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 礪 前 行
----兼談我的隸書楹聯(lián)創(chuàng)作
文 l 郭名高
雨又下起來了,不緊不慢,落在頭上、臉上,猶如春風拂面,讓人覺得舒坦。站在走廊盡頭,眺望遠處的終南山,林木、屋舍都罩了一層薄紗,就連橫亙東西的秦嶺山脈也隱沒于茫茫雨霧里。
雨中多思緒,回顧年后至今所過書法生活,一頁又一頁,猶如面前這些對聯(lián),徐徐展開。
?
還記得,年后第一副對聯(lián)寫的是秦觀的“嫩寒鎖夢因春冷,芳氣籠人是酒香。”那天是二月六日,我在日記中寫道:“臨帖時,心中煩亂,卻要勸勉自己,當存平常心,對孩子不必太過苛刻,要有靜待花開的耐心。種子撒進土里,發(fā)芽、成長、開花、結果,需要一個過程。但凡有個風吹草動,就怕她這個不行、那個不好,焦慮過甚,于人于己皆非善行?!睂懽忠彩侨绱耍ㄏ乱粋€小目標,靜下心來慢慢做著,總會有些變化和收獲。
這段時間,我將臨習的重點放在《衡方碑》上,沉迷于它的拙樸和沉雄。我先在字法上使力,再留心墨法與節(jié)奏,繼而關照提按,使線條趨于厚重和靈動。思緒理清了,訓練便有了針對性。但創(chuàng)作又非集聯(lián)那么簡單,需要有因勢賦形的能力,更需要與之相“隔”的勇氣和智慧。我將自己的熱情和精力付諸實踐,拆散了整合,整合后打破,如此反復,于臨帖時捕捉靈感,在創(chuàng)作中砥礪前行。
起初,我的字法直線偏多,端詳、琢磨久了,《衡方碑》的線形特征便滲透進來,墨色也由枯潤漸趨多元化。
字要寫活,提按尤為關鍵。筆鋒按下去容易沉實,提起則靈動。若不傷線條之寬度,又無損它的韌性,貴在按后能提,其關捩在于分寸。
我的隸書多用篆籀筆法,偶施側鋒或逆鋒,留意方圓、縱橫、正欹、大小、開闔之變,間以漲墨和塊面,墨色也由枯潤擴展到濃淡,同時兼顧金石味和書卷氣,使個人面目漸趨明朗。
?
錢紹武先生有一尊《阿炳坐像》,給我留下極深的印象。阿炳頂帽低眉,面目隱約,似薄紗遮蔽,惹得人想上前扯開來看個究竟。有人非之含渾,我則以為有妙趣,著文言其隱晦、含蓄,乃味道之淵藪。阿炳手執(zhí)二胡,并未見弦,其神態(tài)、動作卻讓我們感受到有形的東西。倘若寫實,則了無生趣。實筆生骨,虛處見韻。由此回顧昔日創(chuàng)作,再將個人得失梳理一遍,似有所悟。
我習慣用長鋒羊毫創(chuàng)作,線條挺勁、偏瘦,若作大字,則力有不逮?;诖?,我的隸書對聯(lián)用紙極窄,字吃得滿,顯得更有張力。
?
“為人樹起脊梁鐵,把卷撐開眼海銀?!边@樣的句子猶如一道光,給人向上的力量。也是它,與我向往的生活和審美實現(xiàn)了某種契合。提起筆,我便有了噴礴而出的激情。似乎沉雄、樸茂是為這樣的聯(lián)句而存在的。筆能按得下,又需提得起。線有曲直之異,筆有方圓之別,或晦明、光澀,或濃淡、枯潤,皆成陰陽。間以虛實、斷連,倒還有些看頭。
臨《衡方碑》日久,作品趨于拙樸、老辣。但持續(xù)時間越長,書寫的激情愈弱。于是,我重溫《西狹頌》,每天放大臨習百余字,甚覺痛快。
一日,有讀者在我的帖子下留言:“文中提到《西狹頌》,所書對聯(lián)為何不見《西狹頌》丁點痕跡?”此類責難已經(jīng)司空見慣,但我還是回復了幾句,我說:“初習書法講究入帖,得其法度以立基;稍進,可以集字模擬創(chuàng)作,旨在深入該帖;撫古漸多,則需要融合的能力,古人謂之'隔’。不能因為別人某天吃了一頓牛肉,就要從他的肌膚里摳出牛肉來!學習書法,如果胃功能衰竭,那是很要命的?!?/span>
地上的對聯(lián)終究是要收起來的。徘徊多時,我走到了窗前,扯開簾子,天突然就亮堂起來。雨停了,我也該出去做點事了。
2023年5月27日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