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食京華兩鬢絲,江湖落魄亦堪悲。
談兵憂國人何在,小杜墳連老杜祠。
(作者:清·徐坊)
作者簡介:
徐坊(1864—1916),字士言,號梧生,一號蒿庵,臨清(今山東臨清)人。光緒二十七年(1901)官國子丞,后為宣統(tǒng)皇帝之師。有《徐忠勤公遺詩》。
點(diǎn)評:
這首詩題為《樊川春望》,即景抒情,實(shí)為懷古傷今之作。首句即言“旅食京華兩鬢絲”,化用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騎驢三十載,旅食京華春”和杜牧《書懷》“滿眼青山未得過,鏡中無那鬢絲何”二句詩意。“兩鬢絲”則分指杜甫、杜牧二人,狀其生平抑郁愁悴之態(tài)。第二句寫老杜、小杜二人之漂泊落魄、放蕩不羈?!缎绿茣繁緜餮远鸥Α皶绶挪蛔詸z”,而杜牧亦有“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xì)掌中輕。十年一覺揚(yáng)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等詩句傳世。詩人用“亦堪悲”三字表達(dá)了對二者懷才不遇故狂歌痛飲、借酒澆愁的同情與理解?!罢劚鴳n國”四字概括出老杜、小杜二人憂心社稷、好談兵事的形象,據(jù)《新唐書》杜甫本傳言其“為歌詩,傷時橈弱,情不忘君,人憐其忠云”和杜牧本傳言其“敢論列大事,指陳病利尤切至”等可知,二人皆忠君憂國之輩,一生襟懷卻不得抒展,尤可哀也?!叭撕卧凇眲t從懷想議論回到眼前之景,小杜墳與老杜祠皆在樊川杜曲少陵原上,如今蔓草生煙,又怎能不令人傷悼悲懷。思及作者身為晚清遺老,自宣統(tǒng)退位后,“憂傷憔悴,未嘗一日忘國事也”(柯劭忞《徐忠勤公墓志銘》),故其戚戚之感則別有寄托?,F(xiàn)在看來,這種思想意識顯然是與歷史潮流相悖的,但從徐坊當(dāng)時的身份處境及其所受的傳統(tǒng)儒家教育來說,又是可以理解的。
(摘自《長安吟詠》,中華書局,2016年版)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