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曉潤
第五回 李頎解聽又解賞 王翰醉臥在沙場
在唐代詩人中,李頎的名聲和他的成就最不相稱。張若虛已經(jīng)正名,李頎卻似乎沒有機會翻身。這一切可能和他的名字有關(guān)?!绊牎弊殖私M詞“頎長”,好象再也派不上用場,把它單獨放在一個地方,即使是語文老師也看著陌生,不敢貿(mào)然相認。十幾年前有個很有氣質(zhì)的女演員名叫段岫,岫字出自陶淵明的“云無心以出岫”,很好的一個名字。可是這個岫字現(xiàn)在已經(jīng)非常生僻,離開了《歸去來兮辭》可以認出來的人不多。當段岫還在藝校讀書的時候,老師經(jīng)常念錯。久而久之,所有老師都不敢再向段岫提問,因為總是念錯名字老師也覺得丟人。段岫后來曇花一現(xiàn),她的名字不好認是重要原因??梢娙∶址浅jP(guān)鍵,現(xiàn)在很多家長給孩子取名喜歡用生僻的字,以為這樣與眾不同,很可能適得其反,間接造成孩子的平庸。
名如其人,李頎是第一個大量寫作長篇歌行并且留下不少名篇的人。唐代詩人一共有十幾首優(yōu)美的長詩傳世,李頎出品幾乎占了三分之一。
《唐才子傳》說李頎是東川或趙郡人。東川如果是指劍南東川,那李頎就是李白的同鄉(xiāng),說不定還和李白是宗親。李白比李頎小十一歲,晚十一年去世,兩人性格詩風也接近,王昌齡和高適是他們共同的好友,但似乎兩人并無太多交往,這說明他們很可能不是老鄉(xiāng)。所以李頎更有可能是趙郡人,那又成了蘇東坡的同鄉(xiāng),前面提到的蘇東坡祖先蘇味道就是趙郡人。
李頎和陳子昂一樣戴著金手鏈出生,小時候因為調(diào)皮搗蛋,被家里送到河南登封住過一段時間,在少林寺做過武僧。李頎的好友高適筆下“千場縱博家仍富,幾度報仇身不死”的邯鄲少年,很可能就是以李頎為原型。不過李頎報仇不死的主要原因不是他武藝高強,而是傷人后及時賠償。有一天他決定痛改前非,因為他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家徒四壁,只有一只小狗不離不棄。
李頎出身豪富的傳說應(yīng)該和實際相符。他是唐朝最好的音樂評論家,懂得欣賞一些很少見的西域音樂,一看就是從小打下的基礎(chǔ)。當時大多數(shù)平民百姓接受的音樂教育,除了笛子和二胡就是鳥叫。
家財蕩盡的李頎開始隱居潁陽讀書,經(jīng)過十年辛苦,在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考取進士。不久之后做了新鄉(xiāng)尉。
這天他和幾個朋友正在酒樓喝酒閑聊。席間大家聊起最近洛陽發(fā)生連環(huán)大案,十幾位王公貴族接連被盜。眾人都覺得這伙強盜膽大包天,狂妄到極點。
這時一個捕頭跑來報告,有人正在和本地的幾個黑道中人接觸,試圖脫手一些珠寶。
李頎酒興正濃,不以為意。
“你帶人盯著他們,把他們抓起來關(guān)進牢里,明天我再審問?!?/p>
那位捕頭提醒他:“大人,根據(jù)我們掌握的情況,他們想出手的東西很可能來自洛陽?!?/p>
“不可能吧,現(xiàn)在風聲這么緊?!?/p>
“我看過其中一件翡翠,極有可能來自大內(nèi)。”
李頎的幾個朋友也是江湖中人,頓時來了興趣。
“這些人膽大妄為,他們在東京洛陽敢連續(xù)犯案,到了新鄉(xiāng)頂風銷贓也不是不可能。他們認為我們這種小地方誰也奈何不了他們。”
李頎只好隨大流,喝完海碗里的酒起身工作。
“走,我們?nèi)タ纯?。?/p>
一行人上馬來到靠近新鄉(xiāng)北門的城隍廟。不料有個捕快不小心驚動了江洋大盜布置的暗哨,正在廟里交易的大盜得到同伙發(fā)出的信號,踢翻裝扮成買家的捕頭,飛身上了城隍廟屋頂。
李頎問捕頭:“你們有沒有通知守城門的駐軍?”
“沒有。”
“趕快派人上城樓。”
城隍廟的屋頂離北門城樓至少有兩丈之遙,而且飛檐上翹無法助跑。捕頭不相信有人能夠飛越這么遠的距離,所以一邊召集人手一邊搖頭。
當他帶領(lǐng)手下爬上城樓時,不可思議的一幕出現(xiàn)了。
三個強盜在光滑的琉璃瓦屋頂上倒立行走。他們看起來象是無頭僵尸,在月光下顯得特別詭異。
待捕頭反應(yīng)過來下令放箭時,他們已經(jīng)飛落北門城樓。
這些大盜事先在城樓上布滿鐵蒺藜。捕快和趕來助陣的駐軍紛紛中招。強盜們順著繩索從容出逃。
他們一口氣跑出三五里,這才在一個山崗上停下來休息。連同在城墻上接應(yīng)的人在內(nèi),他們一共有四個人。
其中一個比較年輕的強盜說:“大哥,今天這些笨蛋要是預(yù)先在城樓上埋伏弓箭手,我們就插翅難逃?!?/p>
“你們千萬別小看公門中人。剛才已經(jīng)有人想到要封鎖城樓,只是慢了一步?!?/p>
“以后我們不能在城里交易了?!?/p>
“我也不想呀??墒钦l敢在這荒山野嶺和我們做買賣?!?/p>
有人咳嗽一聲。
“誰?”強盜首領(lǐng)立刻警覺。
年輕強盜困惑不解。
“怎么啦?”
強盜首領(lǐng)沒理他。
“請高人現(xiàn)身。如果這是前輩的地盤,我們愿意留下買路錢。”
其他幾名強盜立刻抽出刀劍準備迎戰(zhàn)。
大盜首領(lǐng)說:“你們把刀劍收起來?!?/p>
“為什么?”年輕強盜勤學好問。
“這位高人對我們的逃跑路線了如指掌,就說明他有備而來。他沒有向官府通風報信,說明他并不想為難我們。”
“我們比他人多,完全可以跟他干?!?/p>
“他既然敢現(xiàn)身,就說明他完全有能力對付我們。再說,你怎么知道他的人比我們少?”大盜首領(lǐng)提高聲音,“這位前輩高人,我們本來應(yīng)該當面拜見。但是為了大家的安全,我們還是互不相識比較好。晚輩愿意留下部分金銀珠寶,希望前輩放我們一條生路?!?/p>
躲在樹后的正是李頎。他問:“你們是從洛陽來的?”
大盜首領(lǐng)說:“既然前輩知道我們的來歷,那我們更要請前輩手下留情,否則我們只好以命相拼?!?/p>
李頎沉默。
大盜首領(lǐng)說:“前輩,我們可以走了嗎?”
“你們走吧。洛陽王公貴族的珠寶無數(shù),你們的性命只有一條。希望你們從此以后金盆洗手。”
大盜首領(lǐng)帶著同伙面朝李頎的方向跪下磕頭。年輕的那位不太情愿,被首領(lǐng)踢了一腳。
他們留下一個包袱,從容退走。
李頎繼續(xù)在新鄉(xiāng)待了一年多,然后借口不喜歡官場應(yīng)酬辭去工作,此后再也沒有上班,卻一直在唐朝房價最貴的東京洛陽呼朋喚友,賭馬泡妞。
李頎性格豪放,交游很廣。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當時著名詩人王昌齡、高適、王維等都是他的好朋友,這幾個哥們都不是一本正經(jīng)的官員。王昌齡做過龍標尉,高適做過封丘尉。幾個警察局長混在一起,多半沒干好事。他們性格豪放卻又心慈手軟,“拜迎長官心欲碎,鞭撻黎庶令人悲”,根本不適合做官,即使做了官也很難升遷。高適后來拜將封侯是因為在安史之亂中意外顯示了自己的軍事才能。
李頎有一首著名的送別詩《送陳章甫》,寫的雖然是他的一個朋友,但我覺得正是他自己的寫照。
四月南風大麥黃,棗花未落桐葉長。
青山朝別暮還見,嘶馬出門思舊鄉(xiāng)。
陳侯立身何坦蕩,虬須虎眉仍大顙。
腹中貯書一萬卷,不肯低頭在草莽。
東門酤酒飲我曹,心輕萬事如鴻毛。
醉臥不知白日暮,有時空望孤云高。
長河浪頭連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鄭國游人未及家,洛陽行子空嘆息。
聞道故林相識多,罷官昨日今如何?
通常篇幅比較長的小說散文才能塑造人物形象,李頎卻只需要寥寥數(shù)行。這可以說是李頎橫行詩壇的獨門兵器,李白、杜甫也未能掌握這門絕技。
因為對自己的國力過于自信,所以唐朝特別好戰(zhàn),這有點像今天的美利堅。就以歷朝盛世中排名第一的太宗貞觀年間為例,平均每年至少發(fā)生一場戰(zhàn)爭,分別和突厥、僚人、焉耆、黨項、羌、敕勒薛延陀、高昌、高句麗開戰(zhàn)。和高句麗的戰(zhàn)爭曠日持久,從太宗貞觀十八年(644年)延續(xù)到高宗總章元年(668年)。
唐玄宗的開元天寶是另一個大唐盛世,戰(zhàn)火同樣不曾消停,平均兩年至少發(fā)生一次戰(zhàn)爭。打擊的敵人以吐蕃為主,契丹、小勃律和南詔也加入戰(zhàn)團。平定安史之亂用了將近十年。而唐朝和南詔的戰(zhàn)爭,從天寶年間一直到唐朝末年,持續(xù)了一百多年。
戰(zhàn)爭習以為常,詩人身不由己,就連王維這個不穿袈裟的和尚,都曾經(jīng)“使至塞上”,更何況王昌齡、李頎、高適這種性格比較豪放的人。這也是唐朝邊塞詩繁榮的一個原因。
詩人一般都對戰(zhàn)爭持否定態(tài)度。這很容易理解,大凡詩人都生活在社會底層,親眼看見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唐朝政府比較開明,反戰(zhàn)也不會動輒被罵漢奸。
有的看官可能會說,除了陳子昂、王維、高適、岑參、李益、王建等人,大多數(shù)詩人并沒有去過邊關(guān),所以他們的邊塞詩都是紙上談兵。這就是對邊塞詩的狹隘理解了。邊塞詩其實就是對外戰(zhàn)爭題材的詩,沒有去過邊關(guān)并不表示沒有經(jīng)歷對外戰(zhàn)爭。其實唐朝在對外戰(zhàn)爭中很少占上風,三征南詔、四征高句麗、鏖戰(zhàn)吐蕃大多以失敗告終,損兵折將,突厥曾經(jīng)兵臨長安城下,安史叛軍更是馬踏長安洛陽。只是因為綜合國力太強,唐朝才沒有提前滅亡。
李頎的好朋友王昌齡、高適和王維都寫過膾炙人口的邊塞詩,他們都曾去過邊疆。王昌齡甚至可能去過今天中亞吉爾吉斯斯坦的碎葉城,傳說這里是詩仙李白出生的地方。李頎受他們影響,也以邊塞詩見長。
古從軍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yīng)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zhàn)骨埋荒外,空見葡萄入漢家。
輕車是指李廣的堂弟輕車將軍李蔡。唐代邊塞詩為了罵得痛快,通常借用漢朝的人名地名,李廣兄弟和衛(wèi)青、霍去病舅甥經(jīng)常出現(xiàn)。這首詩很難得地兼顧戰(zhàn)爭雙方,既寫到戰(zhàn)爭給漢軍將士帶來的犧牲,也寫到戰(zhàn)爭給游牧民族造成的苦難。“年年戰(zhàn)骨埋荒外,空見葡萄入漢家”,諷刺漢唐兩朝發(fā)動的戰(zhàn)爭多數(shù)都毫無意義,只能得到葡萄之類可有可無的東西。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