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名句的誕生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1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2。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3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4。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5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完全讀懂名句
1.罥:音juàn,纏繞。2.坳:低洼積水處。3.惡臥:睡覺不安穩(wěn)。4.徹:直到天亮。5.突兀:高聳的樣子。
在八月秋天時分,突然狂風怒號,把我的屋頂的三層茅草都卷走了。茅草隨風渡江,灑在江邊原野,有些高高掛在樹梢上,有些被吹落低洼的池塘里。南村兒童欺負我年老無力氣,竟當著我的面當起盜賊,公然把茅草抱入竹林,任憑我呼喊得唇焦口燥,也對我置之不理,回來后只能拄著拐杖獨自嘆息。一會兒風已停止,天空一片烏云,秋天的天空呈現灰蒙昏黑。家中布被已變得又冷又硬,嬌兒睡時不安穩(wěn),把被子踢到破裂。屋子漏水、床頭漏雨,沒有一處是干的,雨滴像亂麻般不斷落下。自安史之亂后,我很少安然入眠,今天潮濕的長夜要如何度過?哪里能得到廣闊的房子,庇護天下的貧寒百姓,好讓他們都能一展歡顏,不再畏懼風雨,過著安穩(wěn)如山的日子?唉,什么時候眼前能出現這樣高聳的房子?即使讓我獨自一家遭受破壞或凍死,我也心滿意足。
名句的故事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為七言古詩,作于唐肅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杜甫之前才輾轉入蜀,在朋友的資助下,于成都浣花溪畔蓋了一間茅屋,好不容易有了一處棲身之所,誰知八月一陣強勁秋風狂掃,將屋頂上的茅草吹走,原本他還想撿拾那些掉散四處的茅草重新再蓋回去,誰知鄰村孩童竟不顧主人在后拼命追趕,公然將茅草搶走。
杜甫畢竟年事已高,50歲的他只能回到自家門前,倚杖嘆息,看著連夜滴雨的破漏茅屋,想著那些原應天真純良的孩子們,為何冒著大風,也要抱回一堆不值錢的茅草?詩中杜甫雖指責孩童“盜賊”,但真正的盜賊怎會要這些破舊茅草?詩人以此反襯家中一貧如洗,連這些毫無價值的茅草,都是他修補破漏屋子的可貴家產。
自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發(fā)生安史之亂后,杜甫經歷各種磨難,操慮國事家事,長期飽受失眠之苦,經過一路流離,來到成都,卻又碰上“屋漏偏逢連夜雨”的窘況,正當他徹夜難眠、感慨萬千之際,突然心念一轉,推開一己之苦,正如詩中“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詩人一想到天下還有千萬個和他一樣的“寒士”時,他希冀找到千萬間不動如山的堅固住宅,得以讓所有人免于風雨欺凌,擁有一屋庇護的安定溫暖,又言若能達成這樣的愿望,就算他一戶人家凍死,也都在所不惜。充分展現其推己己人、悲天憫人的博大胸懷。面對困難處境,杜甫不只傾訴個人命運悲苦,同時也為全天下相同際遇的人請命,正是他這種憂國憂民、凡事為人設想的可貴情操,贏得后人對他的尊敬。
歷久彌新說名句
中唐詩人白居易,其五言古詩《新制布裘》最末寫道:“安得萬里裘,蓋里周四垠。穩(wěn)暖皆如我,天下無寒人?!痹娙嗽谛轮埔卖脮r,不忘尋求萬里長的皮裘,好覆蓋天下的四周邊際,希望人人與他一樣衣著溫暖,舉世全無受寒挨凍之人;又在其七言古詩《新制綾襖成,感而有詠》中云:“安得大裘長萬丈,與君都蓋洛陽城?!痹娙松泶┬轮埔卖?,想著如何擁有萬丈長的皮裘,鋪蓋整座洛陽城,使全城百姓的身體都能得到暖和。
從白居易這兩首詩作,發(fā)現他和杜甫同樣關心貧苦蒼生,只是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寧愿一己挨凍,死而無憾,也不愿天下再有人受到凍寒之苦,表現其宅心仁厚的舍己精神;白居易則在個人暖飽之余,體恤到窮人的無衣避寒,爾后心生惻隱,希望與他人共享安穩(wěn)無虞,兩人語句結構雖有雷同,但詩的境界仍有高下之別。
北宋文學家蘇軾,其詞作《浣溪沙》上片寫著:“萬頃風濤不記蘇,雪晴江上麥千車,但令人飽我愁無。”此乃宋神宗元豐四年(公元1081年)冬天,蘇軾在黃州(今湖北黃岡)擔任團練副使所作,指出自己位在江蘇蘇州的田地,遭遇強風吹襲狂掃,但他一點都不以為意,只要想到黃州今年大雪過后,明年將有千車麥子的大豐收,黃州百姓不會挨餓,就足以令他忘記所有憂愁。
此時蘇軾被貶謫黃州已有二年,適逢當地降下白雪,自古相傳“雪兆豐年”一說,表示若在冬天見雪,來年將會是農作物豐收的一年,蘇軾為此感到欣喜若狂,完全不在乎蘇州自家田地的毀損,只顧得任職所在的百姓溫飽與生計,他和杜甫同樣深具關切他人更甚于個人身家財產的廣闊胸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