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想我能變成動物,和它們?yōu)榘椋鼈兪悄敲刺耢o那么矜持,
我站著,久久的望著它們。
它們不為兒女作牛馬,也不為兒女哀號,
它們不在黑暗里睜眼失眠,為了它們的罪過啼泣,
它們不喋喋討論對上帝的責任,使我頭暈腦脹,
沒有一個不滿,沒有一個為了占有欲而癲狂,
沒有一個向另一個屈膝,也不對幾千年前的祖先跪拜,
在整個的地球上沒有一個有什么身份,也沒有一個憂郁哀傷。
——惠特曼
動物只要不生病,有足夠的食物,便快樂了。
2、
3、一個人如何去獲得自身的幸福?在討論這個問題時,我得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這一類人身上,他們沒有遭受過外來的任何巨大的痛苦。我假定他們有足夠的收入,解決了溫飽和起居問題;他們足夠健康,有可能從事日常的各種活動。我不考慮那些巨大的災變,如兒女盡亡、當眾受辱等。這類事情確實值得討論,而且確實重要;但它們屬于與我想說的是不同的另一類事情。我的目的在于、為現(xiàn)代文明國家里大多數(shù)人遭受的日常不幸提供醫(yī)治的處方。這類不幸使人不堪忍受,因為它沒有任何明顯的外在原因,它一旦到來,任何人都無法逃避。我相信,這種不幸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對世界的錯誤看法、錯誤的倫理觀、錯誤的生活習慣所引起的。其結果導致了對那些可能獲得的事物的天然熱情和追求欲望的喪失,而這些事物,乃是所有幸福——不管是人類的還是動物的——所最終依賴的東西。這些事物的獲得是在個人的能力范圍之內的,我因而提出這樣一些轉變方法,只要我們有一般的好運氣,便能通過這些轉變獲得幸福。
2、幸福的獲得,在極大的程度上卻是由于消除了對自我的過分關注。像別的受過清教徒教育的人一樣,我曾有反省自己的罪過、愚行和缺點的習慣。我常將自己看作——無疑還自以為公正——一個可憐的怪人。漸漸地,我學會了對我自身缺點的漠不關心;懂得了將我的注意力日益集中到外部事物上:世界的狀態(tài),知識的各個分支,我所喜愛的個人等等。的確,對外界事物的關心也有可能帶來各自的痛苦:這世界可能會陷入戰(zhàn)爭,某些方面的知識有可能很難獲得,朋友們可能會離我而去。然而這種痛苦不會摧毀生活的本質因素。而那些由于對自我的厭惡產生的痛苦,則往往會給生活的本質方面以滅頂之災。每一種外在的興趣都會激起某種活動,只要這種興趣仍舊存在,這種活動便能完全防止人的厭倦及無聊意識的產生。相反地,對自我的興趣,不可能導致進取性的活動。這反倒有可能促使一個人去記日記,從事心理分析,或者成為一個僧侶。然而,只有在修道院的生活常規(guī)使得僧侶忘卻了自己的靈魂之后,他才會變得幸福。他由宗教獲致的幸福,本來哪怕是一個清道夫也可以得到,只要他堅守崗位,一如既往。對于那些自我專注過于嚴重,用其它的方法治療均無效果的不幸的人來說,通向幸福的唯一的道路就是外在修養(yǎng)。
3、“一般所謂的為生存而斗爭,實際是為成功而斗爭。他們從事斗爭時所懼怕的并非唯恐第一天沒有早餐吃,而恐怕是不能出人頭地地在鄰人中炫耀?!保_素《快樂哲學》p26)
4、“就我而言,我所希望從金錢中獲得的東西,不過是閑暇和安穩(wěn)。但典型的現(xiàn)代人所希望于金錢的,是要以它掙得更多的金錢,能夠在同仁中炫耀,超過目前和他地位相同的人。”(羅素《快樂哲學》p29)
“過于重視競爭的成功,把它當作人生快樂的主要源泉,這才是煩惱的病根?!覉猿终J為,成功只是造成人生快樂的因素之一,倘如犧牲其余的一切因素去贏取成功,那代價未免太高了?!保_素《快樂哲學》p29)
“教育的目的向來被認為主要是訓練一個人的享受能力的——我在此所說的享受,乃是指完全沒有接受過教育的人所無法領略的,比較微妙的享受。在18世紀時,凡是對文學、繪畫、音樂能感到有欣賞樂趣,算是'紳士先生’的特征之一?!保_素《快樂哲學》p30-31)
“競爭的心理習慣,很容易侵入本來不屬于競爭的領域。比如,以讀書來說,讀書大概有兩個動機,一種是享受讀書之樂;另一種是讀書為了日后可以向人夸口?!保_素《快樂哲學》p31)
“競爭哲學所毒害的,不僅是工作而已;人們的閑暇也同樣收到毒害?!戎蔚姆椒ㄊ亲裱环N保持生活平衡的觀念,領受心智健全而恬靜的享受?!保_素《快樂哲學》p33)
“厭煩是道學家所要對付的一個重要問題,因為至少人類的半數(shù)罪惡是由于想逃避厭煩而引起的?!保_素《快樂哲學》p37)
“快樂的人生必須有一種能夠忍受厭煩的能力。這是應該講給青年人聽的許多道理之一。”(羅素《快樂哲學》p38)
“忍受生活中或多或少單調乏味的能力,應該自動培養(yǎng)。在這方面,現(xiàn)代的父母們應該受到責備;他們提供給兒童被動的娛樂,例如看電影,吃好東西之類實在太多,他們不懂得平淡的日子對 兒童是很重要的,過節(jié)那樣的日子難得有。兒童的娛樂,原則上應讓他從環(huán)境中經過自己的努力與創(chuàng)造來獲得。”(羅素《快樂哲學》p39)
“我們的生命是大地生命的一部分,我們從大地上汲取養(yǎng)料,與動植物并無兩致。自然生活的節(jié)奏是緩慢的,對于它,秋冬之重要猶如春夏一般,休息之重要不亞于活動。兒童比成人更應重視和自然生活的消長循環(huán)保持一致。”(羅素《快樂哲學》p40)
“愛情使我們整個的生命更新,正如大旱之后的甘霖對于植物一樣。沒有愛的性行為,卻全無這種力量。瞬息的歡娛之后,剩下的是疲乏、厭惡,以及人生的空虛之感。愛是自然生命的一部分,沒有愛的性行為卻與之無緣。”(羅素《快樂哲學》p38)
“現(xiàn)代都市的民眾所感受的那種特殊的厭煩,是他們脫離自然生活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脫離了自然萬物,生活就變得灼熱、污穢、枯燥,猶如沙漠中的跋涉?!保_素《快樂哲學》p41)
“一種快樂的人生,在相當程度上是恬靜淡泊的,因為唯有在一種恬靜淡泊的氛圍中,真正的的歡樂才能常駐?!保_素《快樂哲學》p41)
“在今天,發(fā)達國家里最嚴重的一種疲乏,乃是神經的疲乏。十分奇怪的是,抱怨這種神經疲乏的呼聲,大多來自于富有階級、商人和腦力勞動者,雇傭工人中反倒很少。”(羅素《快樂哲學》p42)
“這一切的結果是,等到一個人功成名就時,他的神經早已非常衰弱,他是如此地習慣于憂心忡忡,焦慮不安,以致于無需他憂慮時仍擺脫不掉這種習慣。”(羅素《快樂哲學》p43)
“大多數(shù)的人非常缺乏控制自己思想的能力。我的意思是說,他們不能在對所遇到的煩惱之事感到無計可施時停止思想?!粋€明哲之士,只是在有目的時才考慮他遇上的麻煩;在其余的時候,他想著其余的事情;倘使在夜里,他就虛心而靜,什么都不想?!保_素《快樂哲學》p44)
“當然,少數(shù)懂得用腦紀律的人是例外的。但是我們有可能把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煩惱,除了在需要思考它的時候以外,置之腦后。培養(yǎng)有秩序地思想,在適當?shù)臅r間思索一件事情,而不在任何時間胡思亂想,這對于增進人生的快樂和辦事的效率都有驚人的作用。”(羅素《快樂哲學》p44)
“當你需要解決一個困惑的或令人憂愁的問題時,只要條件具備,就應立刻運用你最好的思想去考慮并作出決定;一旦作出決定之后,除非認識新的事實,切勿優(yōu)柔寡斷。遲疑不決是最折磨人的,也是最無裨益的?!保_素《快樂哲學》p44)
“認識到使你焦慮的事根本無關重要,可以消除大多數(shù)的憂慮。”(羅素《快樂哲學》p44-45)
“我一生中曾作過無數(shù)的公開演講;起初,我害怕每一個聽眾,這種緊張神情使我的演講很糟;我是如此地懼怕這種神經緊張的折磨,以致我老是希望在演講之前發(fā)生腿折之類的事,這樣我可以不去,并且即使演講之后我又因腦神經過于緊張而感到疲倦不堪?!保_素《快樂哲學》p45)
“慢慢地,我教自己覺得我演講的好壞根本無足重輕,宇宙決不因為我演講得優(yōu)劣而有所改變。于是我發(fā)覺,越是不在乎講得好或壞,我越是講得不錯,神經緊張的情況逐漸減少,后來幾乎完全沒有了。許多的神經疲憊,可以用這種方法對付?!保_素《快樂哲學》p45)
“我曾發(fā)現(xiàn),倘若我要寫一篇題目較難的文章,最好的方法,是對這個難題進行非常熱烈地思考——竭盡所能地熱烈思考——把題目思索幾小時或幾天之后,我就命令這個工作到下意識里去進行。過了幾個月后,我再有意識地回到那個題目上去,這時我發(fā)覺解決那個難題的思路已經完成?!保_素《快樂哲學》p47)
“在未曾發(fā)現(xiàn)這個技巧之前,由于工作沒有進展,我往往把這中間的幾個月時間耗費在憂慮上面;可是我并不能因為煩慮而把問題早些解決,這中間的幾個月反而白白浪費掉;至于現(xiàn)在,我卻可以把這個時間用以做別的事情?!保_素《快樂哲學》p47)
“當你受到某種不幸的事情威脅時,請認真想一想,究竟有什么最壞的情形會發(fā)生。當你坦然地正視這可能的災禍之后,再尋出一些充分的理由,使你自己相信這終究也不見得是什么滅頂之災。這種理由終歸是有的,因為即使一個人遇到最壞的事情,對于宇宙萬物也不會有重要的影響。”(羅素《快樂哲學》p47)
“憂慮是恐懼的一種,而一切的恐懼都會產生疲乏。一個人如能學會不感到恐懼,就可以使日常生活中的疲乏大大減少。”(羅素《快樂哲學》p48)
“對付恐懼的正當方法,是集中精神,理智而平靜地把恐懼想個徹底,直到你對它完全熟悉為止。熟悉的結果,你所懼怕的東西的可怕性給磨鈍了;整個問題會變得無聊,于是我們的思想自然會轉移向別處。但是,這一次的轉移并不像前面那種的出于意志與努力的轉移,而是對問題不再感到有興趣。”(羅素《快樂哲學》p48)
“而驅動民主理論的那種情感,毫無疑問是嫉妒?!保_素《快樂哲學》p52)
“在普通的人類本性中,最不幸的莫過于嫉妒了;嫉妒的人不僅只要自己能不受懲罰,就會對他人幸災樂禍,而且他自己也會因嫉妒而憂郁不歡。他不是在自己所有的東西中尋找快樂,而是從別人的所有中感到痛苦。如果可能,他總是想要剝奪別人的利益;他認為這樣做和他自己占有利益同樣需要?!保_素《快樂哲學》p53)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