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富林,一個可“時空穿越”的地方
晚清的江南水鄉(xiāng)——千年前的石器時代
民國的青磚紅瓦——明清的白墻青瓦
小家碧玉的園林——恢弘壯麗的皇城王府
......
覽盡古代到現代的精彩矚目
廣富林的建筑風格
時間跨度從新石器時代一直綿延到明清
通過古建筑去暢想曾經的輝煌
在廣富林文化遺址內
有一處富林少年村
可以帶領孩子們探尋古建筑之美
對話陶藝大師,去看藏在指尖的藝術
更好地傳承我國古代千百年來的燦爛文化
走,一起尋寶去~
趣聞·廣富林
早在6000年前松江的原住民便在廣富林一帶繁衍生息,至4000年前,最早一批黃河流域的來到此地,與原住民共同創(chuàng)造了廣富林文化。
從整個廣富林文化遺址的主出入口——朱雀門進入,一起開啟一場廣富林經典古建筑之旅。
走過一座石橋,眼前便是民國和明清時期的古建筑,青磚紅瓦、傳統(tǒng)牌樓很是氣派!雖是后人修建,處處彰顯設計師的匠心之作,精美的雕畫比比皆是。
向北望去,有一根巨大的柱狀雕塑,它的名字叫做“骨針”,是廣富林發(fā)掘出的代表性遺跡,連接了古今的骨針,你知道它的作用是什么嗎?
穿越櫻花林,眼前這座出檐深遠的寺院,就是知也禪寺。它是典型的仿唐建筑,也是上海唯一一家供養(yǎng)五方文殊菩薩的寺院。
寺院的后面藏著一座寶藏錦鯉池,伸手摸摸,好運氣常伴身旁哦~
隔壁的富林塔是不僅是廣富林的地標,也是標志性的佛塔建筑,仿漢唐風格的“三重塔”建筑,三層四角木結構樓閣,塔基石板柵欄、塔身木護欄。
帶著所有疑惑,我們一起走進廣富林,在這里揭開塵封數千年的古建密碼,下面會去哪里呢?走著~
趣觀·古千秋
說起廣富林文化遺址
自然不能錯過神奇的水下博物館
整個展覽空間均設置在水下,展廳設計以“時空之旅”為理念,進入展館給人以踏入地下和走向遠古的暗示。
★ 走訪丨考古遺址發(fā)掘現場 ★
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廣富林地區(qū),當地的村民在開挖河道時,意外挖到一大堆陶器碎片。1999年,村民在開挖池塘時,又發(fā)現了墓葬隨葬品。
經過文物部門多次研究,發(fā)現這個新的文化遺存融合了南、北文化的特征,因此,這類遺存被命名為“廣富林文化遺存”。
★ 探究丨海陸變遷早期文明 ★
在7000~10000年前,廣富林地區(qū)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古海岸在沖擊成陸地的過程中,形成了高出地面隔絕海水的一道道天然屏障,為先民的生活創(chuàng)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可以看到下圖是一處保存較好的一間建筑遺址,墻體由粗壯木柱支撐、細木條抹泥后形成,先民這樣的做法究竟有哪些好處?散落地面的陶罐又有怎樣的用途?可以在行走中慢慢尋找答案。
★ 重現丨古代先民的生活足跡 ★
當環(huán)境逐漸適宜人類居住,先民以原始村落形式居住于此,可以仔細觀察北方地面式建筑與南方干欄式建筑的區(qū)別在哪里?
展示館內采用現代科技手段以及蠟像等形式,跨越時空,真實又巧妙的再現了明清時期松江府城的繁華景象及民國時期的獨特老上海建筑風情一一呈現眼前。
趣玩·富林陶
眼前,這座被青草覆蓋的圓頂建筑
從空中俯瞰宛如一座古窯
這里就是——富林少年村
拾級而下,進入建筑內部
一面由無數大小不一的瓦罐組成的巨墻
撲面而來,仿佛走進了歷史的深處
在這里可以沉浸式感受大國匠心
這里的陶藝體驗一改往日的拉坯制作,采用人類最古老的陶藝成型方法——泥條盤筑,古代先民常常在制作大型生活用陶時采用該方法。
通過制作古代南方常見的干欄式建筑,更好感知建筑特點與風格樣貌,感受過去時光,再次拉近與歷史的距離。
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也會對中國傳統(tǒng)陶藝有初步的了解。
找個時間,帶上孩子
一起游覽“上海之根”廣富林
從遠古到近現代
深入感受古代建筑的魅力~
資料:人文松江
編輯:劉玉清
特別聲明
由于條件所限,可能出現未署名的原創(chuàng)圖片或文字,在轉載之前無法與權利人聯(lián)系授權及稿酬事宜。熱忱歡迎權利人與編輯部聯(lián)系署名授權、稿酬等事項。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