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下轄18個市,其中濟源是省直轄的縣級市
今天咱們來說說河南。提起河南,真是不知道從哪里入手開講,因為關(guān)于它的話題太多了。打開一幅河南地圖,就好像在復習我們的歷史課。藺相如逼秦昭襄王擊缶的澠池,今天名稱還沒變;信陵君合縱攻秦,率五國聯(lián)軍扣馬函谷關(guān)下,就在今天的靈寶;劉邦項羽對峙于滎陽,那道鴻溝舊址還在黃河南岸;劉備火燒新野,戰(zhàn)場就在今天的南陽……誰讓河南是中原里的中原呢?
中原正中
在民族融合的今天,中國的地理中心在甘肅蘭州。但在中原政權(quán)與游牧民族政權(quán)對峙的古代,中國的中心長期都是河南。
不管中原的范圍劃到哪,河南都是中原的核心區(qū)域。商朝的都城始終在河南,西周滅商,洛陽為東都,此后直到北宋,河南都是重要的政治中心(秦漢定都陜西的時候,河南仍然是重要的政治中心)。為什么河南在古代會有這樣的地位?看看黃河流域圖就知道了。
我涂成紅色的那段就是黃河的下游,而綠色圈內(nèi)大致就是河南境內(nèi)。黃河是中華文明的母親河,但最早孕育文明的是她的下游,因為中上游多數(shù)時候都是在黃土高原的崇山峻嶺中游走,時而北上,時而南下,最終在今天陜西河南交界(三門峽以西)被群山擋住,形成一個巨大的湖泊。十幾萬年前,巨湖沖開了東方的山地,黃河進入下游,并沖積出華北平原的主體。只有在平原上,河流平緩流淌,先民們才能利用它,所以比較成熟的文明最早出現(xiàn)在河南也就不奇怪了。
因為河南境內(nèi)文明出現(xiàn)的早,導致它的古都特別多。中國八大古都,河南占了四個。其中的洛陽開封估計多數(shù)人都知道,還有兩個是安陽和鄭州,其實如果繼續(xù)擴充古都,商丘說不定也能評上,這三個都是和商朝有關(guān)。
商丘在河南省可以算是第五大古都
商朝最早興起就是在商丘。之前講歷史的時候,咱們說過商的始祖是契,曾輔佐大禹治水的功臣,他因功被封在商,死后他的墓塚被稱為商丘,這個城市名夠古老的吧。契的后代把他當年治水老領(lǐng)導的后代推翻了,建立了商朝,都城最早在商丘轄內(nèi),后來遷到了今天鄭州的商城(后來鄭州在戰(zhàn)國時長期是韓國都城),再后來又遷到今天的安陽。正是在安陽,他們給后人留下了一筆豐厚的遺產(chǎn)——殷墟。
殷墟是我們必須去參觀的地方之一,畢竟這里是中華文明的起源地。漫步殷墟博物院,看著滿坑的甲骨片,看著壯觀的司母戊大鼎(復制品,原件在國家博物館),仿佛穿越千年,與祖先相會。
有趣的是,在殷墟墓葬里,有一頭大象的骨骸,這是不是河南的簡稱——豫的來歷呢?說文解字里就說,豫是指“象之大者”,氣象學家也說,古代的河南平均氣溫比今天高,降水也比今天多,類似今天長江以南的亞熱帶氣候,所以那時候有很多亞洲象在這里生長。后來隨著氣候變化,象群才逐漸向南方遷移。今天河南很多標志物都拿大象作為形象。
不過,豫這個簡稱更可能是來源于“豫州”,相傳大禹治水,走遍中國,把中國劃分為九州,最中間的就叫豫州,基本上就是今天河南的范圍。
夢回唐宋
安陽、鄭州、商丘作為古都,是取其“古”,而洛陽和開封,則留給我們更多的歷史記憶。先說洛陽,夏商時期就略過了,從西周開始到唐,統(tǒng)一政權(quán)里除了秦朝,洛陽要不就是首都,要不就是東都(首都在西安的時候)。為什么洛陽這么重要?看看下面這兩張圖就明白了。
中原地區(qū)是古代政權(quán)追逐的目標,所謂“逐鹿中原”、“問鼎中原”嘛,就是要把中原拿下??墒悄孟轮?,卻不適宜在中原定都,你想,一馬平川的大平原,四面都有可能沖來敵人,安全性太差。所以從西周以至秦漢、隋唐,都是選擇在西安或洛陽定都,遙控中原,而定都西安的政權(quán),一般來說都會將洛陽建設為東都。
洛陽的地勢確實是比較險要的,它其實是個盆地。北面是黃河,如果把黃河北岸的太行、王屋二山控制住,北邊就是雙重保險了;東面,嵩山和黃河之間筑有虎牢關(guān),卡住了咽喉要道;南面,熊耳山、伏牛山、箕山環(huán)繞,山谷間有龍門之險;往西呢,就是崤山和黃河之間的著名的函谷關(guān),這是從關(guān)中平原直通洛陽的唯一通道。
所以,有洛陽作為東都,西安就會更加安全。而且洛陽距離中原更近,交通更便利。隋朝開鑿大運河,基本奠定后來京杭大運河的規(guī)模,運河的中心就是洛陽,使它成為南北經(jīng)濟交匯之地,備極繁華。唐朝武則天名洛陽為神都,大力營建萬象神宮(明堂),建巨塔“通天浮屠”(天堂),極盡輝煌壯麗。
今天重建的明堂、天堂,仍能感受到當年的雕梁畫棟
煙花易冷,好夢難長。洛陽作為東都,是西都的好屏障,但單獨作為首都,盡管四面都有險可守,卻并不牢靠。從陜西和山西方向打過來,都是俯攻,防守不易。而黃河到了冬天是要結(jié)冰的,這個天險本身就不牢靠。洛陽在漢末討伐董卓、唐末黃巢起義、明末李自成起義三次戰(zhàn)爭浩劫之后,被破壞殆盡,而進入近代后,它不再具備當年天下中心的政治地位,洛陽很難再恢復當年的盛況了。
伴隨洛陽衰落的,是開封的崛起。而當年開封的繁華又比唐朝的洛陽更勝一籌了。宋朝鼓勵商貿(mào),農(nóng)業(yè)稅一度只占財政收入的30%,城市商業(yè)如火如荼,徽宗朝的《清明上河圖》留下了當年開封繁華街市的寶貴資料。據(jù)《東京夢華錄》的記載,北宋開封的市集幾乎24小時不停歇的輪轉(zhuǎn)。
但這種崛起也是一種無奈,因為洛陽的地理條件還是要好于開封的。只是由于城市的衰敗,以及開封到洛陽間運河的淤塞,導致在洛陽定都成本實在負擔不起。開封是無奈的選擇。
開封已經(jīng)處在大平原上,無險可守,北面雖有黃河,可是黃河冬天是要結(jié)冰的,跟平地差不多。北方政權(quán)攻入雁門關(guān),基本就可以兵臨城下了。所以為了首都安全,北宋要養(yǎng)大量的軍隊,生生把財政拖垮了。從靖康之變,開封慘遭蹂躪,之后再也沒有崛起的機會。今天的開封,與當年的東京汴梁府已經(jīng)不可同日而語了。
我曾歷盡滄桑
用智利詩人聶魯達的名句來形容河南,我覺得無比貼切。“我承認,我曾歷盡滄?!?。
河南中原核心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在歷史上幾乎所有全國性戰(zhàn)爭中,它都是核心戰(zhàn)場。而發(fā)生在河南內(nèi)部的戰(zhàn)爭,那就更是不計其數(shù)了。我簡單統(tǒng)計了一下歷史上在河南發(fā)生的大規(guī)模戰(zhàn)爭,這其中戰(zhàn)爭性質(zhì)是有差異的,比如南方政權(quán)的北伐當然是正義的啦,但所有這些戰(zhàn)爭確實都是拿河南作為戰(zhàn)場的。
千百年來,河南就像被壓路機從各個方向碾過,浩劫過后,這片土地仍然頑強的生長。余華的《活著》,從來沒說寫的是哪里,但我從第一次讀,就認定描寫的是河南。河南很長時期里是中國人口第一大省,截至2016年,河南人口還是全國第三位(前兩位很快就要講到了)。
在很不好的地圖炮鄙視鏈里,河南、東北都是中彈最多的地方。東北等以后再說,河南呢,有限的耕作區(qū)域,苦難疊加的歷史經(jīng)歷,使得歷史上河南人的生存空間并不寬裕,而巨大的人口基數(shù)又把那點抖機靈的小技巧無限放大了。其實人性都是一樣的。
《平凡的世界》里有一段對河南人的描寫:“他聽口音,知道鐵匠是河南人,黃土高原幾乎所有的鐵匠都是河南人。河南人是中國的吉卜賽人,全國任何地方都可以看見這些不擇生活條件的勞動者。試想如果出國就像出省一樣容易的話,那么全世界也到處遍布河南人的足跡,他們和吉卜賽人不一樣。吉卜賽人只愛漂泊,不愛勞動。但河南人除過個別不務正業(yè)之外,不論走到哪里,都用勞動來換取報酬。”
我全國各地都去過,不管在哪,遇到的異鄉(xiāng)人最多的是兩個地方:河南人和東北人。江浙人、廣東人是相對較少的,其間理由不難理解。而在我認識的全國各地的朋友中,最幽默的也是兩個地方的人:河南人和東北人。北方人幽默感明顯強過南方人,我自己雖是南方人,也要承認這一點。而河南人東北人尤勝。為什么?我想還是因為長期的苦難。嚴酷的生活已經(jīng)夠受了,不豁達樂觀一點,不拿自己和別人開開涮,這生活怎么過?
我承認,我曾歷盡滄桑。
但我樂觀依舊。
——致敬河南。
河山依舊
“河山只在我夢縈,祖國已多年未親近?!睆埫髅粼诟杪曋袀鬟_了對祖國的眷戀之情,我們身在祖國,是否已踏足了大好河山呢?
河南是每個炎黃子孫要好好走一走的地方。殷墟前面說過了,但如果安陽成行,建議把紅旗渠、郭亮村作為一條線路走過來。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庇薰墓适?,就發(fā)生在今天的河南濟源市。神話傳說不足為憑,但近代以來,河南真的有過愚公的事跡。
紅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動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歷時近十年。該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頭,架設151座渡槽,開鑿211個隧洞,修建各種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達2225萬立方米,紅旗渠總干渠全長70.6公里,干渠支渠分布全市鄉(xiāng)鎮(zhèn)。據(jù)計算,如把這些土石壘筑成高2米,寬3米的墻,可縱貫祖國南北,繞行北京,把廣州與哈爾濱連接起來。
郭亮村位于太行山峭壁之上,1972年,郭亮村人沒有用任何機械,歷時5年,硬是在絕壁中一錘一錘鑿去了2.6萬立方米石方,打禿鋼釬12噸,打爛了8磅重的鐵錘4000個,終于鑿出了號稱“絕壁長廊”的郭亮洞。為此,好幾位村民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這不就是今天的愚公移山嗎?
如果你按照《山西》那一講的建議,打算去壺口瀑布看看,我建議干脆一并去黃河小浪底工程參觀。小浪底工程是我國自主設計建設的黃河重要水利樞紐,兼蓄洪排沙功能于一身,當小浪底開閘放水之時,是真正的欣賞“黃河之水天上來”的時候。
龍門石窟,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宏偉端莊的盧舍那大佛是絕不可錯過的經(jīng)典。
嵩山少林寺名揚天下,可是真的是有點熱鬧不堪了,我倒建議繞過少林寺所在的少室山,徑直去后面的太室山觀賞,景色尤勝少林。
河南南部的信陽、南陽,已經(jīng)部分脫離了中原文明的弧線,是楚文化的重要地域之一。南陽是漢江上游丹江口水庫所在地,是南水北調(diào)的發(fā)源地,這里是歷史名城,也是生態(tài)名城,歷史名吃和江河魚鮮相得益彰,曾給我留下美好的印象。
信陽位于大別山區(qū),絕大部分區(qū)域位于淮河流域,可以算是南方了。這里物產(chǎn)豐豐饒,美食豐富,尤其是美好的信陽毛尖,是中國綠茶毛尖類中的極品,我以為要略勝太湖碧螺春的。
再逢良機
“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洛陽開封的輝煌已經(jīng)過去,鄭州正接手中原中心的接力棒。鄭州成為河南新的中心是歷史使然,古代的水運時代已經(jīng)過去,近代以來,鐵路成為衡量城市地位的象征,鄭州正是處于京九、京九、隴海等鐵路干線的交匯處,而成為近代以來河南新的中心。
最近,鄭州成為中央政府確定的全國十大中心城市之一,即將獲得極具優(yōu)勢的發(fā)展資源。但湖北首府武漢同時獲得這一資格,兩大中原城市的比拼還將持續(xù)下去。
但從目前的狀況看,兩個城市各有優(yōu)勢??纯闯鞘袩艄鈭D。
武漢的光團要亮過鄭州,但鄭州周邊已經(jīng)形成了幾乎連為一體的城市群,這種協(xié)同發(fā)展的優(yōu)勢是強國武漢的。
今天的中原已非往日中原,或許兩個中心更符合未來的發(fā)展?不管怎樣,作為曾經(jīng)的中華文明核心區(qū),相信河南的未來必將更加美好。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