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器物圖解·搗臼
詹玉池
搗臼,舂米的器具。由一整塊石頭鑿刻而成?! ?br>搗臼曾經(jīng)在民間生活中較為重要,成為生產(chǎn)生活中的必須用品。有大小之分,但作用相同。
*
小的搗臼,我們喚作“臼仔”。搗“豆仁麩”(花生粉)、米粉、蒜泥等,如份量不大,皆可以用它來完成。只要把花生、蒜頭放進(jìn)石臼里面,然后用石搗杵有節(jié)奏地舂搗便可?! ?br>
中型搗臼。不作為搗臼時,便成為了一個個豬槽,作為裝豬食用。
大的搗臼,由一塊大石鑿刻而成。其臼槽如大鍋。做糯米團(tuán)時,可以用來搗糍粑;做紙時,可以用來搗爛竹子、各種木質(zhì)纖維等;收獲谷子時,可以用來舂米;……而這時候,小小的搗杵已經(jīng)換成大大的石搗錘了。這種搗錘,由堅硬的木槌和球面狀的搗子頭組成。有點重。人踩在凳子上,一上一下地?fù)v鼓著,甚是辛苦。于是,便有所改進(jìn)。換作用腳踩的。
這是利用稈桿原理,像是踩蹺蹺板,這一頭,幾個人把長木一踩,那一端的搗子頭就翹了起來;腳一提,搗子頭就因自身重力砸了下去。如此往復(fù),一上一下不停地?fù)v,便把東西給搗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