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來自實用、簡單、輕松的?《邏輯思維,只要五步》,[日]下地寬也著。
首先,沒有邏輯思維,會如何?
1. 只能和親近的人一起工作,因為感覺“我不說你也懂的”,無法與初次合作/意見相反的人溝通。
2. 對于沒接觸過的工作,無法順利完成,從而失去很多成長機會。
3. 思考很久也得不出什么結論,找不出關鍵點,也無法評估結論。
而有邏輯思維,又會如何呢? 當然是很有邏輯和條理,很好地帶著其他人一起順利完成工作啦。
第一章 理清思路,表達自己的技巧
基本1 什么場合需要用邏輯思維
必要:報告、聯絡、指示、建議、說明、提案、交涉、會議發(fā)言等等。
不需要:面對別人的傾訴、討論中提想法時、交換信息時,因為這些交流并不一定要得出具體的結論來。
基本2 邏輯性語言的三個重點——理由,結論,聯系
交流中很重要的一點是順暢,但那些本身正確但沒有邏輯性的語言有時候真的,很讓人頭疼。
例如,部下:一客戶打電話抱怨產品上有劃痕。
上司:(焦急)那準備怎么辦呢?不說結論,讓上司去想結論(備選的解決方案),那部下的意義在哪……
或者:上司:你們組的提案截止時間提前了5天。
部下:知道了。(為啥?焦急)沒說理由,部下的情緒緊張,甚至可能抱怨。若知道理由,處理的方式可能就不一樣。
我想,為了整體的工作效率和彼此的心情,上司和部下都應該注重邏輯性,即把理由和結論說明白,并使用“因為、所以”等連接詞明確它們,這完全是利人利己的事情。
邏輯思維,只要五步
Step1 金字塔圖——組織語言,快速表達
“論點—結論—理由—行動”讓交流清晰有條理。
(論點)關于營業(yè)部導入哪種智能手機一事。
(結論)我認為應該導入A公司的產品。
(3個方面的理由)因為從價格、功能和安全性等方面來看,A的產品是最優(yōu)秀的。
(行動)若能獲準,將進行具體的導入計劃。怎么樣,很容易理解吧~
1.論點,須明確,由背景和問題點組成,背景介紹能讓聽的人順利進入話題,問題點則是如何/怎么這一類能聯系到行動的話。
論點一般有三種模式:
1.問題是什么?2.原因是什么?3.怎么解決?
2.結論,你最想說和必須說的,是針對論點的回答,注意避免二者的偏差,如本來探討的是原因,結果卻跳入了解決方案。
3.理由,塔尖1個結論,塔底3個理由(3個方面不多不少,多了反而變得難以理解,記得善用數值、數據、事例等補充理由)。
3.1 如何讓預測未來的結論有說服力: 給出專家意見、你收集的新聞,還要找出反對意見。
3.2 根據對方情況調整論述的繁與簡不要過于省略也不要過于啰嗦,根據對方的反饋來給出恰當的論述吧。
3.3 理由不當的3種情況
用了個人感受或想法;論點和結論是語言的反面/只是換了個說法;因果關系含糊不清,實際上因就是應該是因,果就應該是果。
3.4 理由與結論的順序
一般情況下,結論放在理由前面比較好,一方面,聽的人或許很心急,另一方面,先說結論能讓聽的人在聽理由的過程中進一步評價結論。
但也有把結論放在后面的情況,那就是闡述對于聽的人來講很嚴重的結論時,先說理由能給人心理準備的時間,比如判被告死刑時一般都是在最后宣布。
或者是想讓聽眾自己得出結論時(如上司希望部下自己發(fā)現改善點)。
此外,在已確定的新制度或者IT規(guī)則公司內部說明會等場合下,結論后并不應該說理由,而是應該把具體的“方法”分成3部分,闡述如何實行。這時,金字塔圖也用來計劃如何行動。
4. 行動:明確誰來做以及做什么
在基本的金字塔圖中按照論點-結論-理由的順序即可,但實際工作中還需要在最后加上行動。這時,請把行動明確成自己需要做什么、希望對方做什么兩部分,并加上一個時間軸。
Step 2 理由與理由之間——并列型還是串聯型
1.并列型:并列幾個事實,找出共通點,得出結論。其特點是結論是由理由推測出來的,會顯得主觀,也經不起例外,而例外總是存在的,因此結論可以 表述為“有……的傾向”。
2.串聯型:也稱為演繹法,將已發(fā)生的事實和雙方認可的規(guī)則/規(guī)律進行組合,從而得出結論。
有時,你會懷疑你聽到的是不是“假的串聯型”。
例如:結論:接下來去巴西發(fā)展。理由:在巴西有著X億人的未開發(fā)市場。
這里實際上需要的組合是:結論:(事實)規(guī)模大的市場X(規(guī)則)能夠在著市場獲勝,(結論)所以向該市場進軍。
3.靈活使用串聯和并列型理由根據規(guī)則判斷時,用串聯型;看周圍的情況時,用并列型。
Step 3 MECE分析法——消除遺漏,避免重復
要想在闡述時有說服力,就應該從聽者的角度出發(fā),歸類說明,以避免遺漏和重復。
在歸類時,因為目的不同,存在著很多種切入點(可以有意識地去思考),必要時可以采用樹狀圖或者矩形圖進行分類。
在分類方面,已經有很豐富的框架可用。比如著名的3C、SWOT、4P、PEST、QCD等等。這是前人的智慧,要善于使用,而且最好使用聽眾聽慣的分類,以產生認同感。
MECE分析法常用的有4種模式。
1. 某事和某事之外。如已婚和未婚。
2. 要素分析。如10歲年齡層,20歲年齡層……
3. 過程分析法。如計劃、實施、評估、改善,過去、現在、未來,等等。
4. 算術公式。如銷售額=單價x數量。
在準備階段,還應該對自己的內容進行“自我質疑”和“反面思考”,并且盡可能照顧到聽眾的各種立場。
第二章 思考問題的解決方案
Step 4 運用樹狀圖分解深挖
1. 想明確問題,先確定理想狀態(tài)。在很難看出問題時,先想想理想的狀態(tài),這樣更容易找到不足的地方。對于一些含糊的問題,可以舉出一系列的具體事例后,再進行分類。
2. 查明問題的原因,用樹狀圖的形式展現
尋找原因的切入口不止一個,最好是是在第一或第二階段找出敏感度高的切入口。不斷深挖“為何”,直到能找出具體的解決方案為止。
3. 把所有的解決方案都列出來。但注意是否被束縛在思考范圍之內了。
Step 5用矩形圖評價選項,輕松下決定
制作十字矩形圖或矩形圖表。在生活中,這種分項評估的意識對選擇困難的人也是很有用的。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