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一起了解一個非常重要的技能——傾聽。
美國曾經(jīng)做過一個社會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領導者最受歡迎的能力,就是一個好的傾聽者。而最讓人感覺不舒服的領導者,就是那種完全不愿意聽別人說話的人。
劉邦在打下漢朝江山之后,在和張良等人閑聊的時候說過,他這輩子最怕的一個人就是項羽。他和項羽打了半輩子仗,除了四面楚歌那次以外,幾乎就沒有贏過??墒怯幸粋€非常有意思的現(xiàn)象就是,項羽越是贏,地盤就越是??;而他劉邦越是輸,地盤反而越大。
這是一件很詭異的事情。而如果你對楚漢爭霸這段歷史比較熟悉的話,你會發(fā)現(xiàn),劉邦幾乎處處都比不上項羽。項羽勇武善戰(zhàn),劉邦武力值不是負數(shù)就不錯了;項羽重情重義,四面楚歌烏江岸也沒有舍棄心愛的虞姬,劉邦危難時刻不止一次的將老婆孩子往車下面趕;項羽名門出身,從小就收到過良好的教育,而劉邦就特么的是一個混子,人品二字對于他來說就是狗屁。
這么一番對比下來,相信我們都能理解為什么司馬遷會那么崇拜項羽,并且給根本沒當上君王的他立傳為《項羽本紀》??墒?,兩個天差地別的人,為什么最后的結局卻完全反轉,反倒是看上去一無是處的劉邦的了天下呢?
劉邦自己總結過,他說“我文不如張良,武不如韓信。”私以為,他還是有點吹牛的,跟這倆人比,他差得遠了去了。可劉邦有一個最大的優(yōu)點:“吾善聽之?!本褪钦f,劉邦認為自己唯一的優(yōu)勢就是善于傾聽并接納他人的意見。
關于這一點,史書上是有所佐證的。劉邦稱帝之后,國土尚未完全安定。當時韓信統(tǒng)領數(shù)十萬大軍攻打齊國,三年未果。一日,劉邦正在早朝,忽然接到韓信派人送來的前線傳書。大意就是:齊國的人都很傲慢,不服管教負隅頑抗。他們看不起我這個平頭百姓帶領的軍隊,請皇上暫時賜我一個假的“封王”稱號,以便出師有名。等勝利回朝的時候,我再親自辭去封號。
對于劉邦這樣的老江湖來說,這就是赤裸裸的威脅!要知道,劉邦稱帝之后曾經(jīng)立下規(guī)矩,非劉姓不封王。韓信此舉,就是在擁兵自重在跟他討價還價!這還了得?!于是劉邦當時在朝堂上拍案而起,大罵道:“這個混蛋!”
此時,張良就坐在劉邦下手側。他擔心劉邦會做出過激的行為,于是情急之下伸腳在桌子下面踢了劉邦一腳。
想象一下,換成你,你會是什么反應?我猜,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是:“你踢我干嘛?”
此時,劉邦“善聽之”的優(yōu)勢就顯現(xiàn)出來了。被踢了一腳之后,臉不紅心不跳的說到:“這個混蛋!封什么假的,要封就封真王!敕令,封韓信為三齊王!”
于是,歷史上著名的“三齊賢王”韓信,就此誕生??蓜钸@個厚黑學的祖宗怎么可能就這么饒了他?于是,韓信得勝歸來之后,就有了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典故。韓信聰明一世,最終卻也落得個未央宮身首異處的結局。
通過這個例子,我們知道,劉邦確實是一個善于傾聽的領導。反觀項羽呢?連最崇拜他的司馬遷都評價他為“剛愎自用”,“婦人之仁”。楚霸王項羽一生英雄,唯獨這一點要了他的命。如果他能夠但凡聽進去一點別人的意見,也不至于鴻門宴上就這么放走了劉邦!“僅有亞夫范增一人尚不能聽”或許就是他功敗垂成的主要原因吧!
通過對于楚漢爭霸這段歷史的回顧,我們知道了傾聽的重要性,那么為什么說傾聽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技能呢?我自己簡單的總結了一下,傾聽有如下幾點好處:
1.迅速建立信任,拉近彼此之間的關系
2.真正了解彼此內心的想法,建立心靈連接
3.領導力的堅實基礎
既然傾聽這么重要,那我們應該怎么做才能成為一個好的傾聽者?我們將在明天的分享中一起討論,明天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