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名句的誕生
劍閣1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2。
——李白·蜀道難(節(jié)錄)
完全讀懂名句
1.劍閣:在今四川省劍閣縣北。2.咨嗟:嘆息。
說到劍閣,更是山勢崢嶸而高大,只要一個人把守關口,即使是萬人也無法攻破。假使守關的不是心腹,那就像豺狼般為害不淺了。在那里,早晚要提防猛虎和毒蛇,它們磨牙吸血,不知害死了多少人。四川雖然是天府之國,但不如還是及早回家。蜀道是那么難走,甚至比登天還難,我側身向西望去,不禁發(fā)出長長的嘆息。
名句的故事
天寶元年,滿懷理想抱負的李白終于受詔到了長安。即將上任的李白,內心固然有著期待,但一路走來,仕途的坎坷及當時民生社會的苦難,早已讓大詩人感到憂慮不已。一次在長安一帶為好友入蜀送行,李白寫下這首詩,也借此抒發(fā)了他內心的感受。
《蜀道難》是襲用樂府古題,然作者卻能擺脫唐以前《蜀道難》作品的簡短單薄,展開豐富的想象,著力描繪秦蜀道上奇麗驚險的山川,并從中透露對社會的某些憂慮與關切。這首詩充分凸顯出作者對樂府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文字雄渾奔放,驚奇勝絕,又能在恣肆文筆之余表達內心的憤懣不平,可說是李詩典型之作。
而此詩過人之處,又在于作者文學藝術手法的運用。像是成語的改造翻新,一切都像是信手拈來,一經運用便興味盎然。詩文中有“劍閣崢嶸而崔嵬”三句。劍閣是蜀中的要塞,在大劍山和小劍山之間有一條三十里長的棧道,群峰如劍,連山聳立,峭壁中斷如門,形成天然的要塞。因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歷史上在此割據(jù)稱王者不乏其人。詩人從劍閣的險要引出對政治形勢的描寫,他化用西晉張載《劍閣銘》中“一人荷戟,萬夫趑趄。形勝之地,匪親勿居”的語句而有所翻新,勸人引為鑒戒,警惕戰(zhàn)亂的發(fā)生,并聯(lián)系當時的社會背景,揭露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殺人如麻”,從而表達國事的憂慮與關切。唐天寶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潛伏危機,后來發(fā)生的安史之亂,證明詩人的憂慮是有現(xiàn)實意義的。
對于《蜀道難》一詩,歷代皆有好評,同為盛唐的殷璠《河岳英靈集》稱此詩“奇之又奇,自騷人以還,鮮有此體調”,認為此詩是從先秦至當代難得的奇作;唐孟棨《本事詩》則有這么一段記載:“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師,舍于逆旅,賀監(jiān)知章聞其名,首訪之,既奇其姿,復請所為文,出《蜀道難》以示之,讀未竟,稱嘆者數(shù)四,號為謫仙。解金龜換酒,與傾盡醉,期不間日,由是稱譽光赫?!备J為賀知章之號李白為謫仙,就是讀了他的這篇《蜀道難》。清人李白《詩法易簡錄》這么說道:“蜀道二句凡三見,直以古文章法行之,縱橫馳驟,神變無方,而一歸于自然,大可為化不可為,此太白絕調也?!闭怯欣畎兹绱说牟徘闅舛龋拍茏鞒鋈绱松铣说臉犯?。
歷久彌新說名句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除了說明地勢的險要,也表現(xiàn)當關之人的英勇。在《三國演義》第八十六回中,羅貫中便引用這么一句話贊許趙云的驍勇善戰(zhàn)。
在《三國演義》里,趙云出現(xiàn)得很早,他忠心耿耿,自始至終都和劉備站在同一陣線。而談到趙云,其中最值得一提的當然就是他輝煌的英雄事跡了;當年當陽長坂坡一役,他只身出入幾十萬敵軍,營救后主阿斗。其后歷大小戰(zhàn)役,為蜀漢立下無數(shù)戰(zhàn)功,即使到了六七十歲高齡,他還是堅持披上鎧甲,向前迎敵,威勢不減當年,敵人常聞風而喪膽?!耙粚⑹仃P,萬夫莫開”的贊譽,便是在一次趙云拒曹真于陽平關,羅貫中引以為對他的激賞之詞。
而談到趙云的英勇,便不能不談到“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概。這句話其實是出自《孟子·公孫丑上》曾子對襄子所講的一段話:“子好勇乎?吾嘗聞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孟子討論的是不動心的方法,也就是養(yǎng)勇。其中舉了北宮黝、孟施舍為例,最后則引曾子的話說明何謂大勇,“自我反省而不義不直,理有所屈,對手即使是普通百姓,我難道不害怕嗎?自我反省要是理直,雖然面臨千萬個強敵,我也會從容前往拼到底”。原來,真正的大勇,是要能“反求諸己”,反身而誠,天下事還有什么好畏懼的?至于《三國演義》中的趙云和當年把守在劍閣的勇者,想必都是能反躬自省的人吧。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