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 莖維管形成層 | 莖木栓形成層 |
產(chǎn)生 | 初生分生組織中的原形成層。 | 有的由緊接表皮的皮層細胞轉變,有的由皮層的第二三層細胞轉變,有的由近韌皮部內(nèi)的薄壁組織細胞轉變,有的由表皮轉變 |
分化 | 形成次生木質部和次生韌皮部,次生射線 | 向內(nèi)外形成木栓和栓內(nèi)層共同構成周皮 |
102
| 根維管形成層 | 根木栓形成層 |
產(chǎn)生 | 初生木質部脊之間的薄壁組織部分 | 起源于根的中柱鞘細胞 |
分化 | 次生維管組織和維管射線 | 向內(nèi)外形成木栓和栓內(nèi)層共同構成周皮 |
103
104
| 根 | 莖 | |
不 同 點 | | 一層生活的細胞,行使吸收作用;表皮細胞外壁不角質化,不具氣孔,具有根毛。 | 一層生活的薄壁細胞,行使保護功能;表皮細胞角質化,具氣孔器,具表皮毛。 |
皮 層 | 皮層分為外皮層、皮層薄壁組織和內(nèi)皮層,不具葉綠體;內(nèi)皮層上有凱氏帶狀加厚。 | 皮層最外幾層常為厚角組織,具葉綠體,內(nèi)部為薄壁組織;(少數(shù)植物最內(nèi)一層為淀粉鞘,水生植物和地下莖具有內(nèi)皮層,上有凱氏帶狀加厚。 | |
維 管 柱 | 1具有中柱鞘 2初生木質部和初生韌皮部相間排列(輻射維管束)初生木質部成熟方式是外始式 3多數(shù)植物不具有髓和髓射線 | 1不具有中柱鞘 2初生木質部和初生韌皮部并生排列(并生維管束) 3初生木質部成熟方式是內(nèi)始式,具有束中形成層;具有髓和髓射線 |
105由外向內(nèi)是周皮、皮層、維管柱(包括韌皮部、木質部、髓、髓射線)而且在其中常分布著一些樹脂道。
⑴橫切面上:可見到導管、管胞、木薄壁組織細胞和木纖維的細胞直徑的大小和橫切面的形狀;可見到射線成輻射狀條形,是射線的縱切面,顯示了它們的長度和寬度。年輪呈圓環(huán)狀。
⑵切向切面:可見到導管、管胞、木薄壁組織細胞和木纖維的縱切面,顯示了它們的長度、寬度和細胞兩端的形狀;可見到射線的橫切面,輪廓呈紡錘狀,顯示了射線的高度、寬度細胞的列數(shù)和兩端細胞的形狀。年輪線平行。
⑶徑向切面:可見到導管、管胞、木薄壁組織細胞和木纖維的縱切面,射線橫切顯示了寬度和高度,年輪線呈“∨”型。
106莖的初生構造自外而內(nèi)可分為表皮、皮層、維管柱三部分。表皮是莖的初生保護組織。皮層包含薄壁組織,通氣組織,厚角組織等。維管柱包括薄壁組織、輸導組織、機械組織、分生組織等。
107根莖過渡區(qū)內(nèi),維管束由根轉變?yōu)榍o的方式因植物種類的不同而異,現(xiàn)以二原型根的變化為例說明:
⑴根中的初生木質部(包括原生木質部和后生木質部)與初生韌皮部(包括原生韌皮部和后生韌皮部)交互排列(根毛區(qū)的構造)
⑵ 后生木質部分為兩股,并各向左右兩方彎曲,與此同時,韌皮部向兩側伸長。
⑶ 每個韌皮部分割為兩部分,并向左右移動,后生木質部向著分割后的韌皮部方向旋轉。
⑷ 后生木質部與韌皮部結合,成為外韌維管束,原生木質部繼續(xù)旋轉。
⑸ 原生木質部轉向中柱中央,與莖中維管束完全一致。
可見,過渡區(qū)維管束的變化是按照分割、旋轉、靠合三個步驟進行變換的。
108紡錘狀原始細胞進行平周分裂,向內(nèi)形成次生木質部,向外形成次生韌皮部共同構成次生維管組織。射線原始細胞進行平周分裂,向外形成韌皮射線,向內(nèi)形成木射線,共同構成維管射線。
109葉子是進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場所。它們所制造的有機物除少數(shù)供應本身利用外,大部分被運輸?shù)礁⑶o、花、果、種子等器官中去,這種有機物的運輸,是通過韌皮部的篩管進行的。篩管上下貫穿于植物體內(nèi),形成了連續(xù)的運輸途徑。一般地說,由于篩管兩端的滲透壓不同,上端篩管細胞的滲透壓較高,從周圍吸入大量的水分,提高了本身的膨壓。在膨壓較大的情況下,上端篩管細胞就把所含的蔗糖液通過篩板壓送到下端篩管細胞中。同時,根系合成的氨基酸、酰胺等含氮有機物也經(jīng)篩管運輸?shù)降厣喜糠郑恢参矬w內(nèi)有機物的運輸與植物生長發(fā)育有關,這表現(xiàn)為有機物的運輸方向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在植物的一生中,生長中心與有機物的轉移動向往往一致,因為生長中心富含生長活躍性物質,它是調動運輸動向的重要內(nèi)因;幼嫩的、生長旺盛的、新陳代謝較強的器官和組織,往往是有機物運輸?shù)闹饕较?。葉片制造的有機物,往往優(yōu)先運往最鄰近的同側的生長器官。有些植物具有儲藏大量有機物的能力,將葉片制造、運來的有機物積儲于塊莖、塊根等儲藏器官,以及結實器官的果實和種子中。這些儲藏器官在發(fā)育初期生理活動性很強,促使有機物以可溶性的、比較簡單的狀態(tài)迅速向內(nèi)運輸,最后轉變?yōu)椴蝗苄缘母叻肿訝顟B(tài),如淀粉、脂肪、蛋白質等,堆積儲藏起來。
110雙子葉植物莖的形成層細胞由紡錘狀原始細胞和射線原始細胞組成。
紡錘狀原始細胞形狀象紡錘,兩端尖銳,長比寬大幾倍或很多倍,細胞的切向面比徑向面寬,其長軸與莖的長軸平行。產(chǎn)生次生維管組織。
射線原始細胞稍為長形到近乎等徑,它的特征很象一般的薄壁細胞。形成次生射線。
111木本雙子葉植物莖的次生結構由外向內(nèi)依次包括:
112⑴根的形態(tài)上分為主根系和須根系,兩種根系均具有反復分枝的側根,形成龐大的根系,有利于根的吸收和固著作用。
根冠位于最前端由薄壁細胞組成,有利于保護分生區(qū)在在根尖生長時不會受到破壞;伸長區(qū)細胞強烈伸長有利于根尖在土壤中更換吸收環(huán)境。
113維管束是指由初生木質部和初生韌皮部共同組成的束狀結構,由原形成層分化而成。
① 根據(jù)維管束能否繼續(xù)發(fā)育分成有限維管束和無限維管束。
有限維管束不具形成層,不能發(fā)育出新的木質部和新的韌皮部。
無限維管束具形成層,能發(fā)育出新的木質部和新的韌皮部。
②根據(jù)初生木質部和初生韌皮部的排列方式分為:外韌維管束、雙韌維管束、周韌維管束、周木維管束。
外韌維管束:初生木質部和初生韌皮部內(nèi)外并列的排列方式。
雙韌維管束:初生木質部夾在內(nèi)、外韌皮部之間的一種排列方式
周韌維管束:木質部在中央,外由韌皮部包圍的一種排列方式。
周木維管束:韌皮部在中央、外由木質部包圍的一種排列方式。
114葉子均有一定的生活期,不同植物葉的生活期雖然不同,但終會落葉。落葉有兩種,一種是落葉期整個植株上的葉子全部脫落,稱為落葉樹,另一種是落葉發(fā)生在新葉長出之后,而且,是老葉漸次脫落,稱為常綠樹;落葉的解剖學基礎是形成離區(qū)產(chǎn)生離層,在落葉前葉柄基部有一層橫過葉柄的小型薄壁細胞,進行幾次分裂后,形成多層小型薄壁細胞,構成了離區(qū),離區(qū)中幾層細胞胞間層分離,使葉柄從此與莖分離,稱為離層。
115由外向內(nèi)漸次發(fā)育成熟的方式稱為外始式,例如根中初生韌皮部,初生木質部以及莖中初生韌皮部。
由內(nèi)向外漸次發(fā)育成熟的方式稱為內(nèi)始式,例如莖中初生木質部。
內(nèi)起源:起源于中柱鞘的發(fā)生方式,例如側根。
外起源:起源于分生組織表面第一層或第二層細胞的起源方式,例如莖上的葉和芽。
116髓射線是維管束間的薄壁組織,是由基本分生組織產(chǎn)生,與髓和皮層相通。
維管射線包括韌皮射線和木射線橫向貫穿在次生木質部和次生韌皮部內(nèi),是橫向輸導組織,也是儲藏組織。
不同點:
| 髓射線 | 維管射線 |
起源 | 基本分生組織的細胞 | 射線原始細胞 |
位置 | 初生維管組織之間 | 次生木質部和次生韌皮部內(nèi) |
數(shù)量 | 數(shù)目固定 | 數(shù)目不固定 |
117發(fā)生初生分生組織中的原形成層。紡錘狀原始細胞進行平周分裂,向內(nèi)形成次生木質部,向外形成次生韌皮部共同構成次生維管組織。射線原始細胞進行平周分裂,向外形成韌皮射線,向內(nèi)形成木射線,共同構成維管射線。
118木材由次生木質部發(fā)育而來,包括導管、管胞、木薄壁組織和木纖維。
橫切面 | 徑向切面 | 切向切面 |
導管、管胞、木薄壁細胞和木纖維等均為橫切面觀??梢娺@些細胞的直徑大小、壁后和橫切面的形狀(均為大小不等的圓孔狀) | 導管、管胞、木薄壁細胞、木纖維等均為縱切面觀,細胞較整齊可觀察到這些細胞的長度、寬度及細胞兩端的形狀,導管、管胞側壁的紋飾類型(加厚情況)。(細胞的長軸與莖的長軸平行) | 導管、管胞、木薄壁細胞和木纖維等均為橫切面觀,可見到它們的長度、寬度及細胞兩端的形狀(導管端壁的類型、側壁加厚類型) |
119 ⑴草本雙子葉植物莖結構為表皮、皮層和中柱,單子葉禾本植物莖為表皮、基本組織和維管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