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時代,大多數(shù)人普遍的狀態(tài)是永遠在線,隨時干擾;信息變多,閱讀變淺。
在這種狀態(tài)下,會讓你發(fā)現(xiàn),自己原本設定好的工作和學習、運動計劃,都無法如期完成。
這是因為你用工業(yè)化時代的思維,即在同一時間同一個地點重復做同一件事,來管理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計劃,錯配的原因,導致你經(jīng)常無法推進計劃而倍感苦惱。
這個痛點,在大部分人身上存在,這也是我研習和寫下對這個問題思考的意義所在。
如何在碎片化時代利用好時間?
古典老師介紹的四種策略——“加減乘除”,對我頗有感觸,其中第一種和第四種是我比較經(jīng)常用的。下面,結(jié)合自己的思考,把這四種策略分享給你,供你學習參考。
一、加:增加碎片時間價值
這種策略的原理是,充分利用你空閑出來的時間,比如把你平時在等人、候車、坐車的時間,利用起來。
堅持做幾個月,你會發(fā)現(xiàn)那些原來自己口中所謂沒時間做的事情,都在利用碎片化時間中,做完了,這就是為什么要與你分享這種策略的價值所在。
我在之前分享的《如何利用碎片化時間,解決快節(jié)奏生活所帶來的焦慮感》文章中,專門羅列了自己是如何使用“加”的策略。
在這篇文章中,我把利用碎片化時間,概括成以下四種:
①如果有3~5分鐘空閑時間,那么就安排看一篇文章或構(gòu)思寫文框架;
②如果有5~15分鐘空閑時間,那么就聽一節(jié)《得到》專欄課程;
③如果有15~30分鐘空閑時間,那么就打開《微信讀書》進行閱讀;
④如果有30~60分鐘空閑時間,那么就靜心寫一篇文章。
你也可以用“執(zhí)行意圖”工具——“如果(if)……那么(then)……”來提前寫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出現(xiàn)不同種類的空閑時間時,想要做哪些事情。
對于碎片化時間的利用和安排,不要只停留在大腦里的想,對大腦的過度依賴,就是對自己寶貴時間的一種浪費。
只有記錄下來,提前對不同種類做好預案,臨場時,你才會自如的發(fā)揮。
沒有提前準備的話,臨場時,你只會根據(jù)自己本能做出習慣性反應,即不是刷朋友圈、看新聞,就是刷抖音,寶貴的時間就這樣匆匆流逝而不自知。
二、減:減少切換成本
減少切換成本的本質(zhì)是,集中問題、分類處理。
人的大腦很容易因外界的干擾分散注意力,集中處理的好處,就是減少這種狀況發(fā)生,讓你在做某件事上,更加專注。
人只有在專注的時候,做事才能高效,如果處于持續(xù)被干擾的話,情緒波動大,就難以做到自控,更難有高效的產(chǎn)出。
減少做事的切換成本,這點對工作,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指導意義。比如,在羅列出一周工作計劃和一天工作計劃中,可以把同類事情放在一起集中處理。
這樣做,不僅會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也會加深你對某件事情的理解。
分類處理的另一層含義,可以用主題式閱讀來詮釋,即把同類問題集中在一起研習,這樣不僅可以對某個事情理解更加全面、透徹,亦能做到舉一反三,提升自己解決問題的認知。
三、乘:多線程疊加效率
古典老師說:“人的腦力和體力也是這樣, 如果每隔一段時間就變換不同的工作內(nèi)容,就會產(chǎn)生新的優(yōu)勢興奮灶,而原來的興奮灶則得到抑制,這樣人的腦力和體力就可以得到有效地調(diào)劑和放松。”
譬如:腦力與體力互相交替分配時間:專研學習之余,可以聽聽音樂,或運動一下。
當我想閱讀或?qū)懽?,又感覺有些疲憊感時,我就會先聽會兒音樂,讓自己身心放松下來,心靜下來后,再開啟寫作和閱讀就更專注、高效。
另外,當我連續(xù)寫作兩個小時后,覺察大腦疲憊時,我就會切換模式,去跑步。
當我跑步完,沖個澡,在進入學習、做事,效率就會依舊高效。
所以,多線程疊加作業(yè)的本質(zhì)是一種勞逸結(jié)合的模式。
即只有在張馳有度的情況下,你才能在更長時間中,持續(xù)、高效的做更多事情。
否則,當你做完一件事后,精力殆盡,就會產(chǎn)生惡性循環(huán)的情緒化,喪失行動力。
最后,統(tǒng)計一天時間利用率時,發(fā)現(xiàn)并非高效和有所進步。
四、除:主動把任務碎片化
在這種策略上,我的執(zhí)行思路與古典老師比較相似。
我會主動碎片化自己的大項目,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分為兩步驟:思考和執(zhí)行 ,兩者搭配使用,形成一個閉環(huán)增強回路。
比如要寫一篇文章,我會先搭建寫作框架,把寫作思路格式化分為“開頭—核心部分—結(jié)尾”三段落來謀篇布局。
在這個格式化下,我會先思考每個部分所要寫的大致內(nèi)容,稍作備注。當有大塊空閑時間,我就會馬上順著思考的思路記錄下來。
主動把任務碎片化的好處是,不僅可以充分利用空閑時間,又能完成自己設定的任務。
其策略本質(zhì)是對大任務進行拆解,填補到每個稀碎的空閑時間里,最后再進行統(tǒng)合,完成任務。
碎片化思考、大塊時間執(zhí)行,這是碎片化時代工作方式的一種模式。
分享這四種策略,不是告訴你每種都一定要掌握。
你可以把每種策略應用到實際生活之中,經(jīng)過自己檢驗后,找到適合自己的一兩種策略。
再進行專注地刻意訓練,直到內(nèi)化為習慣,再去考慮其他未被調(diào)用的策略。
世間沒有所謂的“頓悟”,那不過是做了大量的學習和實踐,由一段又一段的小漸悟累積而成。
成功學,沒有好壞之分,關鍵取決于你的認知。
如果你只看到成功語錄的淺層意思,那就只能從中獲得一種快感,它會麻痹了你的神經(jīng),削弱你的行動。
所以,你會認為成功語錄是毒雞湯,這么認為的人,可以說占整個群體中的80%,歸因于懶于進行深度思考。
另外一部分人,他們聽到成功語錄時,不滿足于快感,而是去分析這種話背后的深層含義。
不斷追問“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三個問題,知道挖掘出成功語錄背后的行動指導,并用起來,最后就成為少數(shù)成事的人。
所以,不管學習什么知識,你都應時刻記住,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生活而服務。如果學習,無法落地行動,促進自身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那這樣的學習就是低效、甚至是無效。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