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學生英語聽力培養(yǎng)的策略研究》開題報告
陳述人: 燕子墩中心小學 陸曉榮
各位專家、同行:
大家好!我代表課題組全體成員向大會做《農村小學生英語聽力培養(yǎng)的策略研究》這一課題的開題論證報告,報告分課題研究論證部分和課題研究設計部分,不妥當不完善之處,請各位專家和同行批評指正。
第一部分 課題研究論證部分
一、 課題實驗背景:
1.選題的原因
21世紀是各個國家和民族相互依賴的世界,掌握一門外語是對21世紀公民的一個基本要求。從2001年起,我國以小學三年級為起點開設了英語課程,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據(jù)有關專家統(tǒng)計,在外語學習中,信息獲得的45%在于聽,說占30%,讀占16%,寫占9%。這些數(shù)據(jù)足以說明聽力教學在外語教學中所占的重要位置。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要充分利用教學資源,采用聽、做、說、唱、玩、演的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膽表達,側重提高明小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和初步用英語進行聽、說、唱、演的能力。小學英語教學應盡量采用多種媒體的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充分利錄音機,VCD機、廣播,電視,網絡等設備和技術,創(chuàng)設良好語言環(huán)境和充分的語言實踐機會。終結性評價必須以考查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目標,力爭科學地考查學生在經過一段學習后所具有的語言水平。測試應包括口試、聽力考試和筆試等形式,全面考查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聽力測試在學期、學年考試和結業(yè)考試中所占比例應不少于20%。聽力測試應著重檢測學生理解和獲取信息的能力,不應把脫離語境的單純辨音題作為考試內容。這也是激發(fā)我們選此課題的重要原因。
此外,“聽力”是聽、說、讀、寫“四會”能力之首,其排列體現(xiàn)了學習語言的先后順序,也反映了學習語言時的先易后難。正常人學母語,都是先會聽,后會說,再會讀,最后才會寫。對學習英語的小學生來說,聽可帶來許多好處:一是加深印象,促進記憶;二是能快速反應,增強口語交際能力;三是用英語思維,直接理解原文??傊?,聽是語言能力之一,它對其它幾種能力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這也是我們選此課題的原因之一。
2.我校英語教學的現(xiàn)狀
燕子墩鄉(xiāng)中心小學是一所普通的農村小學,由于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手段、教學水平有一定差距,雖然在教學中滲透英語聽力教學,但由于教者不得法,教師教學行為、教學策略不足,忽視對學生進行聽的技能的培養(yǎng),一味盲目地讓學生聽,不注重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忽視學生聽力訓練的有目的性,從而直接導致學生英語水平能力低。因此,我們盡力在這一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行研究,以便使我們的學生更加全面的發(fā)展。在我們學校這樣的氛圍下,結合我們農村英語教學實際,結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進一步進行研究探索,我校英語教學能更上一個新臺階。
綜上所述,英語聽力教學的研究,特別是農村小學生英語聽力方面的教學研究還比較滯后,我區(qū)農村小學生迫切需要使自己的英語聽力得到提高,需要一種較為可行的適合農村小學英語聽力教學的模式應用于農村英語教學實踐中,所以我們選準“農村小學生英語聽力培養(yǎng)”這一課題,為提高農村小學生英語聽力的教和學的模式進行探索和研究。這是新形勢下課改的需要,更是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要。
二、要解決的問題
1.通過課題的研究,轉變英語教師觀念,運用正確的的聽力觀和育人觀,改變學生不良的英語聽力習慣,培養(yǎng)其正確的學習策略和聽力方法,從而拉近農村學校與城市學校的聽力教學差距,提高農村學生英語學習水平和能力。
2.通過課題研究,試圖探索提高小學生英語聽力的策略、方法、途徑。從而解決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重學生的寫和讀,輕學生的聽和說的問題。
3.通過本課題的研究,結合本校英語課堂教學實踐,使我區(qū)廣大農村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中重視學生聽力的培養(yǎng),及時更新家長的教育觀念,從而促進農村小學生英語綜合素質的提高。
三、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及預計的研究突破
1.國內研究現(xiàn)狀
英語教學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為目的,其中交際過程是一個信息交流的互動過程,而聽力實際上是一種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聽力是提高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基礎,是進行思想和情感交流的先決條件。
紹興越秀外國語職業(yè)學院毛明東在《考試周刊》2008年第25期的《英語聽力教學初探》中提出:聽力是學習英語的一項基本素質。無論是在語言學習方面,還是在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方面都有重要的地位。要求要注意聽說結合強調聽的技巧;1999年肖正琴在《湖南教育學院學報》中《淺談英語聽力教學的技巧》中提出:教師不僅要充分利用課堂45分鐘,更要熟悉教學大綱,鉆研教材,精心備好每一堂課,努力使聽力課堂成為學生樂意學且收效快的語言學習的良好場所。
《英語課程標準》(試驗版)明確指出聽的要求: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使學生對英語有好奇心,喜歡聽他人說英語。能根據(jù)教師的簡單指令做游戲、做動作、做事情(如涂顏色、連線)??梢妼τ⒄Z聽說的要求已經是我們教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但是涉及小學英語聽力教學的研究還比較少,所以我結合教學實踐和農村小學生的特點,以“農村小學生英語聽力培養(yǎng)的策略研究”為題加以研究,目的是解決我地區(qū)農村小學生英語聽力能力相對落后的現(xiàn)狀,總結出一些經驗,推廣到更廣泛的農村地區(qū)推動農村小學生英語教學水平的提高和學習能力的提升。
2.本課題研究的突破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將形成一些可操作的、適合農村小學生英語聽力培養(yǎng)的方式或途徑,研究建立一種專門的英語聽力訓練體系,這種專門的訓練體系包括以課本為中心的綜合教學中的聽力訓練和以理解語篇內容為基礎的聽力訓練。
四、本課題研究的理論價值
從目前的農村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來看,部分英語老師對聽力的重要性還認識不夠,上課只注重說、讀、寫,忽視聽的培養(yǎng),而學生對聽力更是不感興趣,存在只要會說會讀過關就行的錯誤認識。從而忽略了聽是人們進行言語交際的重要手段這一事實,更忽略了學習語言的真正目的。
此課題主要針對農村小學生英語聽力的培養(yǎng),在研究實踐中農村小學英語教師將會逐步更新教育觀念,轉變教育思想,正確定位英語教學中教師的角色和行為,形成適應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的傾聽能力的養(yǎng)成的策略,總結提升出課題研究的經驗并予以推廣應用,提高英語教師的專業(yè)化素質,引領教師以聽力教學為突破口,以聽促思,以聽促說,使聽力教學成為小學英語能力培養(yǎng)的“驅動軸”,推動小學英語教學以口語為主的教學進程,適應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
五、本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jù)及遵循的原則
1.理論依據(jù)
⑴《英語課程標準》依據(jù):
《英語課程標準》(試驗版)明確指出聽的要求: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使學生對英語有好奇心,喜歡聽他人說英語。能根據(jù)教師的簡單指令做游戲、做動作、做事情(如涂顏色、連線)。要充分利用教學資源,采用聽、做、說、唱、玩、演的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膽表達,側重提高明小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和初步用英語進行聽、說、唱、演的能力。小學英語教學應盡量采用多種媒體的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充分利錄音機,VCD機、廣播,電視,網絡等設備和技術,創(chuàng)設良好語言環(huán)境和充分的語言實踐機會。終結性評價必須以考查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目標,力爭科學地考查學生在經過一段學習后所具有的語言水平。測試應包括口試、聽力考試和筆試等形式,全面考查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聽力測試在學期、學年考試和結業(yè)考試中所占比例應不少于20%。聽力測試應著重檢測學生理解和獲取信息的能力,不應把脫離語境的單純辨音題作為考試內容。基于此,英語聽力的策略就顯得尤為重要。
⑵ 兒童心理學依據(jù):
教育心理學家洛克說:“教導兒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兒童應做的事也變成一種游戲似的。”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第二語言的關鍵時期,腦功能得成熟和第二信號系統(tǒng)的發(fā)展為小學生學習外語提供了可能;心里語言學為小學階段開設外語提供了理論依據(jù),針對兒童好玩、愛動、表現(xiàn)欲強、好奇心重等特點,在進行小學生英語聽力培養(yǎng)時,將聽力練習輔以游戲中,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輕松的時候,大腦皮層的神經細胞會形成興奮中心,思維才會敏捷,當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tài)時,接受的知識才能真正消化吸收。
(3)英語聽力教學依據(jù):《英語課程標準》中關于課程目標是這樣確立的:“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總體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倍覀兊挠⒄Z教學長期以來一直沒有改變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的傾向。由于我們忽略了英語教學的交際性原則,教師一味地“做學問”式地講授,忽略了聽說教學,才使學生覺得英語學習枯燥乏味,毫無樂趣;由于參與語言實踐活動機會的減少,才導致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低下;由于我們忽略了通過聽說來引導、培養(yǎng)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學習策略,才使學生的英語學習不得其法,對英語學習充滿了焦慮、緊張、懷疑、厭惡,甚至逆反心理,最終才導致了英語學習的兩極分化。很多學生其他科目都還算不錯,就是英語差,最討厭學英語。此種現(xiàn)象不能不引起我們廣大英語教師的深思。在教學中我們應當充分體現(xiàn)英語教學的交際性實踐性原則,努力為學生更多地創(chuàng)設英語學習的語言環(huán)境,加大聽說教學的力度,使學生充分參與到語言實踐中來,重新喚回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信心,真正體現(xiàn)《英語課程標準》中“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采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全新教學理念,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最終目標。
2.課題研究遵循的原則
(1)科學性原則
從學生年齡、心理特點出發(fā),應用心理學和教育學的基本理論,遵循教育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體現(xiàn)新課程標準和教育理念。
(2)學生主體性原則
在教學設計中,注意聯(lián)系學生的心理、生活發(fā)展的連續(xù)性和階段性,能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靈活調整教學,盡量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探究。
(3)趣味性原則
學習興趣是學生對學習的一種積極的心理傾向,它是學生學習中最活躍、最現(xiàn)實的成分。郭沫若說“興趣能創(chuàng)造勤奮;勤奮能創(chuàng)造天才?!庇纱丝闯雠d趣是一切成功的源泉。在課堂上應力求創(chuàng)造一種寬松、自主的學習氣氛,為學生創(chuàng)設各種有利因素,使學生在主動、探究的學習環(huán)境下學習。
(4)目的性原則
聽力是語言交際能力的重要方面,是獲得語言感受的最主要途徑,是提高“說,讀,寫”能力的基礎,是學習英語,提高英語交際能力的必備條件?!队⒄Z課程標準》(試驗版)明確指出聽的要求:使學生對英語有好奇心,喜歡聽他人說英語。能根據(jù)教師的簡單指令做游戲、做動作、做事情(如涂顏色、連線)。因此,聽力在小學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
(5)堅持樹立信心的原則??梢哉f自卑感在許多學生,特別是成績不是那么優(yōu)秀的學生身上都普遍存在,在教學中要遵循分類要求,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其學習英語自信心。
(6) 靈活性和開放性原則
靈活是興趣之源,靈活性原則是興趣性原則的有利保障。少年兒童正處在心理與生理的發(fā)育成長階段,具有活潑好動、易于接受新鮮事物的特點,他們對于死板機械的內容很容易失去興趣。而語言是生活的一個必要的組成部分,是一個充滿活力、不斷發(fā)展的開放性系統(tǒng)。語言本身的性質以及少兒的自身特點要求我們在英語教學中要遵循靈活性的原則,要在教學方法、語言學習和語言的使用方面做到靈活多樣,富有情趣。少兒英語教學中的靈活性原則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即: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學習的靈活性、語言使用的靈活性教材使用的靈活性。教學的開放性主要體現(xiàn)在學生思維的開放性和自學性的培養(yǎng)兩方面。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的大腦真正的動起來,讓他們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從而使其實踐能力、自學能力得到充分培養(yǎng)。
第二部分 課題研究設計部分
一、課題的界定
“農村小學生英語聽力培養(yǎng)策略研究”,著重研究農村小學聽力教學行之有效的方法。即“采用什么樣的方式方法才能使小學生的聽力有效、高效,并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始終保持一種積極的、主動的、愉悅的情緒、情感和狀態(tài)?!睆亩龠M學生樂學,提高農村小學生英語學習效率。
課題中的“農村小學生”是指學校地處農村,生源來自農村,教育設施配備相對薄弱的小學的在校生(三年級---六年級的學生)。
“英語聽力”是指小學生在英語語言學習中接受外界的英語聲音語言信號刺激,經大腦迅速整合分析,理解聲音語言信號實際意義的能力。聽的主要目的是聽懂別人所要表達的意思,在聽的準確基礎上做出相應的反應。
“策略”是指在教學中為提高學生聽力而采取的一系列方法、途徑和方式的總和。
二、課題的基本設想
如果我們能夠摸索出根據(jù)農村小學生個性心理和年齡特點實施教學,探索出培養(yǎng)小學生英語聽力的多種方法和途徑,促使學生對英語聽力教學產生濃厚興趣,從而促進他們主動聽、經常聽,形成有效的聽的學習策略,繼而形成一套可操作性的聽力教學模式。
三、課題的研究目標
1.探索學生學習英語,培養(yǎng)英語聽力的規(guī)律,全面提高小學生學習英語,運用英語進行口語交際的能力。
2.探索提高小學生英語聽力的途徑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
3.促進英語教學與社會接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跨文化語言交際的能力。
四、研究對象及研究內容
1. 研究對象
課題組成員及其研究周期內所任教班級的學生
2.研究內容。
(1)農村小學生英語聽力培養(yǎng)教學模式研究
(2)農村小學個性心理研究
(3)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中有效的聽力培養(yǎng)方法和途徑的研究。
本課題研究的內容彼此之間存在密切的聯(lián)系,要研究農村小學生英語聽力培養(yǎng)的策略,必須先要調查分析農村小學生英語聽力現(xiàn)狀,了解農村小學生在現(xiàn)行課堂教學中的參與活動方式,并找出影響農村小學生英語聽力的各種因素。而學校教育教學是師生共同參與的活動,聽力效果是否有效,與教師、家長的育人觀有很大的關系,因此,必須重視對學生英語聽力的策略研究,重視對課堂教學方法的研究,重視對學生參與活動方式的研究。
五、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通過行動與研究的結合,創(chuàng)造性的應用教育理論去研究與解決英語聽力教學實踐中的問題,從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以及自身專業(yè)水平的一種研究方法,是參與者在社會(包括教育)情境中進行的一種自我反省性的調查形式,其目的是為了改進他們自身的社會或教育實踐工作,增強他們對這些實踐工作的理解,并使他們了解開展實踐工作所需的情境。
2.調查研究法:研究前期、中期、后期的問卷調查,搜集材料,聽取各方意見,獲得真實情況。
3.文獻研究法:教師要廣泛查閱文獻,收集材料,學習理論,借鑒前人的研究經驗,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深入研究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特點,獲取理論,指導實踐。
4.經驗總結法:通過對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情況,進行歸納與分析,使之系統(tǒng)化、理論化,上升為經驗的一種方法。它需要理論研究者和實踐者做一番總結、驗證、提煉加工工作。
5.觀察法:通過觀察學生在自然狀態(tài)下的行為表現(xiàn)可以獲得學生多方面的真實情況。在本課題中主要是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是否認真聽講,是否養(yǎng)成傾聽老師講解、傾聽別人意見的良好習慣。
這五種方法將貫穿研究的始終,保證本課題研究的順利開展。
六、預期研究成果
最終研究成果將以研究報告、論文集、反思集等形式出現(xiàn)。
(一)預期初步成果:《影響農村小學生英語聽力因素的調查分析報告》
(二)預期中期成果:《提升農村小學生英語聽力的實踐探索》經驗集
(三)預期總結成果:
1.《農村小學生英語聽力培養(yǎng)的策略研究》課題的論文集。
2. 《農村小學生英語聽力培養(yǎng)的策略研究》課題的案例、反思集。
3. 《農村小學生英語聽力培養(yǎng)的策略研究》課題的研究報告。
七、研究過程
本課題計劃從2008年12月——2011年12月三年時間完成,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研究準備階段 (2009年3月—2010年1月)主要任務是廣泛搜集相關資料,了解與本課題有關的理論信息及成果,確立課題實驗的理論依據(jù),分析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及預期效益,組織研究隊伍進行研究前的培訓工作。設計調查問卷,對影響學生聽力的因素作調查,形成點差分析報告。
具體內容有以下幾點:
1.申報立項,填寫課題申報表。
2.組建課題組。
3.組織實驗教師學習相關理論。
4.擬定開題報告
5.進行開題論證
6.修改開題報告,使之成為課題研究方案。
第二階段:研究實施階段(2010年3月—2011年6月),本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各實驗教師按計劃進行研究。
課題前期:對家長、教師、學生利用問卷調查法、訪談法進行調查,了解其對學生英語方面存在的一些意見及建議,以便有針對性的輔導。課題中期:實驗教師在教學中先嘗試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運用一些常用的英語聽力方法,探索運用不同聽力方法的利、弊,提高學生英語聽力的興趣。首先,對教學中活動進行討論和反思,吸取活動中的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提高業(yè)務水平。第二,進行集體備課。教同一年級的教師,在教授新課之前,都要對教材、教法、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等進行討論,最后達成一致。第三,相互聽課。第四,集體反思。聽完課后,集體進行反思,找出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并積極探索改進措施,并做好總結。課題后期:對英語聽力教學模式進行研究,總結出多種有效的英語聽力培養(yǎng)的方法與途徑,以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總結出課堂聽力高效率的基本規(guī)律,整理典型本校平行班與其他農村小學同課異構案例,探索最優(yōu)化教學方式。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11年7月—2011年12月)主要任務是運用抽樣測試法、經驗總結法,進一步歸納和提升幾年來的研究成果,將總結提煉出的研究成果應用于教學實踐,進行反復驗證和完善,整理好課題研究資料,撰寫研究報告,做好課題結題準備。
八、完成本課題的主要措施
1.調查摸底。結合學校實際進行各類問卷調查,并對問卷進行歸納、分析,找到研究的切入點和著力點。
2.加強理論學習。組織教師學習相關理論,轉變觀念,為小學生英語聽力的培養(yǎng)尋找切實可行的方法。
3.加強師資培訓,提高科研水平。
加強研究工作的階段性分析和總結。課題組定期召開專題研討會、經驗交流會。針對存在的問題及時完善方案。同時總結階段成果,邀請專家指導。
九、課題研究保障措施
1.課題領導小組
組長:黃志平
副組長:陸曉榮
顧問:吳樹強(教研室主任) 鄧愛軍(英語教研員)
2.課題研究成員
黃志平 張建榮 陸曉榮
王惠娟(紅果子小學) 周玉玲 胡學林(回民學校)
3.課題研究人員分工
(1)黃志平:燕子墩中心小學校長,課題管理組組長,負責課題的研究管理和經費管理。
(2)張建榮:燕子墩中心小學教導主任,負責課題的研究管理和對課題的指導。
(3)陸曉榮:燕子墩中心小學英語教師,課題負責人、申請人。承擔課題規(guī)劃,組織課題具體實施,撰寫課題研究報告及調查問卷設計
(4)陸曉榮、王惠娟、周玉玲、胡學林,承擔課題研究的具體實施和資料的收集,負責各自學校問卷的調查、回收和統(tǒng)計,分析寫出分析報告,匯總四人同課異構實踐研究,每月一次集中討論,總結交流經驗,同時協(xié)助負責人撰寫研究報告。
4.課題的管理
本課題惠農區(qū)教研室負責指導,課題負責人組織實施,學校負責管理。課題組成員分工協(xié)作,請有關教研人員指導,定期召開課題研討會,交流經驗、課題組全體人員分析研究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反思、改正。
5. 課題研究的保障
(1)完成本課題的研究能力:本課題成員中有兩位領導,四名英語教師都是惠農區(qū)級骨干教師培養(yǎng)對象,課題的負責人和課題組的主要成員長期從事英語教學工作,都是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一線教師,對農村英語課堂教學有著深刻的認識和思考,在教學實踐中不斷進行教學反思,逐步探索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各種學方法和策略,形成自己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課題負責人陸曉榮小教一級,1997年參加工作,2007年被惠農區(qū)政府評為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教學論文《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能力》于2009年9月在《寧夏教育》雜志發(fā)表,教學論文《讓民主的空氣占據(jù)課堂教學的空間》、《在快樂中學習 在參與中提高》等曾獲得全區(qū)論文評比二、三等獎;周玉玲小教一級,1997年參加工作,大專學歷,2007年10月《運用多媒體,增強英語課堂活力》在寧夏中小學教師電教論文評比活動中獲三等獎;2007年11月在惠農區(qū)小學英語優(yōu)質課競賽中獲一等獎;2009年1月《新課程下農村小學英語教師角色定位的思考》一文發(fā)表在《中國教育科學學報》;王惠娟、胡學林撰寫的論文也多次獲獎。其次,課題組成員年輕化,是本學校英語教學的主力軍,經常擔任公開課、示范課,并積極參與惠農區(qū)組織的優(yōu)質課競賽,教學認真、踏實、肯鉆研,有一定的發(fā)展前途,為將本課題的研究和推廣發(fā)揮積極的作用。
(2)完成本課題的物質保障
我校電子備課室、多媒體教室、語音室,這些功能室為課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空間.在研究中我們將充分發(fā)揮各個功能室的功能互補性,挖掘我校教學設施物力適用潛能,保障課題研究活動正常進行。在教學教研方面,我校每年都為教師征訂了大量的教學刊物,還根據(jù)教師的相關專業(yè)訂閱了一定的教學資料,豐富教師的理論素養(yǎng),還專門設立了教研獎勵專項資金,尤其在課題的研究上,校長在經費上將給予大力支持。
十、主要參考文獻
1. 教育部編《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2年2月
6.毛明東.《英語聽力教學初探》.《考試周刊》2008年第25期
7.肖正琴.《淺談英語聽力教學的技巧》.《湖南教育學院學報》.1999年S2期
8.何文琴.《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能力》.教學與管理,2006,(3)67-69.
9. 程曉堂,鄭敏.英語學習策略[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11.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