六說得更清楚:“'秦時明月’在少伯自為常調(diào),用修以諸家不選,故《唐絕增奇》首錄之,茲則掇拾。于鱗不察而和之,非定論也。”楊慎為什么要推此詩為唐絕第一?是否真如胡氏所言,因為前人不選,他才掇拾遺珠,首錄此詩?恐怕不盡然。因為,在楊慎之前,并非沒有選家注意到此詩,早在五代時,韋縠編選的《才調(diào)集》中已選錄此詩,入宋,《文苑英華》、王安石》唐百家詩選》等也錄有此詩,故“遺珠”之說并不確切。何況,楊慎對王昌齡的推崇,在《唐絕增奇序》中也可看出,所謂“擅場則王江寧,驂乘則李彰明,偏美則劉中山,遺響則杜樊川”,就明確把王昌齡置于李白之上,奉為唐絕第一人。再看他在《升庵詩話》卷二中對這首詩的評價:
此詩可入神品,“秦時明月”四字,橫空盤硬語也,人所難解。李中溪侍御嘗問余,余曰:揚(yáng)子云賦“欃槍為闉,明月為堠”,此詩借用其字,而用意深矣。蓋言秦時雖遠(yuǎn)征,而未設(shè)關(guān),但在明月之地,猶有行役不逾時之意。漢則設(shè)關(guān)而戍守之,征人無有還期矣,所賴飛將御邊而已,雖然,亦異乎守在四夷之世矣。
對“秦時明月”四字的解釋雖可進(jìn)一步商榷(唐汝詢《唐詩解》“月之臨關(guān)秦漢以轍,征人之出俱無還期,故交互其文而為可解不可解之語”,就教升庵恰當(dāng)),“此詩可入神品”卻似乎不容置疑,這也正是他推此詩為唐絕第一的原因所在。
那么,此詩是否真的無暇可摘了呢?前人的看法也不一致。如胡震亨《唐音癸鑒》卷十云:
王少伯七絕宮詞閨怨,侭多詣極之作;若邊詞“秦時明月”一絕,發(fā)端句雖奇,而后勁尚屬中駟。于鱗遽取壓卷,尚須商榷。
王夫之《薑齋詩話》卷二亦云:
七言絕句,唯王江寧能無瑕疵,儲光曦、崔國輔其次者。至若“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句非不煉,格非不高,但可作律詩起句,施之小詩,未免有頭重之病。
胡氏所云,堪稱巨眼,但王氏“但可作律詩起句”之說未免過甚其詞。關(guān)鍵還是“后勁”問題。設(shè)若后勁充足,則無頭重之病,施之小詩,有何不可?然此詩之乏后勁已是不爭的事實,王世懋說于鱗“止擊節(jié)'秦時明月’四字”,也多少透露了一些這方面的消息。正因為有此瑕疵,自王世懋提出以王翰“葡萄美酒”、王之渙“黃河遠(yuǎn)上”取代此詩為壓卷的意見后,哪一首詩可為唐絕壓卷的爭論便拉開了序幕:
初唐絕,“葡萄美酒”為冠;盛唐絕,“渭城朝雨”為冠;中唐絕,“回雁峰前”為冠;晚唐絕,“清江一曲”為冠。
(胡應(yīng)麟《詩藪》內(nèi)編卷六)
昔李滄溟推“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一首為壓卷,余以為未允。必求壓卷,則王維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齡之“奉帚平明”、王之渙之“黃河遠(yuǎn)上”,其庶幾乎!而終唐之世,絕句亦無出四章之右矣。
(王世禛《唐人萬壽絕句選凡例》)
李滄溟推“秦時明月”為壓卷,王鳳洲推王翰“葡萄美酒”為壓卷,本朝王阮亭則云:“必求壓卷,王維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齡之'奉帚平明’、王之渙之'黃河遠(yuǎn)上’,其庶幾乎!而終唐之世,絕句亦無出四章之右矣。”滄溟、鳳州主氣,阮亭主神,各自有見。愚謂:李益之“回樂峰前”、柳宗元之“破額山前”、劉禹錫之“山圍故國”、杜牧之“煙籠寒水”、鄭谷之“揚(yáng)子江頭”、氣象稍殊,亦堪接武。
(沈德潛《說詩晬語》
王阮亭司寇刪定洪氏《唐人萬首絕句》,以王維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齡之“奉帚平明”、王之渙之“黃河遠(yuǎn)上”為壓卷,韙于前人之舉“葡萄美酒”、“秦 時明月”者矣。近沈歸愚宗伯,亦效舉數(shù)首以續(xù)之。今按所舉,唯杜牧之“煙籠寒水”一首為當(dāng)。其柳宗元之“破額山前”、劉禹錫之“山圍故國”、 李益之“回樂峰前”,詩雖佳而非其至。鄭谷之“揚(yáng)子江頭”,不過稍有風(fēng)調(diào),尤非數(shù)詩之匹也。必欲求之,,其張潮之“茨菰葉爛”、張繼之“月落烏啼”、錢起之“瀟湘何事”、韓翃之“春城無處”、李益之“邊霜昨夜”、劉禹錫之“二十馀年”、李商隱之“珠箔輕明”,與杜牧《秦淮》之作,可稱匹美。
(管世銘《讀雪山房唐詩序例》)
唐人七言絕句,李于鱗推“秦時明月”為壓卷,其見解獨(dú)出王氏二美之上。王阮亭以為未允,別取“渭城”、“白帝”、“奉帚平明”、“黃河遠(yuǎn)上”四首。按“黃河遠(yuǎn)上”,敬美已舉之矣;其“渭城”三詩,細(xì)味之,實不如“秦時明月”之用意深遠(yuǎn)矣。
(恒仁《月山詩話》)
李于鱗論唐人七絕,以王龍標(biāo)“秦時明月”為第一,人多不服。王敬美云:“于鱗止擊節(jié)'秦時明月’四字耳?!卑从邝[好饾饤字句為奇,故敬美用詞刺之。然敬美首選“黃河遠(yuǎn)上”、“葡萄美酒”二詩,究之調(diào)高義正,仍以“秦時明月”一篇為最,不得緣于鱗好奇,而抑此名構(gòu)也。
(潘德輿《養(yǎng)一齋詩話》卷九)
除了恒仁和潘德輿,余者不但不贊成以“秦時明月”為唐絕壓卷,還各抒己見,舉出少則四首,多則七八首作品與之比較,從而使這場論爭變得更加難解難分。平心而論,這些詩言情、寫景各有至處,其中不少確實可與“秦時明月”媲美。即以同為王昌齡所作之《長信秋詞(奉帚平明)》為例,其意蘊(yùn)之含蓄、措詞之微婉皆在“秦時明月”之上,似更具一唱三嘆之神韻,歷來選本多取此而舍“秦時明月”即是明證。然而,在薛用弱《集異記》所載王昌齡、高適、王之渙“旗亭畫壁”的故事中,王之渙的“黃河遠(yuǎn)上”卻又壓倒了王昌齡這首“奉帚平明”!可見,詩人各有所長,讀者各有所好,在絕句作者如林。佳作如海的唐代詩壇上,誰想獨(dú)步一時,以一首壓倒眾作實在是件不容易的事,故明代鐘惺針對這場爭論發(fā)表了如下議論:
詩但求其佳,不必問某首第一也。昔人問“三百篇”何句最佳及“十九首”何句最佳,蓋亦興到之言。其稱某句最佳者,各就其意之所感,非執(zhí)此以盡全詩也。李于鱗乃以此首為唐七言絕壓卷,固矣哉!無論其品第當(dāng)否何如,茫茫一代,絕句不啻萬首,乃必欲求一首作第一,則其胸中亦茫然矣。
(《唐詩歸》卷十一)
近人邵裴子所編《唐絕句選》之“例言”中,在概述這場論爭中各家意見后亦云:
此如科舉時代試官之評定甲乙,均于不知不覺中受時代風(fēng)氣及個人宗尚之支配。一試官有一試官之甲乙,固風(fēng)氣宗尚之不同,所甲乙亦隨之而異,即觀前舉諸家之異同已可見矣?!淮惑w之詩,應(yīng)推某首為第一,實為一不成立之問題;而第一流之詩,固又不盡于上述諸家所舉。
如此看來,我們?nèi)舴Q“秦時明月”為第一流作品,恐怕比稱之為唐代七絕第一更為合適。壓卷之爭確實沒有必要。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