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建林 姜禮鑫
縱觀歷史,那些偉大的賢人先哲們的會晤總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激蕩起時代的波瀾,從而推動人類文明不斷進步。
18世紀末至20世紀中葉,科學的光輝照耀著歐洲大陸,科學史上的偉大人物層出不窮??茖W家之間的會晤也給后人留下了彌足珍貴的歷史鏡頭。
法拉第與麥克斯韋——相扶相攜的科學傳承
那是1860年的一個清和秋日,麥克斯韋在倫敦見到了當時的科學泰斗法拉第。他向這位慈眉善目的老人遞上了他的論文《論法拉第的力線》。法拉第微笑地看著這個比他年輕40歲的青年,兩個人很快便熱烈地討論了起來。法拉第說:“我從不認為自己的學說就是真理,但你是真正能夠理解它的人?!彼烈髌毯笥终f:“這是一篇出色的文章,但你不應該停留于用數學來解釋我的觀點,而應該突破它!”
從二人的個性和工作方式來看,這確實是一個奇妙的會面。法拉第快活、和藹,而麥克斯韋嚴謹、機智;法拉第侃侃而談,而麥克斯韋卻不善言辭;法拉第不擅長數學,而麥克斯韋則是數學物理大師;法拉第善于動手實驗,而麥克斯韋卻擅長理論歸納,這兩位科學巨匠在許多方面的優(yōu)缺點正好是可以互相彌補的。正如愛因斯坦的比喻,他們就像伽利略和牛頓一樣。而麥克斯韋也談到了這一點:“因為人的心靈各有不同的類型,科學真理也就應該有各種不同的表現形式。不管以具有生動的物理色彩的形式表現,還是以一種樸實無華的符號形式來表現,它都應該被當作是同樣科學的?!狈ɡ谑躯溈怂鬼f在電磁學領域的領路人,而麥克斯韋也從內心由衷地尊敬這位前輩。但是,不同的科學方法所發(fā)掘科學的深度也不同,法拉第用直觀形象的方式表述的真理,麥克斯韋用驚人的數學才能把它概括出來,并最后提高到理論的高度,所以他的認識就更深刻,更深入事物的本質,因而也更帶有普遍性。
愛因斯坦與玻爾——最著名的科學論戰(zhàn)
愛因斯坦與玻爾的量子理論之爭,是物理學史上持續(xù)時間最長、爭論最激烈和最富有哲學意義的爭論之一。在1927年的第五次索爾維會議上,愛因斯坦和玻爾又相遇了。這次會議辯論的焦點是量子力學的統(tǒng)計解釋,一方是玻爾、波恩、海森堡等,另一方是愛因斯坦、德布羅意、薛定諤等,所以這是一次勢均力敵的重量級交鋒。但是兩派之間的討論很快就變成了兩方盟主,愛因斯坦與玻爾之間的決斗。他們一般在旅館用過早餐就見面,然后愛因斯坦就描繪一個思想實驗,以指出哥本哈根學說的內部矛盾。而一般玻爾到傍晚的時候就對這些思想實驗做出了反駁,他會在晚餐時把他的分析講給愛因斯坦聽。
在這次論戰(zhàn)中,“不相信上帝擲骰子”的愛因斯坦輸得很狼狽。他的對手玻爾看上去沉默駑鈍,可是在他一生中幾乎沒有輸過任何一場認真的辯論。哥本哈根學派最終大獲全勝,海森堡在寫給家里的信中說:“我對結果感到非常滿意,玻爾和我的觀點被廣泛接受了,至少沒人提得出嚴格的反駁,即使愛因斯坦和薛定諤也不行?!倍嗄旰笏挚偨Y道:“剛開始(持有這種觀點的)主要是玻爾,泡利和我,大概也只有我們三個,不過它很快就擴散開去了?!?/p>
但是愛因斯坦決不是那種可以輕易打敗的人,他并沒有真正服輸。第二次、第三次更大規(guī)模的論戰(zhàn)又持續(xù)拉開。實際上,也正因為這兩位大師的不斷論戰(zhàn),量子力學才在辯論中發(fā)展成熟起來。
龐加萊與西爾維斯特——與天才相遇的震撼
龐加菜被公認為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領袖數學家,是對于數學及其應用具有全面知識的最后一個人。他一生發(fā)表的科學論文約500篇,科學著作約30部,幾乎涉及到數學的所有領域以及理論物理、天體物理等許多重要領域。他在天體力學方面的研究是繼牛頓、拉普拉斯以來的又一個偉大的里程碑,他也被公認為是相對論的先驅者。
據說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英國一些軍官向偉大的哲學家、數學家和諾貝爾獎得主羅素詢問:“誰是當代最偉大的人?”羅素不假思索地回答:“龐加萊?!薄班?,是那個人!”這些對科學一竅不通的軍官以為羅素指的是法國總統(tǒng)雷蒙·龐加萊,一個個興奮地呼叫起來。當羅素得知他們呼叫的緣由時,便解釋道:“我指的不是雷蒙·龐加萊,而是他的堂兄昂利·龐加萊。”
另外一位創(chuàng)辦了《美國數學雜志》的大數學家西爾維斯特回憶過他和龐加萊初次會晤的情景:“當我最近在蓋·呂薩街龐加萊的休息處拜訪他時,……在那個被抑制的智慧的偉大積蓄者面前,我的舌頭一下子失去了功能,直到我用了一些時間(可能有兩三分鐘)仔細端詳和承受了可謂他思想的外部形式的年輕面貌時,我才發(fā)現自己能夠開始說話了?!碑斘鳡柧S斯特辛辛苦苦地爬上通往龐加萊那“通風的休息處”的三層狹窄的樓梯以后,停下來,擦著他那碩大的禿頭時,看到的不過是一個孩子。當時他驚奇得不知所措,這個“如此美貌,如此年輕”的孩子,竟然是那些洪水般涌來的論文的作者。
普朗特與馮·卡門、錢學森——師徒三代相聚首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前夕,錢學森隨他的老師馮·卡門率領的科學考察團赴德國去考察航空與火箭研究的發(fā)展情況,同時拜訪和審問已成為美軍戰(zhàn)俘的普朗特。普朗特被公認為近代應用力學之父,是哥廷根大學教授,流體力學中邊界層理論的創(chuàng)始人。正是他和著名的數學家克萊因開創(chuàng)了哥廷根的應用力學學派。
普朗特是馮·卡門的老師,而馮·卡門又是錢學森的老師,這次戰(zhàn)后的會面是師生三代應用力學家的一個尷尬的時刻,也標志著世界力學的研究中心由哥廷根轉移到了加利福尼亞。馮·卡門回憶道“我發(fā)現,是錢(學森)和我在哥廷根共同審問我昔日的老師路德維希·普朗特。這是一次多么不可思議的會見啊!現在把自己的命運和紅色中國連接在一起的我的杰出的學生,與為納粹德國工作的我的親密的老師會合在一起?,F在我們經歷的是一個多么奇特的境遇,它把對生活毫無追求,只希望和諧地共同工作的三代空氣動力學家分割了開來”。雖然此次會面時間短暫,而且無實質性學術探討,但力學史上的三個巨人站在一起的照片至今令世人為之動容。
聯(lián)系客服