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小學升初中一定要選擇民辦學校的觀點開始流行起來,尤其是在魔都等大城市。好像不上民辦初中,就代表著孩子不優(yōu)秀,就代表中考處于下風。
真相如何呢?一位招生老師道出了實情。
顯然,進入初中了,目標肯定是中考,中考三條路,自招,名額分配,裸考,只要從這三條路分析一下民辦和公辦的差別,事情就一目了然了。
眾所周知,學校要出好成績,必須有兩個前提,生源和師資,二者缺一不可。某種意義上來說,生源的重要性甚至要高于師資。這也是為什么許多好學校拼命也要抓取優(yōu)質(zhì)生源的原因。
那么,民辦的教學水平和公辦哪個更高些呢?
普遍情況下,是民辦強于公辦,畢竟誰也不傻,放著義務教育不享受,偏偏花錢去上民辦,如果民辦的教學和學習氛圍比公辦還差,那民辦除了倒閉再無其他出路。
但民辦強在什么地方?招生老師是這樣解釋的。
首先是生源,民辦的生源要遠遠高于公辦,最少民辦沒有這么多的地段生,這倒不是說地段生不好,但考試挑出來的學生一定強于地段生,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民辦的學習氛圍也強于普通公辦。
其次是民辦的教學質(zhì)量高,這倒不是說民辦老師的水平一定要比公辦強,而是指民辦學生的平均水平要高于公辦,而老師顯然是按照平均水平來決定教學進度和強度的,從這點來說,民辦確實是強于公辦。
另外,民辦作業(yè)多,考試多,盡管教育部不準有那么多考試,但民辦可不管這套。為了應付,專門給平時考試起了個名字,“隨堂小練習”,本質(zhì)上就是考試。另外民辦對學生抓得緊,管得嚴,這點遠遠比公辦要嚴厲得多。
知道民辦強在什么地方,相應的,公辦在生源上先天就不占優(yōu)勢,教學進度和強度也不及民辦,最關鍵的是公辦要嚴格執(zhí)行教委的規(guī)定,不能考試。
但公辦也有個特殊的班級,理科班,實驗班各種叫法不同,但本質(zhì)上都一樣,就是把公辦中的優(yōu)質(zhì)生源集中在一起辦的提高班。
學校也會在這班級集中最好的老師,這班也是公辦的自留地,無論是教學強度還是其他方面,并不比民辦差倒哪兒去,他們也一樣有類似“隨堂小練習,也一樣有刷不完的作業(yè)。
清楚了民辦和公辦的主要區(qū)別,那么就很容易地看出中考中民辦和公辦的區(qū)別在哪兒了。
自主招生,也就是自招,明顯地是民辦占優(yōu)勢,
但公辦的提高班也一點不遜色,如果僅公辦的提高班和民辦比較各重點高中的錄取率,數(shù)據(jù)幾乎不相上下。
這也不難理解,畢竟都是挑出來的優(yōu)質(zhì)生源,都投入了最好的老師,有這么個結(jié)果也不出人意料。
其次是名額分配,這方面,顯然是公辦占據(jù)絕對的上風。教委為了平衡教育資源,在名額分配上給予公辦非常大的傾斜,在政策的傾斜下,公辦完勝民辦。
唯一麻煩的是,這個名額分配需要搖號決定選擇的學校。這點就比較尷尬了。比如學校搖號搖到了A學校,但學生更多地是想去B學校,這樣一來,運氣的成分就很大了。
最后是裸考,這個一定要說誰占優(yōu)比較難,只能說各有千秋
民辦的學生生源好,平時學的遠比中考的內(nèi)容要多,超綱的也不少,中考的考題對民辦學生來說,相對簡單。就好像是游戲中,20級的人物回到新手村砍怪,毫無壓力。
但公辦在裸考中占的優(yōu)勢是精,對于中考題目,他們初中就圍繞著這個來教學的,如果民辦占的是難度上的落差,則公辦占的是精度上的深耕,同樣用游戲做比喻,公辦的孩子一直在新手村混,新手村的所有東西全都了如指掌。二者難分伯仲。
另外,無論是民辦還是公辦,并不是把孩子送到學校就完事了,除非孩子非常自覺且獨立性很強,不然總是依然需要家長的支持和幫助。
這位招生老師的意見也非常明確,小升初,最好的選擇是一些好的公辦的提高班,無論是性價比還是其他,無出其右。
至于公辦還是民辦的選擇題,也非常簡單。對口公辦如果質(zhì)量還行,那無論如何選,問題都不大。但對口公辦學風較差的,那也沒有了選擇,如果不想初中這幾年浪費,只能去民辦。
對于家長有追求,孩子學習情況不錯,自身又努力的情況,如果不能去公辦的提高班,建議去民辦。
對于基礎較差,學習要靠父母盯著的孩子,父母也沒做好在初中勞心勞力的準備,最好別去民辦,不然無論孩子和家長都很難承受壓力。
對于普通的中等孩子,看中考的選擇方向,博裸考的,沒必要去民辦,如果要走自招這條路的,那要不去民辦,要不就是補習班,別無出路。當然家長特別牛,什么都能教,或者孩子特別自律,能自學的除外。
朋友們,如果你有孩子要小升初,你怎么選?歡迎留言討論!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