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看見蘇州
微信號:InsightSuchow
最近幾天,全國人民都很關(guān)注高考招生問題。
回望歷史,看見君發(fā)現(xiàn),清朝的江蘇學(xué)政不行,一點沒有“為全國做貢獻(xiàn)”的思想境界。
不肯做貢獻(xiàn),也就罷了。江蘇學(xué)政居然還縱容省內(nèi)讀書人,瘋狂霸占本應(yīng)屬于全國各地的狀元、榜眼、探花以及進(jìn)士的名額。
從順治三年(1646年)到光緒三十一年(1904年),清朝在250多年里,一共進(jìn)行科舉考試112科。——嗯,相當(dāng)于如今的高考吧!
清代狀元、榜眼、探花名單
▼
現(xiàn)在問題來了。由于江蘇學(xué)政“不作為”,江蘇省的讀書人,惡劣到什么程度?總共112個狀元——
江蘇人搶走49個狀元!
比例竟然高達(dá)43.75%!
清代江蘇狀元名單如下
▼
1647年:呂 宮,常州府武進(jìn)縣人
1652年:鄒忠倚,常州府無錫縣人
1658年:孫承恩,蘇州府常熟縣人
1659年:徐元文,蘇州府昆山縣人
1661年:馬世俊,鎮(zhèn)江府溧陽縣人
1667年:繆 彤,蘇州府吳縣人
1673年:韓 菼,蘇州府長洲縣人
1676年:彭定求,蘇州府長洲縣人
1679年:歸允肅,蘇州府常熟縣人
1685年:陸肯堂,蘇州府長洲縣人
1691年:戴有祺,江蘇金山衛(wèi)人(今屬上海市)
1694年:胡任與,江寧府上元縣人
1697年:李 蟠,徐州府人
1700年:汪 繹,蘇州府常熟縣人
1703年:王式丹,揚州府寶應(yīng)縣人
1706年:王云錦,常州府無錫縣人
1709年:趙熊詔,常州府武進(jìn)縣人
1712年:王世琛,蘇州府長洲縣人
1713年:王敬銘,太倉州嘉定縣人
1715年:徐陶璋,蘇州府長洲縣人
1718年:汪應(yīng)銓,蘇州府常熟縣人
1723年:于 振,鎮(zhèn)江府金壇縣人
1727年:彭啟豐,蘇州府長洲縣人
1733年:陳 倓,揚州府儀征縣人
1737年:于敏中,鎮(zhèn)江府金壇縣人
1745年:錢維城,常州府武進(jìn)縣人
1752年:秦大士,江寧府江寧縣人
1754年:莊培因,常州府陽湖縣人
1760年:畢 沅,太倉州鎮(zhèn)洋縣人
1763年:秦大成,太倉州嘉定縣人(今屬上海市)
1766年:張書勛,蘇州府吳縣人
1769年:陳初哲,蘇州府元和縣人
1781年:錢 棨,蘇州府長洲縣人
1789年:胡長齡,通州(今南通)人
1790年:石韞玉,蘇州府吳縣人
1793年:潘世恩,蘇州府吳縣人
1801年:顧 皋,常州府無錫縣人
1802年:吳廷琛,蘇州府吳縣人
1808年:吳信中,寄籍蘇州府吳縣(祖籍安徽休寧)
1832年:吳鐘駿,蘇州府吳縣人
1840年:李承霖,鎮(zhèn)江府丹徒縣人
1850年:陸增祥,太倉州人
1856年:翁同龢,蘇州府常熟縣人
1862年:徐 郙,太倉州嘉定縣人(今屬上海市)
1863年:翁曾源,蘇州府常熟縣人
1868年:洪 鈞,蘇州府吳縣人
1874年:陸潤庠,蘇州府元和縣人
1875年:張 謇,通州人
1880年:黃思永,寄籍江寧府江寧縣(祖籍安徽休寧)
太瘋狂了!
江蘇人的筆,比槍還厲害!
這是走自己的路,
讓別人無路可走阿!
清代的江蘇學(xué)政,以及江蘇省的讀書人,真的不講政治,真的不講道德!這樣拼搶,讓大清其他地區(qū)的讀書人怎么辦?太可怕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江蘇省的讀書人中,又以蘇州府的讀書人品德最為低下,居然搶了26個狀元!
占全國的比例高達(dá)23.2%!
占全省的比例高達(dá)53.1%!
蘇州狀元 洪鈞像
當(dāng)很多省的讀書人為一個榜眼、探花而苦苦努力時,蘇州府的讀書人,居然玩起“父子狀元”、“兄弟狀元”、“祖孫狀元”、“叔侄狀元”、“翁婿狀元”的把戲,令天下讀書人吐血不止。
蘇州府,也就相當(dāng)于如今的“蘇州地級市”。這已經(jīng)不是瘋狂,而是徹底的喪心病狂!
除了江蘇學(xué)政,還有浙江學(xué)政也不是東西,純屬一丘之貉!浙江人搶走20個狀元,比例也有17.9%。
要知道,整個清代的科舉考試,有些省份一個狀元都沒有,甚至連榜眼、探花也沒有一個。
江蘇、浙江兩省的學(xué)政衙門和讀書人,搶掉這么多名額,對得起全國人民嗎?這與和諧社會的要求相去實在太遠(yuǎn),做人、做事都要有良心。
但難以置信的是,清廷教育主管大臣居然對江蘇讀書人的“刷榜”行為不聞不問。沒有要求江蘇省、蘇州府提高思想修養(yǎng),讓出幾十個狀元指標(biāo)。
而且,始終堅持“全國統(tǒng)考”、“統(tǒng)一錄取”的制度,不及時調(diào)整為“分省錄取”的制度,嚴(yán)重傷害了大清一些教育薄弱省份的民心。
昏庸無能的清政府,就這么蠻干到底!
清代驕狂的江蘇讀書人,對這種“考試第一,友誼第二”的做法,還“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清人紐繡《觚賸續(xù)編》卷四記載
▼
清初有位叫汪琬的蘇州人,
有一天在朋友家里聚會,
來客競相炫耀各自家鄉(xiāng)的特產(chǎn)。
廣東人說有象牙犀角,
陜西人說有狐裘毛罽,
山東人說有檿絲海錯,
湖北人說有優(yōu)質(zhì)木材,
......
席間眾人“侈談備陳,以為歡笑”,
唯獨汪琬一言不發(fā),
有人催促說,蘇州自號天下名郡,
你是蘇州人,難道能不知道蘇州的特產(chǎn)嗎?
汪琬故意慢吞吞地說道,蘇州特產(chǎn)極少,
僅有兩樣?xùn)|西:一是梨園弟子,一是科舉狀元。
眾人一聽,“結(jié)舌而散”。
友誼的小船,就這樣說翻就翻了!
到了現(xiàn)代,蘇州人竟然還在一棟破舊老宅里建立什么“狀元博物館”。人家都是炫耀錢多、房子大,蘇州人真是太沒品了!
要說清代的江蘇學(xué)政為什么不行,看見君覺得,這與江蘇學(xué)政衙門呆的地方有關(guān)。
居然不放在江蘇省的兩個省會城市南京或蘇州,也不放在常州、揚州、鎮(zhèn)江等府城。而是放在江陰縣城!一點都不符合做大做強中心城市的要求!
江蘇學(xué)政衙署,號稱“江南官署之冠”,是昔日八府三州考秀才的地方。明萬歷四十二年(1614年)建立,至1904年科舉制度廢除,歷時292年。
江蘇學(xué)政一直呆在小地方,
難怪沒有為國分憂的思想。
學(xué)政的全稱是提督學(xué)政,又稱提學(xué)使,掌一省教育事務(wù),每省一人。世稱“學(xué)臺”,其品級從從九品到正二品大小不等。但是,由于朝廷對科考的重視,所以不論學(xué)政原來品級高低,地位與本省總督、巡撫平等。
清代的教育官員,太牛了!
備注:本文只是批判清代江蘇學(xué)政,讀者和有關(guān)部門請勿對號入座。謝謝!
(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