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由本人根據(jù)酈波老師講座整理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和我一起走這段有關(guān)詩詞的美的歷程,一起聊一聊那些一生不可錯過的唯美詩詞!
今天我們要來聊一聊一首標(biāo)志著蘇軾蛻變成蘇東坡的千古名作《定風(fēng)波》。詞云:“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fēng)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帲瑲w去,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
這首詞有題記,蘇軾交代說:“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這是說,蘇軾和友人一起在沙湖道中,突然“風(fēng)中有朵雨做的云”,猝不及防,又沒帶雨具,別人都狼狽躲雨,唯東坡居士吟嘯徐行。所以他自己說,不必去理會那穿林打葉的雨聲,不妨一邊吟詠著、長嘯著、一邊悠然地前行。竹杖和芒鞋輕捷便利更勝過馬兒,怕什么呢?一身蓑衣足夠在風(fēng)雨中過上他一生了。料峭的春風(fēng)啊,把我的酒意吹醒,寒意雖然初上,山頭初晴的斜陽卻殷勤相迎?;仡^望一眼走過來的風(fēng)雨蕭瑟(擬聲詞,形容風(fēng)吹樹葉的聲音。)路啊,信步歸去,于我而言,無畏風(fēng)雨,無畏天晴。這是怎樣的境界呢?這是東坡居士的境界,而此前的東坡并不是東坡,只是蘇軾,此后的蘇軾才是名揚(yáng)千古的東坡居士。這首詞作于元豐五年的三月七日,地點是黃州東南三十里的沙湖道中。黃州,不錯,“試問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秉S州就是從蘇軾到東坡的蛻變之所。 說起蘇軾來,歷史上有很多我們耳熟能詳?shù)脑u價,樂觀、曠達(dá)、圓融、超脫,可這些品性的源頭又在哪呢?我以為只是四個字,叫“赤子之心”,或者說“純粹”。每個人來到人世間,本來都是天使,都有一顆赤子之心,可是在成長的過程中,欲望、情緒、習(xí)性以及生活中各種各樣的誘惑,都使我們漸漸丟失了原本的純粹,當(dāng)然這也是成長所不得不付出的代價。但當(dāng)世人大多都在紅塵中迷失了本我的時候,還有極少數(shù)的人,他們還能保有最初的真實與純粹,我們便稱那樣的人是有赤子之心的,李后主、蘇東坡、王陽明、納蘭容若,莫不如此。李煜與納蘭是一類,因亡國喪妻之痛,把一顆赤子之心引向自身的傷感與癡情,故尤能真切感人;而蘇軾與王陽明是一類,因人生的大坎坷,把一顆赤子心引向超越,最終升華出更卓絕的自我,從而光照文明的千秋。你看明代心學(xué)大師王陽明身陷詔獄,大難不死,之后被放逐窮荒,在邊遠(yuǎn)的貴州龍場悟道,終于成就五百年來第一完人;而蘇軾同樣因為“烏臺詩案”身陷囹圄,大難不死,之后被遠(yuǎn)逐黃州。在僻遠(yuǎn)之地痛定思痛,終于成就了千古一人的東坡居士。苦難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由東坡居士,由陽明先生而觀之,誠然如是啊!當(dāng)然苦難只是契機(jī),能否最后掙脫、超越、升華,那還要看每一個人的天賦、素養(yǎng)、心性和積累。?
蘇軾初到黃州的時候,心中同樣也只有沉郁悲涼。元豐三年的二月,蘇軾因為“烏臺詩案”,這也是北宋最大的“文字獄”,他雖然免于一死,卻最后以罪官的身份,拖家?guī)Э趤淼劫H謫之地黃州。因為他是罪官的身份,當(dāng)?shù)卣⒉唤o他提供住所啊、食宿啊。蘇軾無奈,只能帶著全家寄居在黃州東南的定惠院中(定惠院,北宋古剎名,今址在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qū)青磚湖社區(qū)內(nèi),緊靠黃州古宋城東城遺址旁。公元1080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謫黃州后的最初居所就在這里,寫下了《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等名篇。)。所以某一個夜晚,他寫下來著名的《卜算子》,“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孤獨、寂寞、寒冷,除了這些,還有什么呢??
久居寺院終究不是辦法,到了五月的時候,蘇軾無奈,全家搬往江邊被廢棄的官府驛所——臨皋亭。轉(zhuǎn)眼到了中秋,如此境地,又如何能再寫出“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水調(diào)歌頭》??!所以來到黃州第一年的中秋,無限窘迫的蘇軾提筆寫下了“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當(dāng)然也有版本寫作“心涼”。不論是秋涼還是心涼,大夢一場的世事,這時候帶給蘇軾的終究只剩下陣陣的涼意。不光是精神的苦悶,物質(zhì)生活的艱苦蘇軾此生也是從未遇到過的。因為他是罪官,黃州本質(zhì)上是他的羈押之地,所以蘇軾并無俸祿,也就斷了經(jīng)濟(jì)來源。加上蘇軾生性好客,不善經(jīng)營,以前雖有俸祿,但錢財隨手則來,隨手則去,所以也沒多少積蓄。蘇軾這時候不得已與妻子商量,每日全家用度不得超過150文,并且把錢、錢串掛在房梁之上,謹(jǐn)慎支取,可見當(dāng)時窘迫到什么地步。蘇軾后來有詩說,說黃州的豬肉又好吃又便宜,但開始的時候,連價格極賤的豬肉也不能買得起。那時候,他的長子蘇邁(王弗所生)年齡已經(jīng)很大了,次子蘇迨和幼子蘇過(蘇迨、蘇過是王閏之所生)年齡還小。每日吃飯的時候,乳母就在房梁下掛一塊腌肉,蘇迨和蘇過只能看肉下飯。蘇過最小,經(jīng)常喊:“哥哥多看了一眼?!比槟副忝χ矒崴骸芭?,他多看了,齁死他?!?
眼見著蘇軾的窘迫,連當(dāng)?shù)厝艘部床幌氯?,黃州有一位頗有名望的、叫馬正卿的讀書人(《東坡八首》并序,“余至黃州二年,日以困匱,故人馬正卿哀余乏食,為于郡中請故營地數(shù)十畝,使得躬耕其中。地既久荒為茨棘瓦礫之場,而歲又大旱,墾辟之勞,筋力殆盡。釋耒而嘆,乃作是詩,自愍其勤,庶幾來歲之入以忘其勞焉?!保?/span>,就向官府申請下城東一片撂荒(土地不繼續(xù)耕種,任其荒蕪)的舊營地,交給蘇軾開墾。蘇軾大喜過望,放下士大夫的矜持,帶領(lǐng)全家整飭荒地,躬耕隴畝,竟然覺得其樂無窮。他想起唐代白居易當(dāng)時被貶忠州(忠州是重慶忠縣的舊稱。)的時候,也特別喜歡忠州城外的東坡,而如今自己便躬耕于黃州東坡之上,所以一時頓悟,遂自號東坡。由此一念起,人生境界咫尺千里呀!
蘇軾在東坡之上不僅干農(nóng)活、耕作,在第一場初雪來臨的時候,他還在朋友們的幫助下,帶領(lǐng)家人蓋起了五間房子。因為瑞雪初臨,蘇軾遂手書“東坡雪堂”。從此東坡居士和“東坡雪堂”就成為黃州最厚重的文化奠基。正是在東坡的隴畝之中、耕作之中、在“東坡雪堂”里,東坡居士的誕生標(biāo)志著蘇軾的人生蛻變。他先是反思人生,不只是牢獄之災(zāi)啊,而是此前全部人生歲月的格局、視野、喜好與得失。他在靈魂的深處直面過往的自我,覺往日之非,也找到對理想、信仰的堅持。就在這種反思和尋找之中,曾經(jīng)的蘇軾,現(xiàn)在的東坡居士,放下了那些自以為是的浮華,找回自己的本心,和自己、和世界達(dá)成了真正的和解。
所以你看,他以最俗的“東坡”二字為號。我們現(xiàn)在叫習(xí)慣了,覺得很雅,但在當(dāng)時“東坡”二字,你想想,和南坡、北坡、西坡,有什么區(qū)別呢?這是非常俗的號。他不憚市鄰的譏笑,扛起鋤頭來就像個農(nóng)夫。所以,他經(jīng)常與野老村夫為友,活得就像一個黃州的土著,融入百姓的生活。放得下,才拿得起。從黃州偏僻的塵土里站立起來的東坡居士慢慢地開始成為一個大寫的奇跡。標(biāo)志著這種改變的升華,就是元豐五年的三月,蘇軾和朋友到黃州東南三十里的沙湖去買田,途中突然遇雨,東坡居士“吟嘯徐行”,“煙雨平生”。人到中年,回看向來的蕭瑟,已然“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這是一種怎么樣的人生境界呀!?有了這種人生境界的東坡居士,在這一年的秋冬,和朋友兩次去游黃州赤壁,寫下了光照千秋的前、后《赤壁賦》,和那首名作《念奴嬌·赤壁懷古》。而這三篇作品,代表了蘇東坡在哲學(xué)和文學(xué)上所達(dá)到的嶄新的高度。
當(dāng)黃州成全了蘇軾的時候,蘇軾也成全了黃州,黃州赤壁雖然不是赤壁之戰(zhàn)的舊址,卻因此名滿天下,成為人文勝跡。所以,所有的人生坎坷與磨難,其實都是為了讓你能像東坡居士那樣,找到這樣的契機(jī),找到這樣完美的人生姿態(tài),“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span>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