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yī)大師路志正臨證經驗 |
運脾化濕、清膽和胃治癲癇 |
□ 劉建 河北省滄州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 |
劉某,男,22歲。就診時間:2011年12月8日,時令:小雪。
主述:癲癇反復發(fā)作近2年。患者每次癲癇發(fā)作前口苦,發(fā)作時牙關緊閉, 抽搐、口吐白沫,2~3天內連續(xù)發(fā)作8~9次。晨起痰黏難出,神乏無力,納少,多夢;近日口中有異味,大便不成形,偏黏膩。每次發(fā)作后較發(fā)作前大便干,排便困難,伴口中異味加重,小便偏黃。望其形體肥胖, 顏面頭發(fā)油脂分泌多,面微紅,唇淡紅,兩目異常,舌體胖、質淡暗紅,苔黃微膩;察其脈沉弦滑數,尺弱。此為痰熱內擾,蒙蔽清竅。治當清熱化痰,開竅醒神。
方藥:太子參12克,南沙參15克,黃精12克,黃連10克,生山藥15克,生石膏30克(先煎),知母12克,枇杷葉15克,郁金12克,石菖蒲12克,僵蠶12克,白芍15克,婆羅子10克,粳米1撮,甘草4克,竹瀝汁30毫升(分兩次兌入)。7劑,水煎服,日1劑。
另服止痙散,1日3次,1次4粒,白水下,連服1月。
二診:患者服上方7劑后, 自述癥狀好轉。出現大的發(fā)作1次(凌晨4點左右),小發(fā)作9次,發(fā)作癥狀均減輕,時間縮短。每次發(fā)作前仍晨起口苦,能咳出灰色黏凍樣黏痰(以前很難咳出);大便較前成形,色黑,日行1~2次。顏面頭發(fā)油脂分泌減少,神可、睡眠轉佳,納少。望其形體肥胖,面微紅,唇淡紅,神清語利,兩目異常,舌體胖、質淡暗紅、苔白微膩,脈沉弦小滑數,尺弱。
此時患者胃熱已除,痰濕仍存。故上方去南沙參、生石膏、知母、粳米加西洋參10克(先煎),姜半夏12克,黛蛤散10克(包),炒白術12克,茯苓30克,生山藥改炒山藥15克,甘草8克,生姜2片為引。 7劑,水煎服,日1劑。
三診:(2012年6月22日)患者因故不規(guī)則治療半年,病情有所好轉。癲癇大發(fā)作1月1次,牙關緊閉,口吐白沫現象較前減輕;大發(fā)作時患者有意識,一般于凌晨4點左右,且與勞累、精神情緒有關,持續(xù)2~3分鐘自行緩解。小發(fā)作約10天1次,小發(fā)作一般為半身、面頰(僅右側肢體),抽搐程度較先減輕,且發(fā)作初期患者有緩沖時間,可調整姿勢以避免危險發(fā)生。述自服上方后精神情緒好轉,胃納好,但多夢;近日晨起乏力, 陰雨天時感胸悶、情緒低落,大便偏黏;發(fā)作后大便干,排便困難,伴口中異味較重,小便偏黃。望其舌體胖、質暗、苔薄,察其脈沉弦小滑數 、尺弱。
經過半年多,患者病情小有進步。擬菖蒲郁金湯合半夏白術天麻湯化裁,旨在燥濕化痰,平肝息風,醒神開竅。
方藥:鉤藤18克(后下),半夏曲12克,金蟬花12克,僵蠶12克,天麻12 克,太子參12克,黃精12克,炒蒼術12克,炒白術10克,天竺黃8克,茯苓20克,炒棗仁20克(打),竹茹12克,炒枳實15克,火麻仁15克,甘草6克,石菖蒲12克,郁金10克,竹瀝30毫升(分2次沖服),生姜1片為引。14劑,水煎服,日1劑。
四診:患者服上方14劑后,發(fā)作癥狀均減輕,時間縮短,每次發(fā)作前仍晨起口苦;望其舌體胖、質淡暗紅、苔白微膩,診其脈沉弦小滑數,尺弱。上方略事加減再進14劑。
方藥:鉤藤18克(后下),半夏曲12克,金蟬花12克,僵蠶12克,膽南星8克,天麻12克,太子參10克,炒蒼術15克,炒白術12克,天竺黃8克,茯苓30克,炒棗仁20克(打),竹茹12克,炒枳實15克,甘草6克,石菖蒲12克,郁金10克,厚樸花12克,黃連8克,竹瀝水30毫升(分兩次服),生姜1片為引。 14劑,水煎服,日1劑。
五診:患者服用上方43劑,近40天發(fā)作3次,癥狀明顯減輕,意識模糊數秒,不吐痰涎,可聽聞外界聲音,其發(fā)作多與天氣有關??诳唷⒖诔魷p輕, 寐安、納可,二便調;望其體格壯碩,面黃白,舌體胖大、邊有齒痕、質暗紅、苔薄白。診其脈細弦滑小數。
方藥:鉤藤18克(后下),半夏曲12克,金蟬花12克,僵蠶12克,膽南星8克,天麻12克,西洋參18克(先煎),炒蒼術15克,炒白術12克,天竺黃8克,茯苓30克,炒棗仁30克(打), 百部12克,竹茹12克,炒枳實15克,甘草6克,石菖蒲12克,丹參12克,郁金10克,厚樸花12克,黃連8克,竹瀝水30毫升(分2次服),炙甘草6克,桃仁9克,杏仁9克,生姜2片為引。水煎服,日1劑。
另服粉劑:全蝎12克,郁金12克,白礬7克,蜈蚣8克(去頭足),天麻12克,僵蠶10克,膽南星8克,金蟬花12克,甘草4克。共為細末,1日3次,溫開水下。
六診:患者服上藥28劑,并配合針灸治療1月,其間大發(fā)作1次,大發(fā)作時間減短,癥狀減輕(大發(fā)作之后著急,生氣),述接觸電腦易誘發(fā)。發(fā)作后肌肉酸痛,無疲勞??谕掳啄?yōu)槊诇珮犹樘???淘\:納馨,無反酸,無口干、口苦、口黏,二便調,夢多;近日感冒,咽痛,無發(fā)熱,望其面色紅潤,舌體胖大、質淡紅、苔薄白、邊有齒痕,診其左細滑、右弦滑。
因患者近日感冒,上方加牛蒡子、桔梗、枇杷葉解表潤肺利咽之品,再進7劑。
七診:服上方及配合針灸治療,其間癲癇未發(fā),刻診:咳痰黏、膠狀色青黃,納馨,眠安,感覺晨起時口苦、口黏,二便調。望其面色稍紅,舌體胖大、邊有齒痕、質暗紅、苔薄白,診其脈右沉滑、左脈沉細滑。治當宣肅肺痰,溫膽寧神。
方藥:太子參12克,石菖蒲12克,郁金10克,炒蒺藜12克,天麻12克,菊花12克,僵蠶12克,膽南星8克,竹茹12克,姜半夏12克,茯苓30克,炒杏仁9克,炒薏苡仁30克,海浮石10克(先煎),炒棗仁30克(打),炒枳殼15克,生龍牡各30克(先煎),遠志10克,生姜2片,大棗3枚為引。14劑,水煎服,日1劑。
后隨診,患者守此方服藥半年余,其間癲癇未發(fā)。
按:癇證是一種發(fā)作性神志異常的疾病,又名“癲癇”或“羊角風”。其特征為發(fā)作性精神恍惚,甚則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兩目上視,四肢抽搐,或口中如豬羊叫,易時蘇醒。多有驟受驚恐,先天稟賦不足、跌仆撞擊等因素,導致風痰閉阻,痰火內盛、心腎虧虛、氣血瘀滯,引發(fā)癲癇。而痰熱內擾、蒙蔽清竅,運化失常、痰濁內郁,是其主要病機。路志正治療此證,始終以運脾化濕以杜生痰之源,清膽和胃以達寧心安神;期冀脾胃運、納化常、痰熱清、膽胃和、心神寧則癲癇不作。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