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海韻 誦讀:蘭語麗音
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qū)青華路。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創(chuàng)作詩歌240余首。唐末詩人韋莊尋得草堂遺址,重結(jié)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歷代都有修葺擴建。杜甫草堂占地面積近300畝,完整保留著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和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修葺擴建時的建筑格局,照壁、正門、大廨、詩史堂、柴門、工部祠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兩旁配以對稱的回廊與其它附屬建筑。
杜甫草堂正門匾額的“草堂”二字為是清代康熙皇帝第十七子果親王愛新覺羅·允禮所書寫。
沿著幽深的鵝卵石小徑往里走,放眼望去,滿圓青翠欲滴的樹木將草堂圍成了一個世外桃源,古樹參天,綠樹成蔭,巨大的樹影將我們籠罩,小徑邊的小溪靜靜地流著,穿過竹林,跨過山坡,徑過小橋,奔流向遠(yuǎn)方。抬頭仰望,寬大茂密的樹葉,將陽光分成了斑斑點點撒在地上,像一塊并不完整的黃金地毯。清風(fēng)吹過,樹葉沙沙作響,仿佛歡迎著來自遠(yuǎn)方的客人……
我來到了花徑,這是一條屬于花草樹木的小路。在這條小路的最前方,還有一幅對聯(lián):上聯(lián):背郭堂成錦里溪山千古在,下聯(lián):緣江路熟青郊草木四時新。走過了花徑,就是杜甫草堂了。我迫不及待的走了進(jìn)去。它雖然是一座茅草屋,但是“詩圣”杜甫卻在這里留下了幾千首古詩。我隨著人群走進(jìn)了茅草屋的書屋,我仿佛看到了杜甫正在提筆創(chuàng)作,他不時的走出茅草屋與鳥兒對歌幾句,不時的挽起袖子磨硯……讓人感慨萬分。走出了茅屋,我來到了一個花園,似乎杜甫正拿著水盆澆澆這棵,真是一個富有詩意化得小庭院!
詩史堂工部祠堂一屋三楹,封山亮柱,高臺石階,花窗格門。祠內(nèi)有明、清兩代石刻杜甫像,其中明萬歷三十年(1602年)石刻杜甫半身像是草堂遺存最早的石刻像。清代將黃庭堅、陸游配祀于杜甫像兩側(cè),故又稱三賢堂。堂中有“荒江結(jié)屋公千古,異代升堂宋兩賢”的聯(lián)語。少陵草堂碑亭少陵碑亭是杜甫草堂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它是一座以茅草作頂?shù)耐ぷ樱瑑?nèi)樹有一石碑,鐫刻“少陵草堂”四個大字,是果親王允禮所書。
雍正十二年(1734年)果親王送達(dá)賴進(jìn)藏,經(jīng)過成都,特拜謁草堂,留下此手跡。我跨進(jìn)詩史堂,杜甫那瘦長的身驅(qū)映入眼簾,杜甫那張臉上顯出莊重嚴(yán)肅的表情,一雙不大的眼睛炯炯有神,似乎在感嘆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杜甫那莊重的表情讓我仿佛看到他在埋頭思索怎樣寫出優(yōu)美的詩章來同情百姓。離開了“詩史堂”,我不禁回眸凝視他那消瘦的背影,這位憂國憂民的詩人顯得那樣的高大。
過詩史堂折而向西,經(jīng)水檻,穿月洞門,便是梅園。站在月洞門外,可見一座四層磚塔矗立湖畔,一座曲橋橫跨湖上,塔名“一覽亭”。取杜甫《望岳》詩"一覽眾山小"的句意。梅園大雅堂原是草堂寺的大雄寶殿,因北宋文學(xué)家黃庭堅的《大雅堂記》而名,門上匾額“大雅堂”三個字是集的唐代著名書法家顏真卿的字。大雅堂內(nèi)陳列著迄今為止國內(nèi)最大面積的大型彩釉鑲嵌磨漆壁畫和12尊歷代著名詩人雕塑,形象地展示了杜甫生平和中國古典詩歌的發(fā)展史。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冬天,杜甫為避 “安史之亂”,攜家?guī)Э谟呻]右 (今甘肅省南部)入蜀輾轉(zhuǎn)來到成都。唐肅宗乾元三年(760年)春,杜甫在友人的幫助下,在成都西郊風(fēng)景如畫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春,茅屋落成,稱 “成都草堂”。他的詩“萬里橋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滄浪”中提到的便是成都草堂,他在這里先后居住了將近四年。
接著,我走入被復(fù)原的杜甫故居——一座簡陋的草屋,看到這里,我不禁感慨萬千。杜甫那憂國憂民的感情我永遠(yuǎn)不會忘記,也讓我更加喜愛草堂了,它讓我感受到了,那樣的,從來沒有感受過的安謐……
我站在草堂前,看著一簇簇新芽,一片生機盎然。突然,心中對杜甫沉重的思念漫卷開來。杜甫雖然安逝了,但他“一寸赤心惟報國”的崇高精神依然還在。隨著時間一點一滴流逝,從來這的“初日照高林”,到現(xiàn)在“已是近黃昏”,連照在草堂上的最后一抹光輝也消失殆盡,此刻我心中思緒萬千……
海韻,現(xiàn)已退休,曾在報社從事編輯記者工作三十多年,在市級以上的報紙、雜志、電視臺和電臺發(fā)表各種體裁作品四千多篇(首)。
張麗,網(wǎng)名:蘭語麗音,喜歡誦讀,愿意用聲音傳播美好。
來源:微信公眾號?四季美文(sijimeiwen)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