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個方劑大家一定都很熟熟悉吧:麻黃湯—大青龍湯—麻杏甘石湯—白虎湯—白虎加人參湯—生脈散。看看他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1
《傷寒論》討論的是外感病,外感病的治病關鍵是初期階段,如果在初期階段得到及時正確的治療,則不會有傳變。再者,從治療的效果和成本來看,初期階段的效果最好,成本最低,風險最小。
傷寒的第一天是麻黃湯證,病機是寒邪束表,衛(wèi)閉營郁,表現(xiàn)為惡寒發(fā)熱,無汗而喘,頭身疼痛,脈浮緊等,用麻黃湯辛溫發(fā)汗散寒,往往一服汗出病差,見效快,效果好,成本低,風險很小。
2
若失治誤治,則有可能寒郁化熱,變成外寒里熱證,其特征是不汗出而煩躁,若及時用大青龍湯也還可以汗出熱清煩止,但治療風險已然增加很多,從大青龍湯的禁忌和誤用以后的變證已經(jīng)可以看出,也就是說用大青龍湯很容易導致病人亡陽虛脫,甚至死亡,這種教訓并不是沒有。
3
如果繼續(xù)延誤治療,可能寒邪化熱入里,邪熱壅肺,其典型的表現(xiàn)是汗出而喘,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證雖然可以治好,但治療風險、治療成本、治療周期都已顯著增加。
麻黃湯證是感冒,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證是肺炎。現(xiàn)在的大葉性肺炎很多就是這個發(fā)病過程,其實就是失治誤治的結果。因為受溫病學派的影響,加上外感病初期辨治理論不規(guī)范,大部分的人都認為外感初期溫病多,傷寒少,以致于見到傷寒也不敢用麻黃湯,怕麻黃湯發(fā)汗太猛,就用一些自以為穩(wěn)妥的方,如銀翹散、桑菊飲之類,導致寒邪化熱,向里傳變。
4
熱邪繼續(xù)深入,從肺到胃,胃熱熾盛,充斥內(nèi)外,表現(xiàn)為高熱、大汗、口渴、脈滑或浮滑時,就是白虎湯證了,白虎湯證是典型的陽明病,雖然用白虎湯也能治好,但風險增加,因為白虎湯證很容易導致熱厥,如350條“脈滑而厥者,里有熱,白虎湯主之”,熱厥就是西醫(yī)學所說的感染性休克,這是很危險的,治療不及時很容易死人。
白虎湯證不及時清除亢盛的邪熱,很容易傷津耗氣,在白虎湯證的基礎上口渴加重,脈由滑或浮滑變?yōu)楹榇螅瑫r時惡風或背微惡寒等。洪脈的脈象是勢如洪水,來盛去衰,即脈來有大而有力,但去時已有衰減之勢。
5
白虎加人參湯證再發(fā)展,津氣損傷進一步加重,表現(xiàn)為虛衰無力,心慌氣短,喘喝欲脫,脈芤,則是生脈散證了。生脈散證就是津氣欲脫,再發(fā)展就是參附湯、參附龍牡湯證了,都很危重。
吳鞠通在《溫病條辨》上焦篇第26條說:“手太陰暑溫,或已發(fā)汗,或未發(fā)汗,而汗不止,煩渴而喘,脈洪大有力者,白虎湯主之;脈洪大而芤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身重者,濕也,白虎加蒼術湯主之;汗多,脈散大,喘喝欲脫者,生脈散主之?!?/span>
這就是《傷寒論》中的太陽病篇為什么占了將近二分之一篇幅的原因。這也是學習《傷寒論》要首先建立的概念。每個醫(yī)生都要叩問自己,我能治好外感病的初期階段嗎?
當然,大家還可以看看下面這個:
封面圖片來源:科學網(wǎng),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