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技術力量推動教育創(chuàng)新】
2010 年12 月7 日,OECD發(fā)布了PISA 2009 結果,在65 個參與國家和地區(qū)中,首次參加該測評的中國上海,在閱讀、數(shù)學和科學三個領域都位列第一,之后在2012年的測試結果中上海依然勇奪三冠,這一結果引起了國內外強烈的反響——這到底是中國應試教育的勝利,還是素質教育改革的成果?
對于學生能力的評估一直是教學過程中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通過PISA 2009的結果可以看到國外進行這一項測評工作的高度精細化。我們國內的很多測試往往是考完就算了,或者考完以后只對所獲得的數(shù)據進行一個淺層次的分析和運用。
因此綜合國內外學生能力評估的現(xiàn)狀,我們意識到了PISA測試對學生素養(yǎng)的評估和教育教學改進的重要性,我們認為,有必要讓更多的教師和教育工作者了解這一測試并認識到數(shù)據挖掘在教育教學的影響作用。
(友情提醒:視頻請在wifi 情況下點擊收看)
PISA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中文名稱為學生能力國際測評。這是由OECD Organization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即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統(tǒng)籌的關于學生能力的國際評估計劃。
PISA項目的測試對象為處于義務教育末期的15歲學生(初三/高一),主要對其閱讀、數(shù)學、和科學能力方面進行評價研究。它不是基于學校課程的學業(yè)成績評價,比如在閱讀測評中,就有三分之一涉及圖表、表格、清單等學生不常接觸的內容,也就是說PISA是對學習素養(yǎng)的評價,考察義務教育末期的學生能否應用學到的知識和技能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是否掌握終身學習和問題解決的能力。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