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被“詛咒”的唐詩,這首詩有啥特殊意義
被寫入日本教科書,這首詩有啥特殊意義?
都說大唐文化的精髓在日本,日本的文化中處處都有大唐的影子,唐代詩人張繼寫的《楓橋夜泊》這首詩,就成為了日本婦孺皆知的國詩,甚至被寫入日本教科書,為什么日本獨愛《楓橋夜泊》這首詩呢?這首詩有什么特殊意義?
《楓橋夜泊》
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張繼《楓橋夜泊》名世后,據(jù)說唐武宗御制了詩碑,立于寒山寺內。后來北宋的王珪重刻,明代文徵明又刻,清人俞樾再刻,而這三位,都在刻碑后不久即撒手人寰。
更離奇的是,民國有一位元老張繼先生,與唐代寫詩的張繼同名,當時受吳湖帆之邀,重新寫刻《楓橋夜泊》詩碑。不過第二天,張繼先生就離世了。于是,人們傳言,詩碑被唐武宗下了詛咒。
抗戰(zhàn)時期,對寒山寺極其崇敬的日本人,到了蘇州之后又怎么可能放過他們心儀已久的寒山寺呢?到了寒山寺的日軍,曾經想過盜掠走寒山寺的余樾手書的楓橋夜泊詩碑。松井石根欲將詩碑運回日本,后來的當時大漢奸袁鴻怕被時人戳脊梁骨,找人制作仿品,不料那人隨后也暴尸街頭,最后,詩碑終于保住。
日本人為何沉迷《楓橋夜泊》?這首詩中有一股淡淡的憂傷,日本人孤懸大洋,四周除了他們就沒有別人,要與別人相見,則需要冒險跨過大洋,因此日本人天生有一種孤獨感。這首《楓橋夜泊》的孤寂,蕭條之美非常契合日本人“菊花與刀”的性格,他們面對死亡,荒涼,寂寞的那種熱愛,能在這首平靜、孤獨的詩中得到紓解,這是種民族根性。
日本寒山寺
寒山寺創(chuàng)建者寒山僧,有一位好友叫拾得,后來拾得和尚漂洋過海去了日本,在日本弘法傳道,這首詩得以傳揚開來。在拾得一路傳教的過程中,他的好朋友寒山也常常的出現(xiàn)在他口中書里,把寒山描繪成一個無所不通的大能形象,創(chuàng)建的寒山寺也在日本佛教信徒中心中有了無比崇高的位置。
后來日本的大阪和靜岡等地都建立了寒山拾得寺,而記述了寒山寺的《楓橋夜泊》,也進入了日本的教科書中,更迅速以此形成了廣泛的影響力,在日本家喻戶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