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網(wǎng)上看到了一則新聞,作為兩家同處上海的移動社交電商“拼多多”與“拼好貨”已經(jīng)正式合并??赐赀@條新聞以后,筆者就掏出了自己的手機并打開微信看了看,還好“拼好貨”還能用,不然以后在網(wǎng)上淘點好水果都費事了,畢竟有時候在上面買點進口水果確實很實惠,東西好、價格優(yōu)惠,還不浪費時間。而“拼多多”與“拼好貨”們的最大特點或許就是通過社交端口來吸引流量。但是社交電商不僅適合垂直類電商平臺,同樣也適合全品類電商平臺。不過這兩家“名氣不大”的電商平臺到底是如何發(fā)展起來的?
名聲不大的“拼多多”與“拼好貨”是如何發(fā)展起來的?
這兩家電商平臺的名氣或許不是很大,但是它們在我們的微信圈里一直在茁壯成長,能發(fā)展到今天,肯定說明有不少消費者已經(jīng)認可了這種消費模式。不過查看歷史,這兩家的發(fā)展史其實并不復雜。
“拼好貨”在2015年4月份成立,同年12月就宣布完成千萬美金級B輪融資。而從模式上來看,“拼好貨”其實是一家從生鮮品類切入的社交電商。舉例子來說明就是絕大部分消費者們可以在“拼好貨”的平臺上,發(fā)起一個水果拼單,而這個拼單在價格上更加優(yōu)惠,隨后這名“團主”通過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體發(fā)散拼團消息,從而邀請好友來參加拼團,當達到指定的人數(shù)時拼單就會生效,而當人數(shù)不足時系統(tǒng)則會自動退款。
而“拼多多”則是在2015年9月上線的全品類電商平臺,在今年7月份才宣布完成1.1億美元的B輪融資。不過其模式和“拼好貨”類似,“拼多多”的原理也是在電商的基礎上添加了社交和游戲屬性來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參與進來,但是主要提供的是全品類商品,種類較多。而如今這兩家選擇合并,互相補充來尋求進一步發(fā)展。
這兩家電商平臺合并對于行業(yè)會有什么影響嗎?
“拼多多”與“拼好貨”進行合并以后,這兩個品牌還會繼續(xù)保持獨立性,而App端、微信商城也將繼續(xù)獨立運營,但是雙方會互相打通后端數(shù)據(jù)。而且人力資源方面進行全面融合。此外,兩家就用戶流量、運營模式與營銷策劃上也會進行深度捆綁,各自的平臺會出現(xiàn)對方的商品,這樣可以本著互相提升的方向來發(fā)展。
或許有人會認為,“拼多多”與“拼好貨”在合并后在生鮮類市場中,甚至具備與京東或者天貓所抗衡的水平,但是從實際情況上來看,可能還是會一定的差距。首先畢竟天貓與京東最近在線上商超市場中的大戰(zhàn),各自都已經(jīng)進行了充足的準備,不管是天貓的“雙二十億”戰(zhàn)略,還是京東1號店的十億布局,都不是“拼多多”與“拼好貨”兩家能夠直接抗衡的。
況且,對于移動社交電商平臺來說,移動社交軟件也只屬于電商平臺其中一個流量來源,并不能覆蓋其全部市場。而在社交領域,京東與天貓同樣具備著強大優(yōu)勢,京東與騰訊的深度合作,使得京東在用戶流量上更勝一籌;而阿里對于支付寶社交功能的開發(fā),也使得天貓平臺在社交領域得到了一定發(fā)展,再加上直播、VR等互聯(lián)網(wǎng)科技元素的融合,大家差距就變得更加明顯。所以“拼多多”與“拼好貨”在合并后仍然還是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移動社交類電商平臺或許在未來將會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從電商整體的市場角度來看,移動社交電商的處境依然會比較尷尬,電商行業(yè)本身重視的是投入,即使移動社交電商的發(fā)展得到井噴式增長,它的本質依然還是電商,而不是社交。那么對于這類平臺型的社交電商就不能太過高估通過社交流量來獲得的用戶轉化率與消費方式。畢竟沖動型消費只是社交帶來的福利,而在實際的購物過程中,大部分的消費者還是會通過多家比對后,進行最后的選擇。所以“拼多多”與“拼好貨”們的模式,也會制約著它們進一步的發(fā)展,除非這個模式被打破或者終結,不然只能靠尋找到一種更好的模式來進行替代。
本文章發(fā)表得到第一觀點()授權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