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眼界、思想、學識和綜合素養(yǎng)。筆者根據(jù)自己近20年的語文教學實踐,深感閱讀教學雖需精講,更要廣讀、多背。
精講 閱讀教學可以講解,但要精講。要放棄“深、細、透”的解剖,粗通文意,略識章旨即可。如筆者執(zhí)教《我的叔叔于勒》時,一堂課只提了兩個問題供學生閱讀思考并討論:(1)文中哪個人物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為什么?(2)小說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xiàn)實?試和我們的社會作一番比較,談談你的看法。當課堂教學結(jié)束時,學生在討論中已經(jīng)了解了小說所反映的真實面貌及作者的意圖了。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大膽調(diào)配時間,莫拘泥于課本。筆者認為,在我們的單元閱讀教學中只需精講一到兩課,其余的時間放手給學生自己去閱讀、感悟。如果我們在每周5節(jié)課中擠出2節(jié)時間來讓學生自己閱讀課外書,那么,學生的閱讀量就會大大增加。如此,語文閱讀教學必定展翅騰飛,學生的光陰再不會在似聽非聽、昏昏欲睡中白白浪費了。
廣讀 新課程標準下的語文教學,倡導打破封閉的教室,增大閱讀量,回歸生活,引入大社會(與生活交往、閱讀名著、接觸網(wǎng)絡等媒體),由閱讀一本小書到閱讀眾多大書,縱身躍入語言的汪洋大海。在不丟棄適當?shù)恼n文分析的前提下,更需要的是潛移默化的積累。我給學生提供的閱讀教材至少由三四部分組成,有一本以經(jīng)典文章 (有為數(shù)不少的古代詩文)為主,另有一本薄薄的補充課內(nèi)古詩文閱讀的《古代詩文誦讀》,還有一本厚厚的開闊學生眼界、增長學生見識、供學生自由閱讀的《語文自讀課本》。就教學而言,固然少不了閱讀要領和鑒賞門徑的示范和指點,但也不能缺少對作品的自由評論和交流。為此,教師要定期組織學生暢所欲言地交流讀書心得,撰寫讀書筆記。就是說,學生的閱讀應該既要植根于經(jīng)典的土壤,又要廣泛采擷陽光雨露。
誦讀 閱讀教學要求培養(yǎng)語感,培養(yǎng)語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誦讀。古人為學,一開始只是讀、背,頭腦里裝滿了一堆“死”的語言材料。書讀得多了、背得熟了,學生對書中的文與道似懂非懂,憤悱在心了,教師才開始講解。在教師的啟發(fā)誘導下,經(jīng)過一定的時間,就會產(chǎn)生如朱熹所說的“豁然貫通”的效果,學生既領悟了道,也掌握了文,頭腦中那堆“死”的語言材料一下子活了。這種讀書方法看起來笨拙落后,但其實這正是符合漢語特點的高妙的閱讀教學。新的語文教材就注重了這方面的訓練。新課程標準提出積累各種素材、加強背誦的要求,如“在閱讀中積累詞語”,“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如初中語文第一冊第一單元中,一共5篇課文,有3篇需要背誦:《繁星》第三段、《冰心詩四首》《古代寓言二則》,還有誦讀欣賞 《古代詩詞三首》《泰戈爾詩三首》。筆者一直建議學生多熟讀背誦一些古代佳作、現(xiàn)代散文。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課前一分鐘演講、背誦詩歌比賽、成語典故大比拼、名人名言競賽等活動,以增加學生在這方面的興趣和熱情。
我們的閱讀教學一旦跳出課本的束縛,便會在廣讀、誦背的基礎上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