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字典·貝部》
釋義訂補六則
孫博涵
東南大學人文學院
原載《漢字漢語研究》2022年第1期
提 要 《漢語大字典》(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礎上采納吸收了諸多學者的研究成果和修改意見,在編排、收字、注音、釋義、例證等方面都進行了修正和調(diào)整,是目前大型字書的巔峰。但是它在釋義上仍存在沿襲故訓、義項不全、釋義有誤等問題,影響到我們正確理解字義和閱讀古籍。本文選擇《漢語大字典·貝部》中釋義有問題的六個漢字進行考察和訂補,或溝通其字的異體關系,或補充音義,或糾正錯誤釋義,并提供了相應的修訂建議。
關鍵詞 漢語大字典 釋義 訂補
《漢語大字典》是一部以解釋漢字的形、音、義為主要任務的大型語文工具書,它以字為中心,古今兼收,源流并重,共收錄楷體單字60370個,其中包括在歷代使用過程中產(chǎn)生的大量異體字和訛俗字?!稘h語大字典》往往能夠克服之前字書的弊端,力求對漢字的來源和異體關系予以揭示,并試圖對每個漢字歷時和共時平面上的形、音、義都作出準確而全面地反映。但是限于時代以及資料不足等原因,其中部分漢字的釋義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或因襲故訓而不加辯正,或未能溝通異體正俗的字際關系,或誤收誤釋義項。漢字隨著時代在不停地演變和發(fā)展,如果不及時對這些問題進行訂補,這些漢字的釋義則會更加晦澀難懂,也會給我們閱讀古籍帶來極大的困擾。基于此,筆者搜集了《漢語大字典》部分竟收故訓而考證不足、有誤的漢字,對其重新查證辨析,溝通其字際關系,分析其來源,糾正其錯誤,并提出了相應的修訂建議。本文從《貝部》字中試擇其六則,加以分析訂補。
《漢語大字典·貝部》:“
?!稄V韻》失冉切,上琰書。姓?!稄V韻·琰韻》:',蕃姓。亦作?!都崱ょ崱罚?#39;,狄姓?!保╬3864)①案,“”字釋為姓氏,除了《大字典》所引字韻書外,并無其他文獻用例。然而準其形音,當為“
”的訛字。古代羌族有“彡姐氏”,《漢書·馮奉世傳》:“隴西羌彡姐旁種反?!鳖亷煿抛⒃疲骸搬暌羲?,又音先廉反。姐音紫。今西羌尚有此姓。而彡音先冉反。”“彡姐”當為外語記音字,本無正字,“姐”音“紫”與“且”音“七也切”近,故此姓又作“彡且”,清張澍《姓韻》(2003:693):“彡且氏。見《漢書》顏師古注?!薄搬昵摇焙衔募礊椤?div id="fbwnfa5u" class='imgcenter'>《漢語大字典》當補充說明“
”與“”的異體關系,釋語當作:同“”,姓?!稄V韻·琰韻》:“,蕃姓。亦作。”《集韻·琰韻》:“,狄姓?!?/p>《漢語大字典》:“
。同'欠’?!妒窕[》卷四:'了人的錢要跟人當蠻?!保╬3868)案,“”字亦當為“敗”之異體俗字。《龍龕手鏡·貝部》:“贁、
,二俗,音敗?!薄墩f文》:“敗,毀也,從貝攴,賊、敗皆從貝。,籒文敗。從賏?!贝唆ξ摹百敚?div id="fbwnfa5u" class='imgcenter'>至于《大字典》所云同“欠”之“
”,則是后代產(chǎn)生的另一同形字。《蜀籟》一書為民國人唐樞輯錄的蜀地方言成語,除《大字典》引句外,還有“三二、火碳”③兩條成語?!扒贰?,《說文》:“張口氣悟也。象氣從人上出之形。”本義是打哈欠,至于“虧欠、欠錢”的意思,顏師古《匡謬正俗》:“今人謂物少不充為欠,義何所?。俊駷榍氛?,本為歁耳?!薄墩f文》:“歁,食不滿也?!敝祢E聲《通訓定聲》則認為:“欠,假借為歉,按今虧欠字蓋即歉字之轉(zhuǎn)注。”《說文》:“歉,歉食不滿。”④二說皆有理?!疤澢贰背Ec經(jīng)濟活動有關,故造“”字加“貝”旁示其意,為“欠”的廣義分形字。《漢語大字典》此處當補充“
”與“敗”的異體關系,原文當作(一)qiàn,再另出一音項:(二)bài同“敗”?!洱堼愂昼R·貝部》:“贁、,二俗,音敗。”《漢語大字典》:“?。《廣韻》奇寄切,去寘羣。一種器具?!稄V韻·寘韻》:'?,?貝,四向用也?!茏嬷冃?庇洠?#39;貝,北宋本,巾箱本、黎氏所據(jù)本、景宋本均作具。故宮《王韻》注云:?具,四相用。’”《集韻·寘韻》:“?,器用。”(p3882)
案,“?”當是“頍”字之訛俗。《儀禮·士冠禮》:“緇布冠缺項,青組纓屬于缺?!编嵶ⅲ骸?#39;缺’讀如'有頍者弁’之頍。緇布冠無笄者,著頍,圍發(fā)際,結(jié)項中,隅為四綴,以固冠也。項中有
,亦由固頍為之耳。今未冠笄者著卷幘,頍象之所生也。滕、薛名蔮為頍?!编嵭浦秲x禮》中的“缺”當改讀為“頍”,是一種固定弁冕的發(fā)飾。后代根據(jù)鄭注加以闡明其形制,即以一條布帶兩端打結(jié),再沿著發(fā)際線斜著系于后脖項處,且另用一條繩子穿過兩端之結(jié)系牢固。之后又用四條小繩子在布帶的四個角上系四個結(jié),這四個結(jié)上面再綁在冠圈上用來固定緇布冠,最后另用青色的絲帶系于頍而下垂系于頷處。宋代聶崇義《新定三禮圖》和清代張惠言《儀禮圖》所示分別如下(圖1為聶圖,圖2為張圖):圖1 圖2
此物不僅是一種固定弁冕的發(fā)飾,而且有四個結(jié)分別朝四個方向歧出,完全符合《廣韻》《集韻》所描述的“器用”和“四向”兩個特征,并且“?”與“頍”形近,皆有構(gòu)件“支”,“頁”與“貝”二構(gòu)件相似,極易混誤,《龍龕手鑒·貝部》:“
,俗。音我?!编嵸t章《龍龕手鏡研究》(2004:228):“《龍龕手鑒·頁部》:',音俄。齊也。又音我。側(cè)弁頭也?!?#39;’與'’音同形近,'’疑即'’的訛字?!笨勺鲄⒆C?!绊摗迸c“首()”古通,故“頁”常訛為“”,如《字匯補·貝部》:“,古頂字。見《韻會》注?!薄?div id="fbwnfa5u" class='imgcenter'>”上部構(gòu)件與“艸”形近,或訛“艸”而轉(zhuǎn)與“頍”旁之“支”合為“芰”。由此看來,“?”之形義皆與“頍”合,二者異體無疑。至于其音“奇寄切”,蓋則又誤以“芰”為聲符。因此《大字典》當闡明“?”與“頍”的異體關系,并修改其釋語為:?。“頍”的訛字。古代戴在頭上用來固定帽子的器具。《廣韻·寘韻》:'?,?貝,四向用也?!茏嬷冃?庇洠?#39;貝,北宋本,巾箱本、黎氏所據(jù)本、景宋本均作具。故宮《王韻》注云:?具,四相用。’”《集韻·寘韻》:“?,器用?!?/p> 《漢語大字典》“?”義項②:“龍目,即龍眼。又稱桂圓?!队衿へ惒俊罚?#39;?,龍目,出南海。’”(p3894) 義項②釋為“龍目,即龍眼,又稱桂圓”者,本鄧福祿、韓小荊師《字典考正》?!稘h語大字典》(第一版):“?。龍貝。貝的一種?!蹲謪R·貝部》:'?,龍貝。出南海?!薄蹲值淇颊?2007:379):“'龍貝’不辭,'龍貝’乃'龍目’之誤。《萬象名義·貝部》:'?,胡鬪反,蟲似龍目。’(262)《玉篇·貝部》:'?,乎豆切,龍目,出南海。’(474)'龍目’即'龍眼’,《文選·左思<蜀都賦>》:'旁挺龍目,側(cè)生荔枝?!钌谱ⅲ?#39;《南裔志》曰:龍眼,荔枝,生朱堤南廣縣……龍眼似荔枝,其實亦可食。’(177)”《漢語大字典》(第二版)即改釋語為“龍目,龍眼,即桂圓”。
案,“龍目”與“龍貝”當本為二物。“龍目”誠即龍眼桂圓,但“龍貝”當仍為一種貝殼,故“?”字從“貝”,若釋為一種水果,則于漢字規(guī)律有悖。今《字匯》《正字通》皆云“?,龍貝,出南海?!庇帧都崱ず蝽崱罚骸?,水蟲,似龍,出南海。”從“蟲”與從“貝”同意,古人對貝類和昆蟲類有時在文字上混為一類而不別,故從“蟲”者往往亦為貝類,如“蜬”,《玉篇·蟲部》:“蜬。小蠃,見水中?!睆摹柏悺迸c從“蟲”字也往往構(gòu)成異體,如“
”與“螺”,“蜠”與“”等,故“?”或即“?”字之異體,既然“?”是一種“水蟲”,那么它的異體字“?”也同樣應該是一種水生生物,而非為桂圓龍眼之類的水果。此物名“龍貝”,或因其形狀與“龍目”相近,故《篆隸萬象名義·貝部》:“?,胡鬪反,蟲似龍目?!薄?”為貝類而非水果還有一些證據(jù),清代洪亮吉詩《送李同年賡蕓赴任浙江》(2001:650)有“努力報最先,無徒事琛?”語,《爾雅》“琛,寶也”,古多以玉類、貝類為珍貴者,故“琛?”并稱即指錢財寶物,因此“?”必然為貝類,方能指財寶。今澤存堂宋本《大廣益會玉篇》“?”下云“龍目”者,反而疑為“龍貝”之譌,“目”與“貝(貝)”常譌混,如《龍龕手鑒·貝部》“
,俗;正作眓。視也”可參證,他書引《玉篇》即有本作“龍貝”者,如《康熙字典》:“??!队衿罚?#39;龍貝也,出南海?!蓖跄顚O《廣雅疏證》引亦同,可見有本不誤者;亦或《玉篇》與《篆隸萬象名義》本皆作“蟲似龍目”,后《玉篇》脫“蟲似”二字。《漢語大字典》此處不當輕改,當以第一版為是。
《漢語大字典》:“蟲名?!侗静菥V目·介部·寄居蟲》集解引陳藏器曰:'南海一種似蜘蛛,入螺殻中,負殼而走,觸之即縮如螺,火炙乃出。一名
?!保╬3894)案,“”即“亭”之后起字,《字匯補·貝部》:“,同丁切,音亭。《本草郭璞經(jīng)》:'瑣
蟲,一名。’”“瑣”是一種貝蚌類生物,其異形詞又作“璅”,屈大均《廣東新語·卷二三》(1985:580):“璅,狀似珠蜯,殼青黑色,長寸許,大者二三寸,生白沙中,不污泥淖,互物之最潔者也。有兩肉柱能長短,又有數(shù)白蟹子在腹中,狀如榆莢,合體共生,常從其口出,為之取食。蓋二物相須,璅寄命于蟹,蟹托身于璅?!庇帧蹲C類本草·卷二一》:“南海一種似蜘蛛,入螺殼中,負殼而走。一名辟,亦呼寄居,無別功用也?!笨芍^“瑣蟲、”即今統(tǒng)稱“寄居蟹”者,更準確來說,“瑣蟲”和“”可能本來是兩類生物,《本草郭璞經(jīng)》的說法并不明確,“瑣蟲”是一種今天科學劃分為“豆蟹科”的螃蟹,它不像其他寄居蟹是生活在空的海螺殼里,而是如《廣東新語》《海錯圖》等描述的,其形體較一般蟹尤小,大小如一小豆,形似小蜘蛛,往往寄生于海貝中,與之共生,因為常在瑣中,故名“瑣蟲”。而所謂“”,是真正意義上的寄居蟹,這種蟹殼較軟,必須托身于已經(jīng)死亡的貝類中,負之行走?!?div id="fbwnfa5u" class='imgcenter'>”蓋從“亭”取義,《說文·高部》:“亭,民所安定也。亭有樓,從高省,丁聲。”寄居蟹寄生于珠蚌之中,攜之而行止,其狀似上有樓亭,故因其形態(tài)而得名為“”,加“貝”旁則示其義類。古人于生物種類分類不明晰,往往以貝類為蟲類,此又以蟹類為蟲類,故《漢語大字典》不當言“”為“蟲名”,而當釋為“寄居蟹”。《漢語大字典》釋語當改為:
。寄居蟹?!侗静菥V目·介部·寄居蟲》集解引陳藏器曰:“南海一種似蜘蛛,入螺殻中,負殼而走,觸之即縮如螺,火炙乃出。一名。”《漢語大字典》:“
。草名。一名'鼠姑’?!都崱ぱ崱罚?#39;,艸名,鼠姑也?!侗静菥V目·草部·牡丹》:'鼠姑,味苦平無毒,主欬逆上氣,寒熱鼠瘻,惡瘡邪氣。一名?!保╬3901)案,“”不當為艸名,當為一種昆蟲,即“鼠婦”。古代牡丹別名“鼠姑”,《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2016:90):“牡丹,味辛,寒?!幻咕?,一名鼠姑,生山谷?!碧脐扆斆伞杜驾z野蔬寄襲美》詩:“行歇每依鴉舅影,挑頻時見鼠姑心?!钡档楹斡写嗣虿豢煽迹宕υ吨袢~亭雜記》(1982:165):“牡丹最喜肥……又名鼠姑,根下時埋死鼠則茂。”又有一種蟲名“鼠負”或“鼠婦”,郝懿行《爾雅義疏》:“鼠負長半寸許,色如蚯蚓,背有橫文,腹下多足,生水瓨底或墻根濕處,此蟲名蟠,不名負蟠?!侗静荨?#39;鼠婦一名負蟠’,非也。陶注'一名鼠姑’,又因鼠婦而為名也?!眲t“鼠姑”既可以為牡丹名,又可為蟲名,《本草綱目·蟲三·鼠婦》(2016:4425):“時珍曰,按陸佃《埤雅》云:鼠負,食之令人善淫,故有婦名。又名鼠姑,猶鼠婦也。”亦可證。“
”字從“貝”,從字理判斷當非艸名,這一點《正字通》已有懷疑:“舊注'蘇絶切,音雪,草名,鼠姑也’。按《本草綱目》鼠姑為牡丹花別名,改作訓草,誤?!庇帧洞笞值洹芬侗静菥V目》語在該書“牡丹”條之附錄“鼠姑”下,有陶弘景注云:“今人不識。而牡丹一名鼠姑,鼠婦亦名鼠姑,未知孰是?!彼m然說不清此“鼠姑”到底是什么物種,但他提到“鼠婦”蟲也叫“鼠姑”,說明他已經(jīng)懷疑此物大概率不是牡丹,而可能是鼠婦蟲,因為牡丹在《本草綱目》的描述是“味辛、寒”,且主治疝氣淤血,與此處“味苦、平”主治欬逆上氣、寒熱鼠瘻、惡瘡邪氣的“鼠姑”完全不同。根據(jù)這些懷疑可以推論,“
”本為“鼠婦蟲(鼠姑)”之別名,準之語源,“”“穢(穢)”“薉”當為同源,《玉篇·禾部》“穢,不凈也”,《說文·艸部》“薉,蕪也”,都有污穢義,因鼠婦蟲常生活在潮濕、腐殖質(zhì)豐富的地方,如潮濕處的石塊、腐爛的木料下,以之污穢,故以“歲”為聲,又其為甲殼綱,古人以“貝”“蟲”類通,故加之“貝”旁,名之曰“”。另外,《本草綱目·草部》“一名”后還有“生丹水”三字,前《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云牡丹生山谷,也與此不同,而鼠婦蟲生水邊潮濕處,則合理通暢。《集韻》《本草綱目》大抵誤以此昆蟲“鼠姑”之別名“”為彼牡丹之“鼠姑”,故以其為草名,《大字典》沿襲其誤。《漢語大字典》當改釋語為:
。鼠婦蟲。一名“鼠姑”。注釋
①本文所引均為第二版《漢語大字典》,下或簡稱《大字典》。
②臧克和主編《漢魏六朝隋唐五代字形表》,南方日報出版社,2011年,651頁。
③唐樞《蜀籟》,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166頁。
④上皆引自[唐]顔師古 著 劉曉東 平議《匡謬正俗平議》,齊魯書社,2016年,210頁。
參考文獻
[漢]班 固(撰) [唐]顏師古(注) 1962 《漢書》,中華書局。
[漢]鄭 玄(注) [唐]賈公彥(疏) 2000 《禮儀注疏》,北京大學出版社。
[魏]吳 普等(述) [清]孫星衍、孫馮翼(撰) 2016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唐]顔師古(著) 劉曉東(平議) 2016 《匡謬正俗平議》,齊魯書社。
[宋]聶崇義 2015 《新定三禮圖》,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宋]唐慎微 1993 《證類本草重修政和經(jīng)史證類備急本草》,華夏出版社。
[宋]鄭 樵 1985 《通志二十略》,中華書局。
[遼]釋行均 1985 《龍龕手鏡》,中華書局。
[明]李時珍 2016 《本草綱目》,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
[明]張自烈 2002 《正字通》,上海古籍出版社。
[清]吳任臣 2002 《字匯補》,上海古籍出版社。
[清]張 澍 2003 《姓韻》,三秦出版社。
[清]張惠言 《儀禮圖》,清嘉慶十年序刊本。
[清]屈大均 1985 《廣東新語》,中華書局。
唐 樞 1982 《蜀籟》,四川人民出版社。
鄭賢章 2004 《龍龕手鏡研究》,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鄧福祿 韓小荊 2007 《字典考正》,湖北人民出版社。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 2010 《漢語大字典》第2版,崇文書局、四川辭書出版社。
臧克和(主編) 2011 《漢魏六朝隋唐五代字形表》,南方日報出版社。
[日]釋空海 1975 《篆隸萬象名義》,臺聯(lián)國風出版社。
(本文據(jù)作者原稿推送,引用請據(jù)正式出版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