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有一篇熱文成功引發(fā)網(wǎng)友熱議。
這位“95后”博士陳立杰,年少時斬獲多項競賽大獎,高一時被清華大學(xué)交叉信息學(xué)院提前錄?。桓呷龝r收到谷歌的實習(xí)邀請,被他以學(xué)習(xí)為由拒絕了。
進入清華園后,他寫下的第一篇學(xué)術(shù)論文就被AAAI收錄;畢業(yè)后順理成章地進入世界名校深造。
2019年3月15日,就讀于麻省理工計算機系的博士生陳立杰,一舉榮獲Danny Lewin“最佳學(xué)生論文大獎”。
他也因此被學(xué)術(shù)界認為是最有可能獲得“圖靈獎”(計算機界的諾貝爾獎)的天才。
這位幸運少年在獲獎之際,發(fā)表感言:“我立志為人類智慧添磚加瓦”。
這句話看似波瀾不驚,仔細品味下來,卻令人久久不能平靜。
和陳立杰一樣大的年輕人,有的夜以繼日地考研、考公務(wù)員;有的在烈日下搬磚、送外賣;有的則剛?cè)肼殘?,捉襟見肘,只想如何還清這個月的房貸、卡貸、花唄、白條。
而生于1995年8月、不到24歲的陳立杰,思考的是如何改變世界,如何擴大人類認知的邊界,“如何為人類智慧添磚加瓦”。
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
2
看到這里,你一定會懷疑我在販賣“同齡焦慮”對不對?
恭喜你上當了,哈哈。
栩先生能寫雞湯,但幾乎不生產(chǎn)毒雞湯。
魯迅曾經(jīng)說過,100,000個“別人家的孩子”,才會產(chǎn)生一個“不世出的天才”。
如果拿天才少年的成就來和自己比,無疑是不折不扣的降維打擊。
中國有句老話叫“自古英雄出少年”,“天才”們其實也總是早早地在歲月的前端,展示出不世出的天賦。
比如被柴可夫斯基成為“音樂的基督”的莫扎特。
他3歲就能在鋼琴上彈奏許多他所聽到過的樂曲片斷,5歲就能準確無誤地辨明任何樂器上奏出的單音、雙音、和弦的音名。
6歲的莫扎特,便和姐姐一起跟隨父親到歐洲各國公演,一舉轟動歐洲,被公認為“音樂神童”、“最偉大的音樂天才”。
有人曾如此評價這位不世出的天才:
“在音樂史上有一個光明的時刻,所有的對立者都和解了,所有的緊張都消除了,那光明的時刻,便是莫扎特?!?/span>
是的,這就是天才。
他出場自帶高光,似乎所有的聚光燈,都是為了追逐和見證他的才華而存在。
上海灘17歲的天才少女張愛玲,牛刀小試便已技驚四座。
以下是她散文處女作的開頭:
“我是一個古怪的女孩,從小被目為天才,除了發(fā)展我的天才外別無生存的目標……加上一點美國式的宣傳,也許我會被譽為神童。
我3歲時能背誦唐詩。我還記得搖搖擺擺地立在一個清朝遺老的藤椅前朗吟‘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眼看著他的淚珠滾下來?!?/span>
面容尚且青澀稚嫩的她,在這篇散文的結(jié)尾,寫下這段被后世頻頻引用的金句: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虱子?!?/span>
這哪像17歲的筆觸,莫不是作者時年71歲,寫反了?
3
不世出的天才,其實是極稀少的。
3歲的莫扎特就能彈鋼琴、6歲開始全球巡演、3歲的張愛玲出口成章、17歲寫出有哲思的代表作……
而你家的熊孩子,小學(xué)快畢業(yè)了還在狀況外。
爸爸到底彎沒彎?
不得而知。但是從作文正文來看,動輒不認識爸爸,記憶力應(yīng)該很一般吧……培養(yǎng)成為天才估計有點困難?
真正的天才,永遠可遇不可求。
在普通人家的孩子寫下“爸爸彎了”的年景,7歲的駱賓王早已因一首“曲項向天歌”馳名大江南北。
千古第一完人王陽明,5歲開口說的第一句話,竟然是背誦《大學(xué)》中的名句。
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就是如此之大:橫亙在智力、天賦、才華、專注力之間的鴻溝,一定程度上導(dǎo)致了生命際遇的天差地別。
然而,命運贈與的禮物,早已暗中標好了價格。
不世出的天才,往往也有常人難以理解的掙扎與孤獨。
4
1989年3月26日,年僅25歲的海子在山海關(guān)臥軌自殺。
海子原名查海生,15歲以安徽省“文科狀元”順利考入北京大學(xué)法律系。
就讀大學(xué)期間,桀驁不馴的海子瘋狂愛上了詩歌。
難以想象一個準司法人員會突然愛上寫詩,或許可以在法庭上與嫌疑人battle一首《將進酒》?
然而海子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創(chuàng)作天賦,他筆下的詩句優(yōu)美、感性,充滿靈性之光,有一種世俗的溫暖。
他“將古代浪漫主義與近代現(xiàn)實主義相融合.....精神上有種狂人式的先知,因此很多人都將他譽為‘當代李白’?!?/span>
1983年,19歲的海子從北大畢業(yè),成為了政法大學(xué)的一名助教;按部就班的體制內(nèi)生活,熄滅不了海子那顆追求自由的、滾燙的心。
1986年他開始利用假日遍覽名山大川,感受錦繡山河之壯美。
他向往自由和寫作,希望能夠辭掉公職,前往南方創(chuàng)辦報刊,從事文字創(chuàng)作,然而這個訴求卻遭到家人的強勢反對:
“你瘋了?好好的鐵飯碗你不要,跑去創(chuàng)業(yè)!?”
25歲這年,在經(jīng)歷了10載專業(yè)與天賦、職業(yè)與愛好的分裂與糾結(jié)后,這位不世出的天才詩人,安靜的躺在了山海關(guān)的鐵軌上。
臨終前,海子還不忘留下9個大字:“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guān)”。
海子的離去,真的與任何人無關(guān)嗎?單方面宣布了“與任何人無關(guān)”,就真的可以毫無關(guān)聯(lián)?
這種想法未免也太詩人、太孩子氣了……的確不象個搞法律的。
斯人已逝30年,回首看他的人生際遇,感慨萬千。
如果他不世出的才華能夠得到家人的尊重,如果他可以從事自己熱愛的文字工作,如果他可以放飛自己自由的靈魂與肉身,不被世俗、被體制、被舊觀念所束縛。
他也許就不會在困惑與痛苦中備受煎熬,最終選擇離開這個他曾經(jīng)如赤子一般熱愛過的世界。
說真的,如非外力因素,我很難想象一個能寫出這么溫暖和幸福的詩句的人,最終以如此孤凄和決絕的方式離開。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喂馬,劈柴,周游世界
從明天起,關(guān)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
愿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愿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5
善良純真的海子,在詩歌中寫道:
“愿你在塵世中獲得幸福”。
那么不世出的天才們,他們自己在塵世中,是否能夠收獲幸福?
克羅地亞籍天才發(fā)明家尼古拉斯.特斯拉,應(yīng)該過得比海子幸福。
尼古拉斯.特斯拉出生于1856年,被稱為“光之子”。
“他一生獲得了交流電、特斯拉線圈、粒子束武器特斯拉渦輪發(fā)動機、異步電動機旋轉(zhuǎn)磁場、地面固定波、雙線線圈、無線技術(shù)等千余項科技專利發(fā)明。“
特斯拉在科學(xué)史上的價值,遠遠被低估,以至伊隆.馬斯克要以他的名字來命名自己的清潔能源車——Tesla。
特斯拉有著與生俱來聰明大腦、以及超強的空間記憶力、視覺想象力。
曾差點被父親逼迫上神學(xué)院的特斯拉,對于科學(xué)發(fā)明有種近似宗教的狂熱,這種狂熱讓他對戀愛、賺錢這種世俗的快樂并不上心。
他一直洋洋自得于自己過人的智商與創(chuàng)造力,從他的文字中能看到一種異常孩子氣的、近乎天真的自戀:
他只愛做能體現(xiàn)他的才華與智慧的事,當他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為他掙錢后,他便全部拿來做研究經(jīng)費,繼續(xù)放飛想象力。
然而,大多數(shù)天才總是與時代格格不入,因為他們本身的才華過于耀眼,以至于在他們身上克服了時代。
后期的特斯拉過于天馬行空,有些理念如今看起來都非常超前。他燒光了自己掙的錢,也燒光了頂級投資機構(gòu)(如J.P摩根)為他注入的資金。
但從人生的角度來說,他這一生過得應(yīng)該很自在、很滿足也很開心。
有誰能比無憂無慮的做自己想做的事的天才更快樂呢?
海子25歲便與這個“春暖花開”的世界訣別,而特斯拉活了87歲。
6
在哲學(xué)家叔本華看來,天才是很難一直處在滿足和快樂當中的。
在他的《論天才》一文中,這位德國人對天才的特質(zhì)做了深入而細致的分析。
在叔本華看來,天才在人群中是比較好辨認的,因為:
“絕大多數(shù)人臉上都被打上了平庸的印記,有著俗不可耐的表情。 他們的認識活動嚴格地受制于他們的意欲(生存意欲、遺傳沖動、食欲、性欲、物欲、權(quán)力欲、恐懼等)活動,以至于他們很難感知意欲外的其他事情?!?/span>
相比之下,天才的智力很幸運地從為意欲服務(wù)中解放出來,這使天才擁有了高聳的額頭和清澈、直觀的眼神,“帶上了一種巨大的、好像脫離了塵世的喜悅氣質(zhì)?!?/span>
然而,針對西塞羅、亞里士多德說過的“天才人物都是憂郁的”,叔本華也給出了肯定的闡述:
“與天才為伴的憂郁是基于這樣一個事實:
生存意欲越是得到了智力的照明,它就越清晰的看到了自己的悲慘景況。那些稟賦極高的天才身上常見的憂郁與孤獨,可以類比為阿爾卑斯最高峰。
朗山峰經(jīng)常被云霧籠罩著,但有時候,尤其在早晨,云霧被撕裂了,沐浴在緋紅色朝陽下的高山,從超越云層的天上高處俯瞰著莎蒙妮斯高地,如此景致深深打動了觀者的心。”
這種憂傷和喜悅共存的心情,構(gòu)成了天才的常態(tài)。
因此他們的內(nèi)心時常是掙扎而孤獨的,他們?yōu)榭吹搅私^美盛景而心生歡喜,卻因真理常年云山霧罩而憂傷。
7
天才其實往往都過不好這一生。
因為天才的作品往往都是獻給時代、甚至克服時代的,而這些作品往往只能在后世開始獲得承認。
比如不世出的天才畫家(如梵高)、音樂家(如莫扎特)、哲學(xué)家(如盧梭)、詩人(如杜甫)等,他們才華橫溢,生前卻往往都不名一文,窮困潦倒。
沒有一個平靜、冷淡個性的人能夠成為天才。因為擁有超于常人的認識力與智力,他們眼中的一切,往往會過于鮮明、甚至帶上了強烈和刺眼的色彩。
所以天才的個性,往往都是激烈而狂熱的。
甚至有時候天才和瘋子之間,就只有一線之差。
因為具備宏觀思考和本質(zhì)剖析的能力,天才不可避免的擁有比普通人更為明確的使命感。他們所具備的純粹的認知力,是屬于全人類的。
正如文首的天才少年豪情萬丈的那一句“我愿為人類的智慧添磚加瓦”,在他口中,這句話顯得那么自然,就像是他天生就應(yīng)該說這句話一樣。
就像梵高的《向日葵》,無論何時去觀摩,都會感受到一種無以倫比的張力與感染力,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對美學(xué)有追求的人。
然而幸運地擁有了這一天賦的天才們,也不可避免地擁有了多樣的缺陷和不足,所以具有超級天賦的人,往往在生活中會變成一個不是很“有用”,或者很有“情商”的人。
畢竟,“命運所賜予的一切,暗地里都標好了價格”。
如果讓一位具備頂級才華和認知能力的天才去做一項只有實際用途的工作,比如:
讓特斯拉去當神父、海子去當法務(wù)助理、陳景潤去做導(dǎo)游,那么就像是用景泰藍花瓶來裝枸杞泡熱水一樣,看起來荒唐可笑。
普世的社會游戲規(guī)則,世俗的職場規(guī)則、成功準則,大多是被普通人、也是為普通人而創(chuàng)造的。
所以在這樣的規(guī)則與準則下,“一臉紅塵,一身天真”的天才們,總是一不小心就會撞得頭破血流。
但實際上,能創(chuàng)造出真正的智力成果與作品的天才,要擁有比處理實事的能力的普通人,稀有得多。
8
天才往往都像個長不大的孩子,他們熱烈而真摯,卻很容易陷入自我認知的困擾而情緒不定、憂傷,甚至抑郁。
有些過早展露出自己才華與天賦的人,也在歲月長河與生活熔爐中,慢慢被磨去初心與銳氣,變得靈氣全無。
這樣的例子在古今中外的歷史上,不勝枚舉。
“傷仲永”的故事,我想每個經(jīng)過“爸爸彎了”教育階段的人,應(yīng)該都不陌生。然而在當代,也有很多泯然眾人的少年天才。
比如曾經(jīng)紅遍大江南北的中科大“少年班”的成員,如今已中年的他們,有學(xué)術(shù)成就的少之又少,大部分都已成油膩中年,過上了與普通人并無二致的生活。
甚至有一些沉迷于氣功、研究星象、陷入長久的困惑與迷茫。
9
《生活大爆炸》的物理天才謝爾頓(謝耳朵),很多讀者應(yīng)該都不陌生。
他有許多奇思妙想和稀奇古怪的發(fā)明,他的智商和科研能力在一眾高學(xué)歷好基友中都出類拔萃,然而他確實最孩子氣的一個。
他的各種奇葩言論、無厘頭惡作劇常常令他室友笑不出來,對女朋友Amy,他也是愛答不理,傲嬌的緊。
然而《生活大爆炸》中我最喜歡的一段,就是謝耳朵讓女主角唱“小萌貓(soft kitty)”哄他睡覺的場景。
另一位真實的、孩子氣的物理學(xué)天才,則是大名鼎鼎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而他是一個完全與“早慧”無關(guān)的天才,成為天才,99%是因為自己出類拔萃的意志力。
愛因斯坦曾經(jīng)自我剖析過為什么是他發(fā)現(xiàn)了相對論:
“我(智力)發(fā)育得很晚,以至我長大成人以后才開始對時空問題感到驚奇。所以十分自然地,我會比一般的孩子更能深刻、持久地探究這個問題。”
盡管并非刻意為之,愛因斯坦卻得以終生都保持著孩子的純真。
艾里克·埃里克森稱他是“凱旋而歸的孩子”。
10
謝耳朵和愛因斯坦的人生,應(yīng)該都是幸福的,因為歌德曾經(jīng)說過:
“誰如果能夠為自己與生俱來的才能而活,那他就由此找到了最美好的人生?!?/span>
這種幸福,毫無疑問是出于才華和職業(yè)的匹配,來自外界對自身的包容與接納,來自體面而富足的生活,來自發(fā)自內(nèi)心的熱愛與身心自由。
在這個年代,“懷才不遇”似乎并不常見,得益于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似乎每個人都能將自己的一兩個“殺手锏”曝光于公眾眼光之下。
在主張個性的21世紀,束縛我們做出選擇的因素,似乎也比之前所有的時代都要少了。
然而,真正稱得上“不世出的天才”的個體,還是非常稀有。
如果沒有合適的土壤與正確的指引,就算絢爛如天才,也要么泯然眾人,要么苦悶孤獨,要么走向極端。
普通人、蕓蕓眾生有別于天才,更需要有強有力的指引,來避開成長中的各種陷阱和彎路。
這也是我為什么要建立社群的原因。
希望我們每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可以少一些困惑,少走一些彎路。我能給的不多,但是一定是我所能給的最好的。
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團火,路過的人往往只看到煙。
天才出現(xiàn)了,人世間便有了煙火。
謹以此文獻給人類文明史上那些不世出的天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