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顏真卿,大家都會想起他的成就,與歐陽詢、柳公權(quán)、趙子昂并非為“四大楷書家”,又與柳公權(quán)并非為“顏柳”,所謂的“顏筋柳骨”說得正是顏真卿書法。
其實(shí)拋出書法家的身份不說,顏真卿更是唐朝一位難得大忠臣,顏氏一族更可以說是滿門忠烈!就拿顏真卿的行書代表《祭侄文稿》來說吧,擁有超高的文化價值的同時,更能從其中看到一個悲壯的故事。
顏真卿《祭侄文稿》
顏真卿(709年-784),今山東臨沂人,與王羲之算是同鄉(xiāng)。顏真卿25歲中進(jìn)士第,在當(dāng)時名家輩出的時代,顏真卿的年少得志尤為耀眼。
顏真卿后入朝為官,因其正直無私的處事方式,得罪了當(dāng)時皇帝身邊的紅人楊國忠,以至于被貶為太原太守,鎮(zhèn)守太原,世稱“顏平原”。
顏真卿《祭侄文稿》
平原屬于安祿山的管轄范圍,當(dāng)時顏真卿發(fā)覺了安祿山的反心,便以多日陰雨為緣由,暗中加固城墻,操練兵將。
后來“安史之亂”爆發(fā),整個河北除了平原皆已失守,當(dāng)時顏真卿的哥哥顏杲卿鎮(zhèn)守常山,顏杲卿的兒子顏季明穿梭于常山與太原之間傳遞消息。
顏真卿《祭侄文稿》
后常山失守,顏杲卿與顏季明皆被安祿山殺害,兩人死的非常壯烈。
安史之亂過后,顏真卿派人尋回了侄兒顏季明的尸骨,面對著一堆殘缺不全的尸骨,顏真卿悲憤難掩,嗚呼哀哉,提筆創(chuàng)作了書法史上的無上至寶——《祭侄文稿》。
顏真卿《祭侄文稿》
但是不懂書法的朋友看到《祭侄文稿》后,欣賞不來這滿紙的“涂鴉”,往往將之定義為“丑書”,明明滿紙亂涂亂抹,看不清字跡是何,為什么要將它尊為“天下第二行書”?
其實(shí)在《祭侄文稿》中,其悲憤激烈的情感完美的融匯進(jìn)書法中,縱情的筆法和超世的結(jié)體,皆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是普通人無法理解的。
顏真卿《祭侄文稿》
一件真正的高端藝術(shù)品,往往都是小眾化的。倘若是人人都能理解、看懂,則其必定是簡單直白淺顯的。
《祭侄文稿》之所有被歷代書法家歌頌,高清放大,令人如癡如醉,因?yàn)槠渲邪詈竦囊饩?,將自己的心境、情緒全然融匯進(jìn)作品中,能夠寄情于詩容易,但是寄情于書法卻是非常難得,這可以說是書法創(chuàng)作的最高境界。
顏真卿《祭侄文稿》
將情感全然融匯進(jìn)書法,這一點(diǎn)在王羲之的《蘭亭序》和蘇軾的《寒食帖》中也有體現(xiàn)。所以我們在鑒賞《蘭亭序》時能夠領(lǐng)會到一股暢然于天地之情,鑒賞《寒食帖》時也能夠體會到蘇軾郁悶悲苦的心情。
同時,面對著《祭侄文稿》,這份穿越歷史時空的悲憤、悲愴之情,也依然能夠被世人所體會到。
顏真卿《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使用的是圓轉(zhuǎn)遒勁的篆籀筆法,時而用筆較重,而是用筆迅捷,這也是情緒深重的體現(xiàn),通篇讀完,能明顯地感受出其情感的起伏。
很多網(wǎng)友看過《祭侄文稿》后,將之評價為“皇帝新衣”、“丑書”,實(shí)則是大謬。
顏真卿《祭侄文稿》
此作品的可貴在于不帶有一絲思考,全然是隨心所欲、一氣呵成,不摻雜任何雜念和功利,因此具有超高的藝術(shù)價值??梢哉f《祭侄文稿》是千古絕唱,滿紙悲壯!
顏真卿《祭侄文稿》
如今這件國寶級書法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前一段時間曾經(jīng)運(yùn)到日本辦過一次展覽。
我們通過多方努力,將這件作品按照1:1的比例,進(jìn)行復(fù)制,終于還原出了作品的本來面目。能達(dá)到跟真跡無二的地步,送給各位書法愛好者。
顏真卿《祭侄文稿》
——編輯 芊苑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