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患者除了耳鳴的癥狀外,身體可能還伴有經常上火,動不動就口腔潰瘍,但是腰腹又是冰涼的,腰膝酸軟,存在這樣看來似乎很矛盾的癥狀。其實有經驗的中醫(yī)一看就知道,這是陰陽兩虛,上熱下寒。
出現(xiàn)上熱下寒,陰陽兩虛,原因是陰不足就會虛火上炎,出現(xiàn)口干口渴,容易心煩氣躁,失眠,膽寒,怕熱,還容易餓。而陽不足就會不想喝水吃飯,怕冷,下焦出現(xiàn)各種冷,下焦陽氣不足,陽氣全部跑到上面去,上面就會上火,出現(xiàn)上熱下寒。
針對陰陽兩虛,上熱下寒的情況,這里有一個非常好的方子,就是金朝名醫(yī)劉河間創(chuàng)立的地黃飲子:熟地,巴戟天,肉蓯蓉,炮附子,肉桂,山茱萸,石斛,麥冬,五味子,白茯苓,石菖蒲,遠志。
方子中用的熟地黃可以補腎精,腎精化陰陽,可以解決陽虛和下焦虛寒的問題。
巴戟天、肉蓯蓉、炮附子、肉桂用來補腎陽,可以把下焦的寒邪排出體外。巴戟天能強筋壯骨,大補腎陽。肉蓯蓉補腎陽,且補而不燥。附子能補陽氣,走而不守,通行十二條經絡,把所到之處的寒邪一掃而光,解決身體的下寒,讓手腳和腰腹溫暖。肉桂補腎陽,引火歸元,可以把上面的火拽下來藏在腎里,很好解決上熱下寒的問題,如此一來就解決了腎陽虛。
再來解決陰虛。方子中用了石斛、麥冬、山萸肉來滋補腎陰。石斛解決腎陰虛。麥冬可以滋養(yǎng)心血,補肺陰。肺屬金,腎屬水,金可以生水,肺為水之上源,肺陰足了,腎陰就足了。山萸肉有大補肝陰的功效。因為腎陰不足,勢必會導致肝陰不足。
這樣就陰陽同補了,最后用五味子來收斂,把精華收住。補腎陽補腎陰,多少有些滋膩,這時候需要茯苓化解滯膩。然后用遠志來交通心腎,讓心火下來,讓腎水上行,心腎相交,也就不會上熱下寒了。同時還可以助眠,睡眠好了,陰虛陽虛都會得到改善。石菖蒲是芳香化濕的,與茯苓一起化解滋補的滋膩,同時通九竅,耳聰目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