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鸞聲將將”。
燈,一個讓歷代文人墨客著迷的意象,它孕育了一種溫暖而圓融的美,讓人在光明的照耀下,有一種無所不在無所不包的廣闊感覺和無限遐想。
漢代,劉歆的筆下出現(xiàn)了《燈賦》,全篇以燈為中心,室內(nèi)成了一片自足的天地,燈即為黑夜中的太陽,在燈下思考,在燈下發(fā)現(xiàn)。于是,燈意象開始有了豐富的意蘊。
出品|沉木花香(微信號:cmhxtop)
燈光是溫暖的、美好的,仿佛閃爍著原始的太陽之光,是火的精靈,白晝的延伸。就拿“不須愁日暮,自有一燈燃”來說,漫漫長夜,只要有一盞燈相伴,就會有抗擊黑暗的力量。
燈影婆娑,表現(xiàn)了一種迷離溫馨的藝術(shù)形式。因此,作為詩詞的意象,燈象征著光明和一種昂揚向上的精神,象征著團(tuán)圓,象征著人世間一切美好的東西。
有光明就有黑暗,有黑夜就有燈光。在漫長的黑夜里,燈自然而然地有了一種抗?fàn)幘瘛奚褚约氨瘎∫馕??!盁簟蓖嗜チ遂拍康墓獠省嘏幕鸸?,于搖曳不定、忽明忽暗中展開了一片朦朧幽深、凄迷慘淡的景象,把生命的渺小脆弱、無常變幻全都呈現(xiàn)了出來。晶瑩的燈火、深情的心海,構(gòu)成了中國古典詩詞的一個獨特的藝術(shù)風(fēng)韻。
魏晉南北朝時,詩詞中的“燈”意象早已隨處可見。
天道悠且長,人命一何促。百年未幾時,奄若風(fēng)吹燭。嘉賓難再遇,人命不可續(xù)。齊度游四方,各系太山錄。人間樂未央,忽然歸東嶽。當(dāng)須蕩中情,游心恣所欲。(樂府詩集卷四十一《怨詩行》)
奄者,忽遽[jù]也。百年也不過如風(fēng)吹燭的一剎,人生,又真是何其短促。屈指算來,究竟有多少傷悲呢?青春難駐,人生苦短,時不我待,歲月蹉跎,以及心靈寂寞,生命脆弱……而切望長壽,卻又無法阻延自身衰老的進(jìn)程,何其矛盾,何等艱辛?
微風(fēng)清扇,云氣四除。皎皎亮月,麗於高隅。興命公子,攜手同車。龍驥翼翼,揚鑣踟躕。肅肅宵征,造我友廬。光燈吐輝,華幔長舒。鸞觴酌醴,神鼎烹魚。弦超子野,嘆過綿駒。流詠太素,俯贊玄虛。孰克英賢,與爾剖符。(嵇康《四言詩》)
一樣的秉燭夜游,在精神上營造一個自由不羈、超邁玄遠(yuǎn)的境界。淵雅懷貞、清高澹泊、德行卓著是詩歌的主旋律。
這是詩人對感官享樂的厭倦和否定,人生的價值,作為人的存在地位不是感官享樂所能證明的。否定了享樂,應(yīng)當(dāng)向何處去?詩人是迷惘的、痛苦的。這種面對宇宙、生命在積極探索中形成的迷惘、困惑與消極頹廢的情調(diào)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如詩般的夜色,如詩般的語言,是詩,也是哲學(xué),是超越自我意識的哲學(xué)。
唐詩盛行,“燈”更成為文人詩詞中最為常見的意象。
『與燈話相思』
有許多詩人因相思之苦,而導(dǎo)致徹夜難眠,孤單寂寞的心伴著整夜不滅的孤燈在漫漫長夜中煎熬,如:
“秋夜守羅帷,孤燈耿不滅”——王維《相和歌辭·班婕好其一》
“為惜影相伴,通宵不滅燈”——白居易《寒閨夜》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李白《長相思》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燈未滅夢難成?!薄疃恕堕|情》
“玉枕只知長下淚,銀燈空照不眠時”——李冶《感興》
“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湘日界未成眠?!薄拙右住堕L恨歌》
上述各詩皆以“孤燈”、“殘燈”意象為主,尤其是“孤燈”意象,將詩人在孤單寂寞的情況下所誘發(fā)的單相思之情寫徹骨。而相對獨守空閨、孤燈相伴以至難以入眠的煎熬,李商隱在《夜雨寄北》對亡妻的思念之情更令人動容,詩云:“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相思”之情并不限于男女情愛范圍,朋友之間也可以寄托相思。如:“葉下故人去,天中新雁來。苑北紅塵道,何時見遠(yuǎn)回?!薄Z島《思游邊友人》
雖然“思君若孤燈,一夜一心死”這種人生的根本性痛苦,是思念友人遠(yuǎn)遠(yuǎn)比不上的。但古人對友情的重視,對別離后朋友的思念之情,也是彌足珍貴的。例如賈島,就把對游邊友人的思念寄托在孤燭上,因為不知道何時才有重逢的一日,一腔郁悶的離愁總是揮之不去。
當(dāng)燭光燈影里融合、滲透著某種人生體驗時,這情、這景就帶了很大的概括性和彌漫性,而一旦我們有眼光穿透這些意象符號時,就不難獲得某種更深切的體味。
『與燈話孤獨』
與鴻雁一樣,燈也很容易勾起文人的孤獨之思。當(dāng)人孤身獨處時,看見熒熒的燈光,最易觸發(fā)孤獨之感。唐代文人或求取功名,或羈旅他鄉(xiāng),每當(dāng)夜闌人靜之際,總會引發(fā)孤獨之感。
① “邯鄲騷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保ò拙右住逗惗烈顾技摇罚┻@是在行程中由騷燈而生孤獨;
② “一點燈前獨坐身,西風(fēng)初動帝城砧?!保ɡ钊河瘛墩埜婺蠚w留別同館》)這是獨居時對燈生悲;
③ “水窗席冷未能臥,挑盡殘燈秋夜長?!保ò拙右住肚锓恳埂罚┻@是借燈盞排解寂寞之愁;
④ “忽羨后生連榻話,獨依寒燭一齋空?!保f應(yīng)物《簡險巡建三甥》)這是借他人以自況……
此外,也有寫個人不被理解之孤苦的,如黃滔《書懷寄友人》詩:
此生如孤燈,素心挑易盡。不及如頑石,非與磨碧近。常思揚子云,五藏曾離身。寂寞一生中,千載空清芬。
詩人用“孤燈”來形容自己的一生,那種不為人理解和孤苦寂寞之情很難向外人道。從“孤燈”意象中,我們了解到,雖然詩人不為人理解,但“孤燈”的“回光返照”,正好說明詩人對自己不幸與寂寞洞察得一清二楚。
『與燈敘閑適』
尋求隱逸與閑適,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士大夫的一個情結(jié)。中國古代的儒家、道家或佛家,在某種意義上說,都是在探討與建構(gòu)以境界為中心的閑情理論,閑情的狀態(tài)被推倒一個哲學(xué)的高度,成為一種獨特的生命境界。
“泉月凈流閑世界,杉松深鎖盡香燈”,齊己(《寄匡阜諸公其二》)和“閑燈忘夜永,清漏任更疏”(嚴(yán)維《自云陽歸晚泊陸澄宅》)是一個多么超脫的境界啊。在這種審美境界中,閑適的心靈,超然的寧靜既是審美的前提,也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
“小書樓下千竿竹,深火爐前一盞燈。此處與誰相伴宿,燒丹道士坐禪僧。一白居易《竹樓宿》”白居易晚年閑居洛陽,飯依佛教,吟詠自適,自號“香山居士”。從他的《竹樓宿》可以看到他閑適的晚年生活。在小書樓下圍了個大竹林,火爐旁邊點燃了一盞青燈,晚上與道士、和尚共宿。
詩人并沒有描寫室內(nèi)的其他陳設(shè),只提到燈。一方面燈是夜生活的聚焦點,另一方面燈象征著靜謐與安詳,包含了閑適的內(nèi)涵,所以燈意象成為白詩的一道獨特的風(fēng)景線。
『與燈敘愁情』
在古典詩歌中,逗引詩人愁思的物象有很多,如月亮、雨水等等。燈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人們夜間活動的核心,更易引起孤身獨處者的愁情。
愁情的種類有很多,有漂泊在外,懷人思家的鄉(xiāng)愁,“孤燈然客夢,寒柞搗鄉(xiāng)愁”《雜曲歌辭·長命女》;有黯然銷魂、難分難舍的離愁,“聲盡燈前各流淚,水天涼冷雁離群”《吳中夜別》;有欲言又止,難以啟齒的情愁,“獨立每看斜日盡,孤眠直至殘燈死”《后庭怨》。
它們沉甸甸的壓在詩人的心頭上,讓人無法回避,揮之不去。各種愁情就是這樣無情地侵蝕著古往今來的文人。在無數(shù)的寒燈、孤燈、殘燈的昏暗燈光里,詩人們皆抒發(fā)著人生失意仿徨的落寞心情。
『與燈道智慧』
佛經(jīng)中經(jīng)常把燈比喻為法或智慧,所以有法燈和智慧燈之稱?!度A嚴(yán)經(jīng)·卷七十七·入法界品》載“善財燃法燈,以信為灶,慈悲為油,念為器,功德為光,滅除三毒之暗?!?/p>
以功德之燈光,滅除三毒之暗,這里的燈光和暗本來就是一種象征,燈光象征大智慧,暗象征人的劣根性,只有大智慧才能根治人的劣根性。所以六祖惠能說“一燈能除千年暗,一智能滅萬年愚”,這句話是對“燈是智慧的象征”的最好詮釋。
佛教禪宗是心化的宗教,禪者所崇拜的光明,主要是心光。所謂的寂滅不是黑暗,而是永恒的光明,是心中的智慧。只要一盞燈點明后,就能照破千萬年黑暗。只要人一念覺醒,就可以破除無始劫以來的無知和愚昧。
『與燈道永恒』
燈在佛教中不但是智慧的象征,它同時具有永恒不滅的象征意義,具有無漏功德,遍照法界。佛典與相關(guān)典籍中經(jīng)常講到這些與光明有關(guān)的事物和屬性,其中燈是最有代表性的。
佛教中的燈可分為兩種,第一種在禮拜、誦經(jīng)時才點燃的,稱為禮佛燈。第二種是不分晝夜常點燃的長明燈,又稱為常明燈或無盡燈。當(dāng)然下文論述的主要指第二種。先看羅隱《長明燈》詩:
破暗長明世代深,煙和香氣兩沈沈。不知初點人何在,只見當(dāng)年火至今。曉似紅蓮開沼面,夜如寒月鎮(zhèn)潭面。孤光自有龍神護(hù),雀戲蛾飛不敢侵。
此詩以長明燈比喻佛性,長夜黑暗,卻被長明燈照破,點燈的人不知身在何處,只剩下散發(fā)著濃郁清香的長明燈燃燒至今。既然燈是“長明”,那就不知道何時開始,也不知道何時終結(jié)。這種無始無終、亙古長存的現(xiàn)象,正好反映了佛教永恒不滅、常樂我凈的涅盤境界。
(完)
作者:簫雪隼
微信訂閱號:沉木花香(微信號:cmhxtop),涵蓋詩詞歌賦、國學(xué)經(jīng)典、風(fēng)俗禮儀、文化知識等,歡迎關(guān)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