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60版這一代人的小時候,每一個小伙伴都愛玩游戲,都愛在一起玩游。很多時候,玩得入迷了,舍不得散伙,甚至忘記了吃飯。
踢毽子、跳行子、打紙板、滾鐵環(huán)、老鷹抓小雞......
(踢毽子)
(跳行子)
(打紙板)
(滾鐵環(huán))
(老鷹抓小雞)
現(xiàn)在想起來,那時候很窮,但很奢侈——這樣的游戲,需要一大塊閑地,一大堆孩子,一大把時間。還有,娃娃們想爭就爭,想哭就哭,想打就打。沒有人來干涉,沒有人來指點。
玩游戲就是玩自己,玩感覺。
后來,因為開發(fā),空余的場地沒有了;因為安全,扎堆的孩子沒有了;因為學習,時間都拿去寫作業(yè)補課了。這樣,野游戲自然就玩不起來了。
于是,游戲家們把游戲變成電子的了。抓一小塊手機,靠一小片沙發(fā),就可以打發(fā)無聊的孩子。
玩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孩子是感性的。
游戲的規(guī)則性、平等性、互動性、體驗性、娛樂性......都是人性。
人為什么愛玩游戲,是因為游戲的基本屬性,滿足了人性的需求。
今天的“學習”設(shè)計,恰恰抵擋了這種需求。
手機的本身是不好玩的,但搭載了游戲就好玩了。由此可見,孩子愛玩的是游戲,而不是手機。
如果可以回歸游戲,誰還會去玩手機呢?
——2021年10月14日于江西定南
(作者 詹大年 昆明丑小鴨中學校長 愛心與教育研究會會長)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