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
修復
Restoration of Ancient Books
2023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于8月16日在上海展覽中心開幕。這場寫書人、讀書人、愛書人歡聚一堂的盛會,讓濃郁的書香溢滿申城。
時光的涓流帶領我們回顧古代文明的輝煌?,F(xiàn)代人尊重歷史,更珍惜祖先留下的古籍與文物。但是,歷史對于書籍并不仁慈,朝代更替,古代典藏書籍屢遭厄難,經歷一次又一次滅頂之災,留存下來的少數(shù)珍貴典籍便成了千年文化傳承的殘影。
古籍修復技藝便承擔起與祖先的時空對話,讓子孫后代感受歷史的溫度,重溫文明的榮光。
歷史源流
古籍修復技藝在中國歷史上源遠流長。
最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絹帛上即有修改挖補的痕跡。
這是最早的古籍修復技藝的雛形。
修復前<左> vs 修復后<右>
修復技藝
所有修復工作皆本著“搶救性修復”和“整舊如舊”的原則,
力求保證文物安全,延長古籍的保存時間。
1.拆書,剪開裝訂線及紙釘;
2.測定紙張厚度,檢測紙張纖維的種類以及紙張pH值;
3.選擇合適的修復方式和修復用紙,根據(jù)破損情況選擇是否清洗書頁、溜口、托裱或是修補因蟲蛀磨損等原因造成的缺損;
4.書頁的壓平折頁和裁剪;
5.書芯的壓平;
6.裝訂穿線等。
整個修復過程力求使經過修復的書籍在外觀上保持原貌,保證圖書的資料價值、文物價值不因修復而受損。最后在修復完成后,再次留下古籍的照片記錄,并將之前的諸項檢測結果、實際修復頁數(shù)等等信息補充到修復檔案中。
修復前<左> vs 修復后<右>
價值與延續(xù)
古籍修復和古籍相伴相生,繼承和保存了中國傳統(tǒng)技藝。
它的傳承和發(fā)揚讓現(xiàn)在的人們可以直觀了解到史料所記載的有關古籍修復和裝幀的內容。
上海圖書館文獻保護修復室工作場景
2015年“第二期全國碑帖拓片保護與修復培訓班”
2017年“第六期全國古籍修復技術與工作管理研修班”
在上海盲童學校開展的非遺體驗活動
資料:上海非遺
編輯:劉義
推/薦/閱/讀
特別聲明
由于條件所限,可能出現(xiàn)未署名的原創(chuàng)圖片或文字,在轉載之前無法與權利人聯(lián)系授權及稿酬事宜。熱忱歡迎權利人與編輯部聯(lián)系署名授權、稿酬等事項。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