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電扇、空調(diào)的古代,古人避暑的方式是純天然的。
或棲于樹蔭下,或泛舟于荷塘,悠閑而又不失格調(diào)。衣著上也更為大膽奔放,各種款式的薄紗衣一應(yīng)俱全
這些夏日最好的消暑方式,都被古人一筆一劃地繪入畫中。
《九成避暑圖》,傳為唐人李思訓(xùn)所繪。九成宮是唐朝第一離宮,隋文帝時期所建,一開始叫做“仁壽宮”,唐太宗貞觀五年修復(fù)擴建,更名為“九成宮”。
唐 李思訓(xùn) 《九成避暑圖》
其地理位置極佳,東障童山,西臨鳳凰,南有石臼,北依碧城,松柏遍布,有天然的遮擋,所以即使在夏天,依然微風(fēng)拂徐,是難得的避暑勝地。
杜甫《夏夜嘆》: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腸。安得萬里風(fēng),飄飖吹我裳。
作為一個普通的老百姓,面對炎熱還是要忍不住發(fā)發(fā)牢騷的,但是對于皇族來說,可以躲在華麗奢侈的避暑行宮里,舒適愜意地消夏。
唐 周昉《簪花仕女圖》
古人夏天也捂得嚴(yán)嚴(yán)實實的?很顯然不是,《簪花仕女圖》描繪的就是晚唐貴族女子的服飾,抹胸裙加一件薄紗長衫,十分清涼。
不光是女子,男子著裝也完全超出我們想象,畫中4位士大夫身穿白色吊帶,披著透明薄紗,頗有放浪形骸的意味。
北齊 楊子華 《北齊校書圖》
其實古人夏天的衣服輕薄又透氣,特別是富人穿的衣服,其重量不足一兩,比如從馬王堆出土的“素紗禪衣”。
據(jù)記載,唐朝時有位官員接見阿拉伯商人,商人驚訝于隔著2層衣服還能看到官員身上的痣,沒想到官員一共穿了5層,可見這紗衣有多輕薄了!
當(dāng)然,尋常百姓穿不起這樣貴重的紗衣,以葛布、苧麻布等材質(zhì)代替,屈大均曾在《蕉布行》里寫道“竹與芙蓉亦為布,蟬翼霏霏若煙霧”,講得就是夏衣的面料都能達(dá)到輕薄透涼的效果。
北宋 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
在畫中撐開的兩把遮陽傘下,分別掛著“香飲子”和“飲子”的招牌,傘下還有客人。
飲子是古代的一種保健飲品,有點像現(xiàn)在的王老吉,這種飲品自唐代開始興起,到了宋代種類更多,口感也更好,步入了全民皆喝飲子的時代。
史籍中記載有紫蘇飲、二陳飲、桂花飲、香薷飲等等,喝起來甘甜可口,又有清熱消暑的功效。
除了飲子,宋代還有各種冷飲出售,主要是冰鎮(zhèn)的各色飲料、水果,還可以用果汁、鮮奶和冰塊調(diào)制成冰酪,這可以說是現(xiàn)代冰淇淋的雛形!
冷飲攤的生意往往異?;鸨?jīng)常要營業(yè)到半夜三更才結(jié)束。
北宋 燕文貴 《納涼觀瀑圖》
親水,是古人避暑納涼的首選?!都{涼觀瀑圖》描繪的正是這樣的場景,一人身著白衣袒胸斜坐在水閣內(nèi),乘涼觀瀑。
水閣中還鋪著涼席,古人稱之為“簟”,最常見的就是竹編的涼席。
《西京雜記》中有記載,漢武帝為寵妃李夫人制作象牙簟,其工藝極其復(fù)雜,要將象牙放入特制的藥材煮軟,然后劈成細(xì)長條編織。
至今,故宮博物館還保存有2件清代象牙簟。此外,還有用獸皮制作的涼席,比如牛皮席。
晉《東宮舊事》:有赤皮席,今蓋仿而為之。皮性暖,此卻著身有涼意,質(zhì)亦軟滑,夏月頗宜。
牛皮席柔軟無比,冬暖夏涼,是非常好的避暑寢具。
佚名 《采蓮消夏圖》
王同祖《夏日金陵制幕即事》:荷花池畔竹涼床,一枕閑消夏日長。燎過水沉天正午,旋移小艇采蓮房。
古人在水邊納涼,往往還要和賞荷結(jié)合起來,“大暑賞荷”更是已經(jīng)成為過三伏天的習(xí)俗。
“畫船蕭鼓,竟于葑門外荷花蕩,觀荷納涼”,炎炎夏日,撐著小艇泛舟湖上,這清涼的湖水怎么能夠不降暑三分?
南宋 趙大亨 《荔院閑眠圖》
古時候人們還會在住宅中搭建涼棚乘涼,用席子做棚頂,搭建出一個高高的遮陽罩遮擋陽光,這樣屋內(nèi)的溫度就不會很快升高。
后來古人發(fā)現(xiàn)這樣會影響采光,于是又改進(jìn)創(chuàng)造出了活動的棚頂。
正如畫中所展現(xiàn)的,把整張席子切割成小塊,每塊席子的邊緣都拴上長繩,陽光強烈的時候就把席子全部放下來,早晨或者傍晚涼爽的時候,輕輕一拉繩子就可以把席子掀開。
南宋 李嵩 《水殿招涼圖》
南宋時期,人們已經(jīng)能夠制造人工瀑布,利用水閘將湖水引入高處,一拉閘水就沖下來,可謂是宋代的“高科技人工降溫”,站在邊上的人想必非常清涼。
這幅《消夏圖》展現(xiàn)的是士大夫消夏的場景,可以說是非常愜意了。
在一個種植有芭蕉、竹子和梧桐的私家庭院中,主人家解衣赤足臥于榻上納涼,與榻相接的方桌上擺放有文人玩物,旁邊還有侍女手持長柄扇。
元 劉貫道 《消夏圖》
扇子是夏天引風(fēng)納涼的必備之物,據(jù)記載是“黃帝作五明扇”,表示吸納賢才。早期的長柄扇也不是用來納涼的,而是統(tǒng)治者出行的禮儀用具,叫做“儀仗扇”。
后來扇子逐漸發(fā)展成為納涼、歌舞、玩賞的生活用品,式樣也越來越多,如紈扇、羽扇、團扇、折扇等等。
從魏晉南北朝時期開始,文人墨客常常在扇面上題字作畫,南北朝梁代肖賁“曾于扇上畫山水,咫尺內(nèi)萬里可知”,到了宋代,書畫扇面藝術(shù)臻于頂峰。
明 宋旭 《美人消夏圖》
女子半臥于榻上,手握團扇,賞荷納涼。因為是在自己家中,行為非常大膽,只著下裙。
明 仇英 《四季仕女圖》
《四季仕女圖》展現(xiàn)了宮女四季游樂的畫面,其中夏圖部分生動表現(xiàn)了宮女們賞荷、浸伏的避暑生活,還有宮女在一旁制作冷飲。
浸伏也是一種納涼的風(fēng)俗,三伏天要到江河里洗冷水浴,以祛除暑氣熱毒,防止生瘡癤和熱病。
古人的避暑生活,于一幅幅絕美的古畫之中便得以窺見,不僅實用,更兼有生活情趣,創(chuàng)意100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